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故事:他本天生贱相,只因做了这件事而官运亨通

唐朝名相裴度(765年-839年)在年轻时曾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仅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非常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789年有一天,25岁的裴度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贱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听了,心里非常伤心,整天垂头丧气,连教书都无精打采。

数天后,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见寺里有一位妇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祷,祷告完毕,匆匆离去。裴度看见案桌上有一个包袱,解开一看,是非常贵重的物品,一个翠玉带和二个犀带。他想:这一定是刚才那一位妇女所有,于是坐着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点钟,那位妇女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匆匆地进门,扫视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

裴度上前问她,妇人哭着说:家父病重,家产当尽,昨日我请到名医,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赶去亲戚家,借到一条玉带,准备典押借款,做医药费。我行经此寺,顺便入寺祈祷,不料心急匆忙,忘记携走玉带,等我到了典家,才发现遗失玉带。我没有钱,家父一定无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养,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说完,又大哭起来。

裴度奉还原物,妇人拜谢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禅师。才走离数步,一行禅师呼唤裴度转身,对他说: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阴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变为玉带纹,不但不会饿死,而且将来有无量的福报,可能会出将入相!

裴度怕一行禅师讽刺,回答:爱说笑!大师说话怎么前后矛盾呢?

一行禅师回答:七尺长的身体不如一尺长的脸,一尺长的脸不如三寸长的鼻子,三寸长的鼻子不如一点心!

裴度笑着说:人心怎么相呢?

一行禅师回答: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积了阴德,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长过陂池这部位,而且胡子均匀变美。做了阴德,脸上的相便会有所改变,你必定享受极贵的福禄无疑!

于是,裴度就把刚才在香山寺,拾还玉带的事告诉一行禅师,禅师也嘉许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进士,由于官运亨通,过了十多年,他升任博办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副行政院长),不久,又升为首相。

他升任首相的经过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诸军宣达政令,回到朝廷后,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贼的书状。

王承宗和李师道等叛贼计谋阻扰蔡州的援军,因此暗中潜伏京师,刺死掌握大权的重臣,而且杀害了宰相武元衡。他们三度用剑袭击裴度,第一剑,砍断了鞋带,第二剑刺中裴度的背部,却只划破了他的内衣,第三剑轻微刺伤裴度的头部,恰巧他戴了毡帽,所以剑伤不深。正当叛贼追杀裴度时,裴度的随从王义,抓住叛贼而呼叫,叛贼回身用刀砍断王义的手,裴度才能逃脱。由于裴度逃走过于仓促,不小心掉落沟壑中。叛贼以为裴度已经死了,所以才舍离而去。

皇上说:裴度能够脱险,全是天意(其实是他的福报)!于是命令裴度为淮西招讨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内乱,并且封他为晋国公,经常奉命出使边地诸国。四夷的君长,一定会询问裴度的年龄相貌,由此可见中国和夷族对他是多么敬畏和佩服!

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终表现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个儿子,也都被朝廷赐封爵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海中有一龙王(Naga Raja)名宝,长大后取了龙妻,夫妻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龙子,夫妇为小龙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父名宝故,...

法苑谈丛:(五)地藏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五)地藏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五)地藏殿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地藏菩萨这也是大乘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形象一般是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爱护众生,也表戒修精严;右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的愿。也有的是立像的。又有在像两旁...

前世亲人转生鲫鱼,一跃两米求家人放生,杀之不得啊

前世亲人转生鲫鱼,一跃两米求家人放生,杀之不得啊

一双手熟练地钉住一条鳝鱼的头,那鳝鱼在案板上拼命弯曲滑动。“嗞…嗞……”一把锋利的刀片瞬间把鳝鱼剖成细长的两片,不一会,一把鳝鱼丝就齐齐切好了,码在塑料筐里,垒成了小山。旁边的摊位,那牛蛙柔弱的身体...

新素食主义先驱为您讲解健康饮食

新素食主义先驱为您讲解健康饮食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转变,一种原来只局限于小众的食品,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而且日渐成为一个全球时尚标签与流行文化,这就是素食。在中国福州,有一家精于素道的企业,在蓬勃生长中,创造了一个满...

满足一千个欲望与战胜一个欲望,何去何从?

满足一千个欲望与战胜一个欲望,何去何从?

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好书,讲到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心境,摒弃那些不该有的贪欲,那么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

达真堪布:初学佛者应该如何学修?

达真堪布:初学佛者应该如何学修?

达真堪布:初学佛者应该如何学修? 初学佛者应该如何学修? 答:现在学佛人有几种情况,要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有的人只想求世间的福报,那你就种一点善根,做一般的善事,积一点福报就可以了。有的人把佛法当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