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不执着,并不是随波逐流

《五灯会元》中有一则公案,说的是唐代高僧惟俨禅师(别号药山)曾指着山上枯荣二树,问弟子:“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 弟子道吾回答:“荣的好。” 另一弟子云岩回答:“枯的好。” 正好有个小沙弥走过来,小沙弥答曰:“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

万物枯荣有其规律,鲜花不会因为人们的喜爱而永远开放,四季也不会因为人们的好恶而变化缺失。既然我们无法左右外物,枯荣由他就是最好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拥有一种不执不滞、任运自在的日常生活态度。

但是,有人却曲解了这则公案,说:“好运、坏运都是命中注定的,你只需要接收就行了。什么奋斗,拼搏都是瞎使劲。”

这是将“枯荣从他”,拿得起放得下的坦然不执着,理解成了随波逐流的宿命论。这其实是对佛教,佛法,对因果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解,才会产生这样错误的想法,说出这么荒谬的言语。

有一个寺院的方丈,他观照到寺院里的一个小沙弥还有七天的寿命,就让他回家去看看父母,七天后再回来。当这个小沙弥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场大雨,他看到一群蚂蚁马上就要被雨水冲走了,赶快将它们救了起来,等到了七天,这个小沙弥回到了寺院,方丈非常惊讶,不对呀!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观照错了吗?于是他马上入定,看到这个小沙弥在路上救了成千上万只蚂蚁,给他增加了阳寿。这个公案告诉我们,就是要通过行各种善业转换因果,而不是命中注定。

《入法门论》中开示:“佛法二字,包括着宇宙间的一切有为无为之真谛、本来面目。简而言之,即是讲,宇宙间的一切因果即是佛法”。我们今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因果所定,而非命运或神灵的安排。那么,这因是谁种下的呢?当代住世的佛陀在《藉心经说真谛》中说法:“只要是身、口、意产生的一切作用,就要造一切业,造业自然就种因了,因种在那儿就必然有果,有因就有果。”所以无论好因、坏因都是我们自己种的,结出的好果,坏果也必然由我们自己承担,因果不昧丝毫不爽。

唐代高僧悟达国师,一念不慎,对御赐的沉香宝座起了贪着之心而冤孽上身长了人面疮,痛苦无比。这人面疮与国师十世前有着杀身之仇,累世都在寻求报仇的机会,但十世以来,因缘不成熟,一直无法得报。这一世悟达国师更是高僧,但由于对御赐的沉香宝座一时起了贪着之心,才让它抓住机会。后蒙迦诺迦尊者赐其三昧法水,令之解脱,才与悟达国师了却这一段夙怨。悟达国师,宿世皆为高僧,精进修行,好比树之“荣”,但一念名利心起,恶业现前,如同树之“枯”,不论枯荣,十世前种下的恶因,十世后也逃不掉因果的报应。

“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那是明白了因果法则后的释然,是对宇宙万物生灭现象的一种坦然。是一种无论外界如何暄嚣变幻,自己看破放下后的波澜不惊。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真正明信因果的人,在了解人生的种种枯荣皆为无常后 ,不会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不会因困难挫折而消沉;明信因果的人,只会从因果入手修增上善缘,离避恶缘;明信因果的人,会通过学佛修行转换因果,证得解脱成就!

“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是学佛人不变随缘的放下,是随缘不变的闲庭信步。不执着,并不是随波逐流的消极,而是一种顺应因果法则的自身进取。

撰文:南栀

编辑:凡世尘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 问:为别人解释佛经的观点时,由于自己理解有误解释错了,这个过失大不大? 索达吉堪布: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无心犯下的过失,称为错误;故意去做的坏事,...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大愿法师讲解【若杀者,自同杀罪。】如果有杀这些动物,是按照前面的不杀生那一条来结罪。【杀已,取五钱肉,犯不可悔。复有七种: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十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触铁牛太守伐松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第十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触铁牛太守伐松

第十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触铁牛太守伐松话说济颠在棘宁寺,不知不觉过了两月,看看腊尽,讲主舍不得他回去,对济颠道:你待到过了年才回去吧!济颠道:这却使不得!长老岂不嗔怪!遂别了讲主,迳回净慈寺来,走...

亲戚贪夺他人钱财建洋房,结果却苦了自己

亲戚贪夺他人钱财建洋房,结果却苦了自己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身农户的人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乡里乡亲的经济主要来源就是卖麦子、稻谷。无论遇上孩子上学,还是娶媳妇、看病等情况,都是卖存粮才能处理。真是: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如果有谁在粮管...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三讲 上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 (第三讲 上)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整理人 慧雪 校稿 悲贤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万劫...

瞻婆比丘经

瞻婆比丘经

瞻婆比丘经 西晋三藏法师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瞻婆恒伽上法赖池水上。彼时世尊十五日说戒。在比丘僧前坐。世尊坐已观诸比丘意之所念。观诸比丘意之所念已。夜初一分时坐默然住。于是有异比丘从坐起一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