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护生故事: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

生命对人类只有一次,对所有有情众生也仅有一次,可见,生命对众生是何等的重要。有生,必然有死,死虽必然,但,贪生怕死却是凡夫众生的基本心理表现。

在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似乎操纵着其他众生的生杀大权,我们可以随意对一个生命宣布死亡,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我们又足够的理由和手段将其置于死地,而且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假如这个世界存在着比人类更强大的生命,对人类也可以乱捕乱杀,那么,可以想想,我们就真的该死吗?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不该死的理由。

人类对鬼神的敬畏,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中国是杂信民族,对众多被赋予神秘面纱的鬼怪神仙的信奉中,免死总是第一位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源于大自然赐予人类灾难死亡的无助。民间就流行着好死不如赖活着。

佛教基于慈悲的理念,这一理念是贯穿所有众生的,并不是人类所独享,戒杀放生则是慈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我们说自己有慈悲心,反映在我们行动上就是戒杀放生,否则,我们的慈悲心是个什么样子呢?

放生的方式有很多,误区也不少,其实,将人类之心去比其他众生之心,误区原本是不存在的。有人认为,我们放生,又会被其他人捕获。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患病时,为什么要积极救治?反正总要病的,就不要治了。再者,死得其所总是令众生满足的。也有人认为,环境污染很重,放生的生命也无法存活。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同样生活在这污浊的世界,有人想尽早结束生命吗?再者,有机会回归自然去死,总比被绑缚着遭刀砍斧剁令众生欣慰。放生当中的许多误区,其实是一种借口,有一点可以肯定:人不去杀生,不会马上死;不去吃肉,不会马上死。放生是我们慈悲的心愿,我们把即将赴死的生命救度下来,哪怕只给它们一丝生的希望,哪怕只给它们很短暂的生的日子,最起码使生命避免了被扒皮剥鳞、绞成肉末、油煎火烧的厄运,避免了被屠杀时面对刽子手的恐惧。当我们患病时,恳求大夫,不惜花费巨资来延续我们的生命,尽管变成植物人,也同样尽量去延续生命。

其实,人类不希望的,一样是众生所不希望的;人类所希望的,也一样是众生所希望的,而对生的渴求,对死的恐惧,完全是一样的。生命的形式不尽相同,生命的价值却是极其相同的。

我亦凡夫,人都说:凡事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在戒杀放生上,一样如此。我常见离水之鱼的无助挣扎,我也常见得水之鱼的腾跃欢欣,就放它们一条生路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做人的佛法:不幸之中有万幸

做人的佛法:不幸之中有万幸

不幸之中有万幸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禅语外科医生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有一个奇怪的发现,那就是:人们患病的器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千疮百孔,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和疾...

洗心得慧—法云

洗心得慧—法云

洗心得慧法云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象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父母索...

你的生辰是否有着当官的命 看这几点就知道

你的生辰是否有着当官的命 看这几点就知道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些只招一个人的岗位有上千人在竞争。之前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还在跟我抱怨,说太难考了。公务员确实比较难考,不过要是你有官运的八字的话,说不定就是比较好考的了...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成功以后的思维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成功以后的思维

成功以后的思维作者:徐东风由于生计的原因长期在外奔波,朋友和同学之间也就缺少了联系。突然有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给我打电话,说是要与我喝酒聊天,我也就欣然答应了。我这位老同学在事业上也算是一个成...

学佛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

学佛修行是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

如何了生脱死?——本文摘录自《我不愿堕地狱》学佛修行是為了生脱死,如何了生脱死?如何成就呢?这分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了义,第二部份是修行,第三部份是修法。了义即是对三藏密典的法义,熟了贯通。修行和修...

随缘放生也需斗智斗勇,您有好办法吗?

随缘放生也需斗智斗勇,您有好办法吗?

放生可以说是学佛修行人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自利利他的一种善行。佛教经典里,常常倡导戒杀护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药师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