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报应:贪心之害

贪心之害

过去有一个少年妇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乐,随她自由,在物质方面,它的享受确是人人所羡慕,但日子一久,这种奢侈的生活,也使它感到厌烦。如人家所说:饱暖思淫欲。这个女人就是如此。当她的丈夫出外经商的时候,它却和外面的男人发生了苟且的行为。爱情遮蔽她的理智,她觉得这个男人比自己的丈夫还要可爱得多。因此,乘着丈夫还没有归来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的金银细软等物,以及随身的衣服,包了几大包裹,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就溜出家门,和那个男人私奔。本来那个男人是个穷汉,可是他的甜言蜜语说动了她,认为这一来她俩可幸福了。当他们走到河边时,找不到船,想走过去,河水又是那么急流;男人可以游泳过去,河流对他倒无所谓,但安富尊荣惯了的这个妇女,她怎么能过去呢?结果那个男人想出一个办法,对她说道:你把东西交给我,我先送过河,然后再回来背你过去。

妇人相信他的话,把财物交给他。可是那个穷汉,拿到财宝,就自己渡河,不再回来了。

一句俗话说:痴心女子负心汉。自己的愚痴,竟受了骗,妇人呆呆地站在河边发愁,感到进退两难。

这说,她忽然看见一头狐狸,嘴里叼着一只飞雁,这只飞雁大概是刚捉到的,被叼在口中还动着翅膀。当狐狸走到河边,看见河里的鱼又肥又大,滑溜溜地,似乎比飞雁好吃,因此贪心的狐狸,即把飞雁放置于岸上,跳入河里想捉鱼,可是一入水,狐狸就站不稳,随水漂流起来。狐狸一看情形不对,不想捉鱼,没命的逃上岸来,总算保全了生命。狐狸捉不到鱼,想再去寻找飞雁时,飞雁早已不知去向了。

这段情形,站在河边的妇人一一看在眼里,不觉就向狐狸叹道:人家说狐狸很聪明,岂知你也这么傻!既然得到飞雁,怎么又贪心捉鱼?结果两边皆空,连自己的生命差一点也断送掉。

妇女说这些话,狐狸听了,看看她,好象是在抗议的样子:世间上也不只我一个傻,如你,却比我更愚痴。要不然,你也不会站在这个地方发愁。我失去了飞雁和鱼,但你不要丈夫,取东西和人私奔,你所得到的是什么?你的损失比我更大。

狐狸的眼睛,使妇人自感惭愧、难过。世间上的人,得一望二,结果是一无所有,真是太悲哀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

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

民间就有“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的民谚。其实情绪和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体的消化功能。所以,中医强调吃饭的时候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保证规律的饮食和营养的摄入。我们经...

达真堪布:往生破瓦法仪轨里的“密严刹”是哪个刹土?

达真堪布:往生破瓦法仪轨里的“密严刹”是哪个刹土?

达真堪布:往生破瓦法仪轨里的“密严刹”是哪个刹土? 破瓦法仪轨的祈请文里有“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密严刹是哪个刹土?达真堪布解答:“自现任运清净无边刹,圆满庄严西方极乐土。”这是要将自己所在的地方观...

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

浅述历代弥勒佛像的造型艺术特征

佛教中对佛陀的信仰,大乘佛教将其进一步神化,建立了三身佛和三世佛的观念。认为任何一尊佛都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三世佛指我们这个世界在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都有佛出现于世,而弥勒就是作为未来佛出现...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传》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佛传》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

伟大的佛陀,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许多比丘也都来聚会在这里,佛陀就对大家说道:“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

父母怎样把对儿女的贪执转化成善业?

父母怎样把对儿女的贪执转化成善业?

父母怎样把对儿女的贪执转化成善业? 问:父母怎样把对儿女的贪执转化成善业?答: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儿女,别生起贪心。他们都是众生,你关心他们是应该的,对他们发慈悲心也是应该的。但是不要把他们当成是“我”...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许多人不懂的浅显道理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许多人不懂的浅显道理

1930年年,德国出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耸耸肩说:一百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绵羊再多,对狮子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