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往昔作为凡夫时的故事,值得我们沉思

往昔世尊行菩萨道时尚处凡夫位,但已博学佛经而解三世因果缘起之理,又善知各种技巧与医术并能知鸟兽之语。但见时世愦浊非是施展理想之时,所以隐居而不考功名。爱崇佛戒,唯恰是从,过着清贫的生活。以为商人挑担赚点辛苦钱,有一次人人在水边吃饭,一群乌鸦叫躁而过,令商人认为心惊毛竖。菩萨却对此一笑。

饭后即返回本地,雇佣他的商人就问道:刚才乌鸦叫得那么恐怖,然则你却笑,这是什么事理?

菩萨回答说:乌鸦说,这个商人有一颗价值昂贵的宝珠,你杀了他,宝珠归你,我们吃肉。我因不屑而笑。

商人又问:那你为何见有大利而不杀呢?

菩萨回答说:未听闻佛经的人不明白三世因果的事理,以为滔天大罪可以瞒天过海,实为自欺也,因为因果报应谬误百出,自作还需自受;

我又从佛经中懂得到,菩萨大士对于一切有命者甚至虫蚁都不妄杀,即使花草非是己有而不随便摘取。因为好杀之人心无仁慈,好取之人则贪染成垢。我就是因为前世好取贪性而使当代无财贫苦,只有为你挑担子负责气挣钱,假如今天为了获得这不属于我的宝珠,还要屠杀人命,则种下无量罪因,明知故犯怎么能算佛学生呢?我情愿护持佛戒贫苦而死,也不愿意以邪道非道获取利益富贵而生。

商人赞叹道:佛所教导真实不虚,开化愚顽令生智明。

这就是菩萨往昔护戒行的公案。

附:《六度集经》原文节选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恰是从,处贫穷困。

为商赁担,过水边饭。群乌众噪,商人心惧,森然毛竖。菩萨笑之,饭已即去。还其本土,雇其婿直曰:乌鸣尔笑,将有以乎?

答曰:乌云彼有白珠,其价甚重。汝杀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

曰:尔不杀为乎?

答曰:夫不睹佛经者,为滔天之恶而谓之无殃,斯为自欺矣。

吾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菩萨之清仁,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爱而不杀,草芥非己有即不取。夫好杀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为好取之秽、今获其殃,处困陋之贫、为子赁客。

今又犯之,种无量之罪,非佛学生矣。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也。

货主曰:善哉,唯佛教真。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雪漠: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

雪漠: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

雪漠: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1在密乘中,真正成就的前提,是你跟你有缘的善知识的相应。相应之后,你才可能跟善知识达成“三昧耶誓约”,再由守护“誓约”之力,实现“子母光明会”,契入大手印。没有相应...

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

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把它抱进屋子里,用双手温暖它。小老鼠渐渐地苏醒过来,恢...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

周一请吃素 沪上8家美味素食餐厅

周一请吃素 沪上8家美味素食餐厅

匆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得近年来追逐灵修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不过在你的灵魂得到放松的时候如何让身体也能得到解救?或许茹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给营养过剩的身体松松绑不用非常频繁,一周一次就好!1玉佛寺素斋玉佛寺...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盐酱人生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盐酱人生

盐酱人生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百丈禅师住在大雄山时,马祖派侍者送了三坛酱给他,当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指着坛酱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一上人送来的盐酱,你们若有人道得即不打破,若全体都不...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52」“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分享一下“坛城”!坛城,就是梵文的“曼陀罗“。它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