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它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短暂

儿时的我,总觉得时间漫长,盼望自己快快长大;

少年的我,在未来的憧憬与梦幻中翱翔,不在意时光流淌;

青年的我,在学业和工作中摸爬滚打,偶感时光短暂;

中年的我,在事业和家庭中苦苦挣扎,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谁也无法让时间驻足,我从青葱少年,逐渐变得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落日余晖下,我有些迷茫,父母辈乃至同辈的亲朋好友,有些已经坐上远行的“航船”,一去不复返。他们去了何方?地狱?天堂?还是……

我无法掩饰恐慌,总想着把时间拉长,再拉长。可时间不因我的眷恋而变长,它滴答滴答着对谁都一样。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感叹:“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人生有多少这样的一日一日,我不敢细想,感觉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短暂。

朱自清还在文中呐喊:“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值木、须弥穿针。万劫千身得此身,此生不渡,更待何时?难道我还要再去轮回六道吗?望着退去余晖的夜幕,我打了个了冷战,畏怖的情绪由心里向全身的每个毛孔弥漫。不!不能这样,我要抓住当下,证到不生不灭的真我,了脱生死。

正如《解脱大手印》所说:“我今拥有暇满人身,更逢佛陀正法,而只此一生哦,除了这一世,以后再也学不到真正的佛法了,事实就是这样,对吗?今逢之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必须在今生学到正法,只有真正的佛法能解脱我……”

我还等什么呢?两千五年多前释迦佛陀住世度脱了繁多的众生,那时的我又在哪里?在哪个道上遭受磨难?今生有幸为人,更逢南无羌佛住世救度众生,若再不珍惜,就错过了今生幸福解脱的大好机会!

于是,我不再留恋广场舞池,不再驻足麻将桌前,也无暇长吁短叹过往。好好珍惜当下,精进学佛修行吧,过一天就少一天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三藏”吗?

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三藏”吗?

“一”,即一个或一种。这里的“一”,不是世间一般人所认为的一二三四五的一。世间一般人所认为的一,是相对的一,有比较的一。而佛法里所讲的“一”,是绝对之一,绝代之一,没有对比,没有比较。如果全世界所有...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

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弄清楚这些,首先就要了解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

《楞严经》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世”为迁流,属于时间的范畴。时间如流水般,处于不断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再到未来,故称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的范畴。佛教对空间有六方和十方之说。六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经典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须弥山的问题,至今仍是佛教学中的谜,一些开明的看法(如日本学者),说是出于印度古老的传说,佛陀在世时,仅是假用传说来阐明佛法,传说中的须弥山或有或无,不是佛陀所要阐明的目的,佛陀的目的,乃是利用须弥山的传说而阐明觉世济民的佛法。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对太阳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卫星也是月。

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

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

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

“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

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量无数。据经典所说,我们人类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由释迦牟尼教化。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十亿个世界,而宇宙中有无数的“大千世界”。(《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牟尼为了普化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

由此可见,佛教的世界观,非常的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

内容整合自《俗语佛源》等经典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

你不知道的“米秘”,疗效如参汤

你不知道的“米秘”,疗效如参汤

“米油”俗称粥油,它一般是指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米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对它不以为然,可能有人会认为米油是脏东西,把它倒掉了,事实上它是具有...

印度耆那教徒的素食观

印度耆那教徒的素食观

耆那教徒是印度很小的一个宗教团体,所有的教徒都是严格的素食者(但非完全素食者(vegan))。考古学的证据显示耆那教是盛行于五千到八千年前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现今巴基斯坦一带居民的一个宗教。在他们的...

中国名人故事:杨振声的“教育四重法”

中国名人故事:杨振声的“教育四重法”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以后,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6月,杨振声先生出任青大校长。作为教育家,杨校长深知要办好一所大学的为政之要。作为校长,杨先生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他的教育四重法,...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放光扫疫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放光扫疫

出家宋辽城乡里,约有二千余户,素奉大法,兼信观音地藏,尤重观音经及地藏十轮经。有古伽蓝,三间四面,青瓦茸堂,左右安观音地藏两尊,像高七尺五寸,中间安阿弥陀佛像,高一丈六尺,时著灵瑞。太宗太平兴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