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修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

修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若能不忘初心,珍惜种种善缘,舍离乱心戏论,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不仅在菩提道上能有所契悟,更能利乐一切有情众生。因此,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提起道心,精进用功,方不负此生得人身、闻佛法之无上福报。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臣、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他们一到精舍,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

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世尊,我们虽处远地,却一直想要前来接受您的教导,但因诸多阻碍而未能如愿。直至今日,我们终于来到这里,见到景仰已久的圣者,恳请佛陀收我们为徒,教导我们了生脱死的圣法。佛陀听了之后慈悲应允,并且为其剃度,婆罗门长老终于得偿所愿,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七位老比丘出家后,同住一间寮房,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间无常之理,反而经常在寮房闲聊出家前的种种俗事,逐渐忘记当初舍俗求法的决心。低语谈论时,还不时发出大笑的声音,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观照,得知这七位老比丘的寿命将尽,但他们却丝毫不知无常即将来临,仍迷失于世俗往事、共相嬉笑之中。

佛陀心生怜悯,来到这七位老比丘面前,慈悲地对他们开示:出家应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们为什么要大声嬉笑呢?

一般众生皆认为自己有五种事物能够依靠:

第一、仗恃自己年纪尚轻

第二、认为自己形貌端正

第三、以为自己身强体健

第四、依靠世间金银财宝

第五、凭藉社会地位名望

你们七个人在这里谈论俗事、大声嬉笑,又是凭仗着什么呢?

此时,佛陀为他们说了一首偈语: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冥,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佛陀说完偈语后,七位老比丘体悟佛陀的教诲,心开意解,真诚忏悔,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佛遗教经》云:【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

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当初因渴慕佛法,突破种种障碍,才得以出家修行。后因一时迷失,沉溺于俗事戏笑,忘却无常逼迫。所幸在佛陀的教诫下,提起精进求法的道心,终能证悟道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三集) 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三页,「德遵普贤第二」这一品,我们看第四页第二行,中间那句开...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忏悔文天天念,罪业没有能化解?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忏悔文天天念,罪业没有能化解?

1、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每天晚课都要念忏悔文,忏悔文只是形式,为什么?没有真正忏悔,没有把经上所说的真正当做一回事情来办,所以忏悔文天天念,罪业没有能化解;不但没能化解,烦恼习气还不断在增长,...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尖酸刻薄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尖酸刻薄

尖酸刻薄赛商鞅者,不欲著其名氏里贯,老诸生也。挈家寓京师,天资刻薄,凡善人善事,必推求其疵颣,故得此名。钱敦堂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赛商鞅曰:世间无如此好人,此欲博古道之名,...

海涛法师: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海涛法师: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海涛法师: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问:海涛法师,您好!对小孩教育是应该严格好还是对他凡事宽容?本人急性子,看到小孩不好的时候忍不住就想发火,怎么办? 海涛法师开示:首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你...

秘密不是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还有他知道

秘密不是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还有他知道

从前,有一位员外,家财万贯,乐善好施,经常修桥补路做好事,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他是大善人,交口称赞。唯一遗憾的是,员外夫妇一直没有一儿半女,无人继承产业,他们焦急万分。有一天,员外出去办事,刚走几天,来...

春季多吃两种菜可解困

春季多吃两种菜可解困

  春天人们常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昏欲睡,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您知道吗?这些生理变化也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1、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与困惑。“一年之计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