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垂危挣扎,放生还要按部就班的诵经吗?

近日,我与几位同修去放生,恰巧看到一位男子在捕鱼。我们便选择了《简易放生仪轨》,用了不长时间就把鱼放进了河塘。然后,不约而同向捕鱼者走去。只见他提起了渔网,一条约 4-5 斤重的大鱼“扑通扑通”在网中乱蹦,想逃出生天。

一位师姐迅速走到他跟前,拿出 30 元钱递到小伙子面前,说:“我身上只有这点钱,求你把鱼放了吧!”大家也围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给他讲放生的好处和杀生的害处......

这时,刚刚被我们放生到河里的鱼儿,恰巧欢快地在水中不停地摆尾,还仰起了头,好像在向我们致谢呢。捕鱼的小伙子见此情景很受触动,同意把鱼放掉,并转身打开身后的塑料桶,把另外一条约 3 斤重的鱼也放生了。大家都夸赞他有悟性,懂因果,他高兴地笑了。

我不由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有的人在放生时,不管盛装鱼儿的容器是否够大,也不管面临什么样环境,一律把物命摆放在岸边,按部就班地念诵仪轨。遇到鱼儿因缺氧奄奄一息时,也毫不在乎,依然不紧不慢把整个仪轨唱诵完,才把鱼儿放到水里,可有的鱼儿已经翻起了肚皮……

试问,这样做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生吗?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了吗?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怎会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遭受这样的痛苦?假如前面躺着的是我们的父母、孩子……当他们痛苦不堪,甚至面临死亡的危险,你还会不紧不慢讲人生大道理而不马上安排救治吗?难道先把生命垂危的鱼儿放到江河大海,再做仪轨,诵经、持咒、回向就不可以吗?

放生的目的是救众生的命,而不是放“死”。如果把放生变成了放死,没有功德反而还增长了罪业。请把众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吧,这样才能体现佛弟子的真慈悲。

当然,在保证放生的物命存活的前提下,完全按放生仪轨去做是应该的。不少同修在放生鱼类时,盛装鱼儿的容器很宽敞,容器里面的水也很多,而且还加了充氧泵。鱼儿在这种环境下,唱诵放生仪轨需要多一点时间也没有问题。这样的放生,体现了对众生生命的珍惜和爱护,体现了慈悲众生的善行,还为它们结了佛缘,种下了将来学佛的因缘。

总而言之,放生根据物命的情况可做适当调整,不能墨守陈规,也不能走形式主义,该出手时就要先出手。

——End——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我真的信佛,学佛了吗?突然发现一直是自己骗自己

我真的信佛,学佛了吗?突然发现一直是自己骗自己

算一算我自己的学佛年数,应该是 10 多年了吧。学佛如是久,受用却寥寥。内心的焦虑经常让自己提不起正念,无从精进。总奢望着哪一天能学到大法,哪一天能道力猛增,或者哪一天,能在打坐中明心见性,澈见本来...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道。

业行的体相差别,非常深广复杂。但一切业行,以十业道为根本。十业道中有善有恶,恶的名十恶业道,善的名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与十恶业道相反则为十善业道。

五戒中的妄语,实则含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之三善。两舌是挑拨离间;恶口是毁谤攻击、骂詈、讽刺、刻薄语言等;绮语是花言巧语,言不及义等语。可知五戒概括了十善的身语二业的七支善戒。至于意业所属的贪欲、嗔恚、邪见三支,如不假身语二业的表现,便不成其为善恶之造作。意业三支,由身语七支所摄受,意业支配身语二业,身语二业表现意业,意业不能不假身语二业而有所造作。身语二业,若无意业为其造作恶的主宰,所造恶业。亦不成重罪,甚至无罪。所以,五戒即具十善。

五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十善中的身三业,为救生、布施、梵行。五戒中的不妄语,即含摄十善中的口四业,为诚实语、和诤语、爱软语、质直语。五戒中的不饮酒,可为十善中的意三业,即为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因酒能令人昏沉迷惑而失理智、贪、嗔、邪见亦为如是。

■十业之果报

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行十善道,能成就人天乃至无上菩提。修持五戒十善,有出离心,方可证得贤圣果位。如果但求人天福报,或其戒力薄弱,可不堕于三途,待因缘成熟,发出离心,越出三界。或持一二戒,亦可保住人身。以其所持戒力强弱,决定果报之殊异。

满持五戒,可生欲界第六天,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生色界及无色界为禅定之力,非此能得。作为佛弟子不应求人天福报,应求出世无漏圣果。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

我放生吃素学佛以来的感应

我放生吃素学佛以来的感应

今天跟老公分析,我学佛的动力怎么来的,虔诚感恩为什么这么自然,为什么他不明显。我认真的回忆了一下,不觉吓了一跳,原来放生学佛以来,我身上的奇迹有这么多。 一年半前,我有很多持续了很多年各种折腾都...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

人必识己,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人必识己,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一必识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诸癖自难于解,如瞻己背终弗所见,为外人颇观,己藏己过乃人之常性,过甚则或离而不愿同谋,识已得之其弗觉,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

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佛陀时代,印度德叉尸罗城有一位美女,名叫莲华色,她生有倾城倾国之姿,沈鱼落雁之容,嫁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夫婿,颇得世人羡慕。 不久,莲华色怀孕后,与夫婿搬回娘家待产。谁知,丈夫竟与寡居多年的母亲暗通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