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人老后能拥有的七件奢侈品,你有几样?

我们常常夸一个老人“宝刀不老”,意思是他年纪虽然大了,但功夫还没有落下。其实,不光是功夫,人到老年,需要“宝刀不老”的东西共有7种:

老伴

少年夫妻老来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是最为重要的。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老夫妻。

老窝

人到老年要有个避寒挡雨的属于自己的家。要记住: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远不是父母的家。

老底

老年人手中要有点积蓄。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不到断气时,积蓄不能随便交出去。

老本

身体是人生的本钱,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硬朗的体质是财富也是自立的本钱。更是对儿女们的最大付出和支持。

  老友

人是社会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万个人。这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愉悦心情的必由之路。这个“阅”就是要和人交往。人到老年更要多交朋友,多与人来往。网络开拓了与远隔千里之外的人交往的平台,能更多地交友、会客。

老来乐

人到晚年就要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态,这是强身健体的要素之一。

老好人

人到晚年要有个好脾气,看什么都顺眼,听什么都顺耳。

老来俏

人到老年适度“老来俏”,不仅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需要。白发一经染黑,也就显得年轻许多;胡子勤刮,可使颜面保持整洁,容光焕发。不仅美化了自己,增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会,成为一道“夕阳风景”,还利于社交活动,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谚语所说“老要时髦少要乖”。

老来三不管

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地安度晚年,是所有老年人的共同愿望。所以老年人若想身心健康,应做到三个“不管”。

一不管晚辈不节俭:现在的消费观念变了,“月光族”、“负翁”成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二不管晚辈不孝顺: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向小型化发展,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每天厮守在老人身旁。

三不管社会不平等: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生活中就会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影,内心也就少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做个豁达开朗的老人

要想做个豁达开朗的老人,首先要摒弃掉处处总想着自己,事事都为着自己,因为这样的老人不仅活的很累,而且是十分伤脑筋和烦心的。这样的人心胸狭窄,忧心忡忡,郁闷惆怅,气量如丝,暧昧含混,给自己的身心带来损失而混然不知。

“豁达开朗不劳伤”,这是实践证明的真正正确的道理。要想做一个豁达开朗的老人,就要纯正真实一点,宽容随和一点,明智开通一点,潇洒从容一点,名利淡泊一点,为人处事豁达开朗一点,就会永远保持平静安逸的心态,充分地享受生命,享受时光,享受欢乐。

当然道理好讲,真正做起来可能很难,只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经常“吾日三省吾身”,是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

做一个新新老人的标准

八十岁的年龄,七十岁的模样,六十岁的时尚,五十岁的包装,四十岁的追求,三十岁的理想。

老年谣

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时,希望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一个家庭坠入深渊(上)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一个家庭坠入深渊(上)

一个家庭坠入深渊(上)这是一段个人家庭的灾难史,是一个小康家庭因丧失医疗保障坠入深渊的故事。9月,27岁的中学教师马铸铭带着这段灾难史走进报社。他揣着一份名单,上面有5位完全不认识的记者。他挨个询问...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居士:《金刚经》一滴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释迦牟尼佛的...

达真堪布:发愿后没做到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发愿后没做到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发愿后没做到该怎么办问:已经发过愿,要精进修法,却没有如法去做,怎么办呢?达真堪布答:我们很多人发愿的时候都很积极,去做的时候就开始懈怠了。不能这样。一旦立下了誓言,即使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八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八集) 尊敬的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看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我们来看第二段的愿文。这一段愿文含有三个愿,「身悉金色愿」、...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全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全文

《金刚经》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全身心接受佛陀法露,竭尽全力依教奉行,才叫珍惜

全身心接受佛陀法露,竭尽全力依教奉行,才叫珍惜

珍惜二字对那些真正依教奉行的修行人来讲,都明白它的真正含义,而我是一个佛学知识非常浅薄的人,对“珍惜”的理解一直都是肤庸之极还不自知,直到我学习了拉珍圣德的《珍惜》一文。一个放生的因缘我走进了如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