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恒迦达出家的故事

恒迦达出家的故事

如果真要出家,是谁也障碍不了的,不是父母妻子放不下你,不让你去出家,而是你自己放不下世俗的恩爱,没有勇气做一个舍家离欲辞亲割爱的出家人。能否出家,有没有佛缘,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

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他长大后立志求道,请求父母让他早日出家。宰相听了非常生气的说:「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应该继承广大的家业,怎么能够想要出家?只要我还在世上的一天,绝对不允许你出家!」母亲也在一旁哭得像泪人儿,不管恒迦达怎么说,就是不肯答应他的要求。

恒迦达无法获得父母的支持,非常失望,他想:「都是因为我生在富有的家庭才无法如愿,如果我出生在贫贱的家庭里,要脱离世俗就很容易了。」想着想着,恒迦达决定舍弃身体,好让自己重新投生在贫贱之家,于是趁夜晚爬上城边,从墙上往下一跳,摔到地上竟然毫发无伤。「怎么会这样呢?」恒迦达决定试试其它的方法。他来到河边,纵身跳入水中,想让自己淹死,没想到身体一直沉不下去,反而一直漂流在水面上,而且完全没有感觉到痛苦。后来他又吞下毒药,毒还没运行到体内,就从大小便中排出了。

恒迦达苦恼了好一阵子,突然心中灵光一现:「对了!如果我犯了国法,就会被国王杀了,这也是一种方法。」

打定主意后,恒加达来到王宫里宫女洗澡的地方,偷偷将她们挂在树上的衣服拿来,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王宫门口。门口的侍卫一看,大喊:「什么人?把他抓起来。」捕获到他便带去见国王。国王非常生气,马上将他处以死刑,随手就拿起弓箭射去,但是射出去的箭却飞了回来,落在国王面前。国王不死心的一直射,弓箭却都一支支的飞回来。看到这种情况,国王马上丢掉弓箭,害怕的问:「你是天帝或龙王吗?还是鬼怪或神明?你是要来训示我什么事情吗?」恒迦达说:「请赐给我一个愿望,我才敢说明。」国王立刻说:「我一定会顺从你的心愿。」恒迦达说:「我不是天神,也不是龙王或鬼怪,而是王舍城中宰相的儿子。我请求出家,但是父母不允许,所以我才想自杀,投胎到别的地方。只是我试过各种方法,像是跳崖、跳河、服毒等,没有一次成功的,所以才大胆违犯国王的律法,希望遭到杀害,万万想不到连国王都无法加害于我。但愿国王怜悯我,允许我出家求道。」国王听了马上说:「我准许你出家求道,我现在就送你去见佛陀。」

于是国王便送恒迦达去见佛陀,等到见过佛陀,佛陀为他解说佛法,恒迦达马上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的境界。这时国王恭敬的问佛陀:「请问恒迦达在前世种下什么样的因缘,今生碰到各种危难都死不了,还能够遇见神圣的世尊,得知度化生死的观念?」佛陀告诉国王:「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里有一位国王叫梵摩达。

有一次国王带着宫女在树林中嬉戏,宫女们一起唱着美妙的歌曲。这时树林外头有人高声唱和,国王听到这个声音,既嫉妒又怨恨,于是派人把唱歌的人捉来,立刻命令卫士带下去处斩。有个大臣正好要来向国王报告重要的事情,知道整件事的状况后,马上吩咐卫士:『先暂缓行刑,等我去见国王。』

大臣赶紧来到国王面前,对国王说:『这个人唱和歌曲实在是没有礼貌!但是他从来没有犯过奸诈邪恶之类的事情,罪不致死。但愿大王息怒,宽恕他无知的行为,从轻发落,免除他的死罪。』国王觉得大臣说得有理,便和颜悦色的回答:『我就依照你的话,赦免他无罪好了。』立刻传唤卫士释放这个人。这人捡回一条命,非常感谢大臣的恩德,请求作为大臣的仆人。他恭敬侍奉大臣许多年,有一天突然闲来没事,思索到自己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心中有了出家修道的想法。他对大臣说:『恩人啊!希望您能成全我的愿望,让我出家修道。』大臣回答:『这个主意很好,我不会阻挠你的。日后学习有所成就,希望还回来相见。』

后来这人在深山中精勤修道,没多久就成功证得辟支佛的境界。苦修成功后便回到大臣家,在一旁规劝鞭策大臣。大臣看到他回来,知道这人已经修得佛道,非常高兴的说:『善良的佛啊!你顾念旧有的情分,仍然来照顾我。希望仰仗您佛法的力量,使我世世代代富贵长寿,世间少有,并且让我德行智慧都具足,和佛一样。』」佛陀告诉国王:「那位大臣因为一念之间的仁慈,救了一个人的性命,成就他人美好的功业,这个功德超群卓越的人就是今天的恒迦达。他今生有机缘遇到我,应当可以真正度化解脱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冬天请尝尝素食火锅

冬天请尝尝素食火锅

进入冬天,火锅也逐渐开始受到大众的欢迎,不同口味的火锅迎合着不同人的需求。如果你不想继续吃大鱼大肉的油腻火锅,不妨尝尝鲜,试试素食火锅,像魔芋、莲藕、芋头蔬菜火锅、菌类火锅等正是健康的首选。相比一般...

星云法师:赞美的艺术

星云法师:赞美的艺术

赞美是最好的口德,中国人喜欢戴高帽子,此即从赞美而来。佛教里,弥勒菩萨和释迦牟尼佛本乃同时修行,释迦牟尼佛因为多修了一些赞美的语言,因此早于弥勒菩萨三十劫成佛。 赞美也要讲究得当与否?赞美得当,则是...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养生之道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也不是权势、地位,世间上最宝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因此,一个人尽管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僮仆成群,大厦千间,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不是我的...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各种事件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各种事件

第四章 各种事件无论经典或是注释书都并未提供我们很多马哈咖吒亚那(Mahakaccayana)在僧团中的传记资料,它们将焦点放在他的老师角色上,特别是他对佛陀略说的广解。习惯于安静独居从马哈咖吒亚那...

达真堪布:做生意的时候,总被人欺骗,为什么?

达真堪布:做生意的时候,总被人欺骗,为什么?

达真堪布:做生意的时候,总被人欺骗,为什么? 问:自己做生意的时候,心是好的,但是却总被人欺骗,不知道为什么? 答:你做生意有这样的情况,别人做生意却没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呢?这不是巧合,而是有因...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十二集)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十二集)  1999/5/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12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下面给我们说了六桩事,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