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恒迦达出家的故事

恒迦达出家的故事

如果真要出家,是谁也障碍不了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让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爱,没有勇气做一个舍家离欲辞亲割爱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没有佛缘,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

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他长大后立志求道,请求父母让他早日出家。宰相听了非常生气的说:「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应该继承广大的家业,怎么能够想要出家?只要我还在世上的一天,绝对不允许你出家!」母亲也在一旁哭得像泪人儿,不管恒迦达怎么说,就是不肯答应他的要求。

恒迦达无法获得父母的支持,非常失望,他想:「都是因为我生在富有的家庭才无法如愿,如果我出生在贫贱的家庭里,要脱离世俗就很容易了。」想着想着,恒迦达决定舍弃身体,好让自己重新投生在贫贱之家,于是趁夜晚爬上城边,从墙上往下一跳,摔到地上竟然毫发无伤。「怎么会这样呢?」恒迦达决定试试其它的方法。他来到河边,纵身跳入水中,想让自己淹死,没想到身体一直沉不下去,反而一直漂流在水面上,而且完全没有感觉到痛苦。后来他又吞下毒药,毒还没运行到体内,就从大小便中排出了。

恒迦达苦恼了好一阵子,突然心中灵光一现:「对了!如果我犯了国法,就会被国王杀了,这也是一种方法。」

打定主意后,恒加达来到王宫里宫女洗澡的地方,偷偷将她们挂在树上的衣服拿来,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王宫门口。门口的侍卫一看,大喊:「什么人?把他抓起来。」捕获到他便带去见国王。国王非常生气,马上将他处以死刑,随手就拿起弓箭射去,但是射出去的箭却飞了回来,落在国王面前。国王不死心的一直射,弓箭却都一支支的飞回来。看到这种情况,国王马上丢掉弓箭,害怕的问:「你是天帝或龙王吗?还是鬼怪或神明?你是要来训示我什么事情吗?」恒迦达说:「请赐给我一个愿望,我才敢说明。」国王立刻说:「我一定会顺从你的心愿。」恒迦达说:「我不是天神,也不是龙王或鬼怪,而是王舍城中宰相的儿子。我请求出家,但是父母不允许,所以我才想自杀,投胎到别的地方。只是我试过各种方法,像是跳崖、跳河、服毒等,没有一次成功的,所以才大胆违犯国王的律法,希望遭到杀害,万万想不到连国王都无法加害于我。但愿国王怜悯我,允许我出家求道。」国王听了马上说:「我准许你出家求道,我现在就送你去见佛陀。」

于是国王便送恒迦达去见佛陀,等到见过佛陀,佛陀为他解说佛法,恒迦达马上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的境界。这时国王恭敬的问佛陀:「请问恒迦达在前世种下什么样的因缘,今生碰到各种危难都死不了,还能够遇见神圣的世尊,得知度化生死的观念?」佛陀告诉国王:「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里有一位国王叫梵摩达。

有一次国王带着宫女在树林中嬉戏,宫女们一起唱着美妙的歌曲。这时树林外头有人高声唱和,国王听到这个声音,既嫉妒又怨恨,于是派人把唱歌的人捉来,立刻命令卫士带下去处斩。有个大臣正好要来向国王报告重要的事情,知道整件事的状况后,马上吩咐卫士:『先暂缓行刑,等我去见国王。』

大臣赶紧来到国王面前,对国王说:『这个人唱和歌曲实在是没有礼貌!但是他从来没有犯过奸诈邪恶之类的事情,罪不致死。但愿大王息怒,宽恕他无知的行为,从轻发落,免除他的死罪。』国王觉得大臣说得有理,便和颜悦色的回答:『我就依照你的话,赦免他无罪好了。』立刻传唤卫士释放这个人。这人捡回一条命,非常感谢大臣的恩德,请求作为大臣的仆人。他恭敬侍奉大臣许多年,有一天突然闲来没事,思索到自己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心中有了出家修道的想法。他对大臣说:『恩人啊!希望您能成全我的愿望,让我出家修道。』大臣回答:『这个主意很好,我不会阻挠你的。日后学习有所成就,希望还回来相见。』

后来这人在深山中精勤修道,没多久就成功证得辟支佛的境界。苦修成功后便回到大臣家,在一旁规劝鞭策大臣。大臣看到他回来,知道这人已经修得佛道,非常高兴的说:『善良的佛啊!你顾念旧有的情分,仍然来照顾我。希望仰仗您佛法的力量,使我世世代代富贵长寿,世间少有,并且让我德行智慧都具足,和佛一样。』」佛陀告诉国王:「那位大臣因为一念之间的仁慈,救了一个人的性命,成就他人美好的功业,这个功德超群卓越的人就是今天的恒迦达。他今生有机缘遇到我,应当可以真正度化解脱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佛陀”略说“的阐述者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五章 佛陀”略说“的阐述者

第五章 佛陀略说的阐述者佛陀推崇马哈咖吒亚那(Mahakaccayana)尊者为详述他略说法义能力第一的弟子,马哈咖吒亚那能得到这项殊荣,主要是因为在各部经(Nikaya)①中被发现得八篇经典:《中...

释门法戒录:一念忏悔 免铁轮报 (晋 法衡)

释门法戒录:一念忏悔 免铁轮报 (晋 法衡)

一念忏悔 免铁轮报 (晋 法衡)晋朝僧人支法衡,一次,患病十天后死去,经过三天又苏醒。说刚死时,有人带他先后去到四处衙门样的地方,都不接收他。忽然看见一个大铁轮,轮上有铁爪,从西转到东,并无人操纵,...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过去芙蓉灵训禅师问归宗智常禅师说:“如何是佛?”得到的回答说:“即汝便是。”意思是说,你当下就是佛。芙蓉灵训禅师就再进一步问道:“要如何保任?”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芙蓉灵训禅师听...

禅宗为什么只到六祖 原因其实很简单

禅宗为什么只到六祖 原因其实很简单

禅宗属于佛教的一个宗派,由达摩将其传入我国,因此禅宗的一祖就是达摩,接着慧可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弘忍为五祖,慧能为六祖。那么禅宗为什么只到六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禅宗传到六祖...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吴老人儿媳们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吴老人儿媳们

吴老人儿媳们清代江苏省崇明县,有一位吴姓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因为家中赤贫如洗,把儿子都卖掉,以求眼前的生活。那四个儿子都在富人家中当奴仆,长大以后,都赎身自立,各人娶了妻子,大家同住在一起。起初,他...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若伊妮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若伊妮的故事

若伊妮的故事「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注),不执著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忿怒品 (第 221 偈)】此一偈颂是佛陀在迦毘罗卫国的榕园精舍为优婆夷若伊妮所说的:有一次尊者阿努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