佛教故事:护生故事: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

生命对人类只有一次,对所有有情众生也仅有一次,可见,生命对众生是何等的重要。有生,必然有死,死虽必然,但,贪生怕死却是凡夫众生的基本心理表现。

在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似乎操纵着其他众生的生杀大权,我们可以随意对一个生命宣布死亡,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我们又足够的理由和手段将其置于死地,而且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假如这个世界存在着比人类更强大的生命,对人类也可以乱捕乱杀,那么,可以想想,我们就真的该死吗?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不该死的理由。

人类对鬼神的敬畏,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中国是杂信民族,对众多被赋予神秘面纱的鬼怪神仙的信奉中,免死总是第一位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源于大自然赐予人类灾难死亡的无助。民间就流行着好死不如赖活着。

佛教基于慈悲的理念,这一理念是贯穿所有众生的,并不是人类所独享,戒杀放生则是慈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我们说自己有慈悲心,反映在我们行动上就是戒杀放生,否则,我们的慈悲心是个什么样子呢?

放生的方式有很多,误区也不少,其实,将人类之心去比其他众生之心,误区原本是不存在的。有人认为,我们放生,又会被其他人捕获。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患病时,为什么要积极救治?反正总要病的,就不要治了。再者,死得其所总是令众生满足的。也有人认为,环境污染很重,放生的生命也无法存活。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同样生活在这污浊的世界,有人想尽早结束生命吗?再者,有机会回归自然去死,总比被绑缚着遭刀砍斧剁令众生欣慰。放生当中的许多误区,其实是一种借口,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不去杀生,不会马上死;不去吃肉,不会马上死。放生是我们慈悲的心愿,我们把即将赴死的生命救度下来,哪怕只给它们一丝生的希望,哪怕只给它们很短暂的生的日子,最起码使生命避免了被扒皮剥鳞、绞成肉末、油煎火烧的厄运,避免了被屠杀时面对刽子手的恐惧。当我们患病时,恳求大夫,不惜花费巨资来延续我们的生命,尽管变成植物人,也同样尽量去延续生命。

其实,人类不希望的,一样是众生所不希望的;人类所希望的,也一样是众生所希望的,而对生的渴求,对死的恐惧,完全是一样的。生命的形式不尽相同,生命的价值却是极其相同的。

我亦凡夫,人都说:凡事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在戒杀放生上,一样如此。我常见离水之鱼的无助挣扎,我也常见得水之鱼的腾跃欢欣,就放它们一条生路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回首2022年, 望着办好的护照,有一种无人能代替的痛……

回首2022年, 望着办好的护照,有一种无人能代替的痛……

转瞬间又是一年岁月的更迭,无论我们如何地依恋与不舍,都将无法挽留时光的片刻!回首2022年,有一种失去的痛,是痛彻到心髓,望着办好的护照,却一直未能成行的朝圣之行,那是一种无人能代替伤痛,是百千万劫...

心念耳闻得三昧

心念耳闻得三昧

按照《楞严经》中所说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门最易成就,即反闻闻自性;而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保险、最稳妥。耳门是观世音菩萨修的,念佛是大势至菩萨修的,这两大菩萨又恰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菩萨。...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灵不灵不在法,在心

净土法门法语:佛法灵不灵不在法,在心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我对这个经要有信心,对那个经怀疑,怀疑...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求人成人,求佛学佛有个作家,在旅游时有过一次自认为生命危险的体验,他说在他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他脑海里浮现的不是父母妻子,而是没写完的故事。不了解创作者艺术特质的人,听起来好像很无情无义。创作者大概...

索达吉堪布:如何面对死亡阴影?

索达吉堪布:如何面对死亡阴影?

索达吉堪布:如何面对死亡阴影? 问:对每个众生而言,死亡阴影都挥之不去。世人一般选择了逃避,得过且过。修行人该如何面对? 答:人生若不悟禅道,难越生老病死关。 现在的人对世间的一切事无不斤斤计较、...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次别序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次别序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次别序次别序下一品为别序,亦为发起序。序中如来现瑞放光,阿难喜悦请问,世尊正答所疑,演出一部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