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是什么意思?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范仲淹的儿子一生只信奉两个字

范仲淹的儿子一生只信奉两个字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范纯仁,字尧夫,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次子,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正直宽恕。从来不...

宽恕别人才是善待自己

宽恕别人才是善待自己

宁静的清晨,朝阳升起。古朴的寺庙门外跪着一个男人。他是城里一个出名的风流浪子。但 20 年前他却是这个寺院方丈最喜爱的小沙弥。当年,老方丈将毕生所学传给了他,希望他能继承衣钵。然而他却为凡情所动还俗...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

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话说妙善大师听了永莲一番劝导,即收摄心神,连连说道:好好好!走走走!大家匆匆前行,走不到三十步越近,忽闻一阵钩辀格格之声,好似众人讲话一般,那声音从一座深林内...

达真堪布:法本里没有的仪轨我们可以修吗?

达真堪布:法本里没有的仪轨我们可以修吗?

达真堪布:法本里没有的仪轨我们可以修吗? 《净土与大圆满修法仪轨》里没有的仪轨我们可以修吗? 达真堪布解答:学修的内容一定不能随意改动。除了我们法本里的这些传承仪轨以外,不要轻易加别的内容。其他...

雪漠: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

雪漠: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

雪漠: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香巴文化走出尘封历史(一)时间:2010年11月27日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蜀兰大酒店香巴噶举的教法雪漠:各位老师和朋友,论坛后面的展台,就是我们做的另外一种展示。这种展示对于...

百岁白叟削发修行体力不支跳河自杀--学佛网

百岁白叟削发修行体力不支跳河自杀--学佛网

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原始出处是《贤愚经》。原经篇幅较长,网上也有不合白话译文,但因篇幅所限,小编整理之时已有删省,文字稍有润饰。前面出现一座大山,山上插着无数刀剑。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王舍城有一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