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向佛要钱

向佛要钱

佛陀带领众比丘弟子,向善信居士大德乞食。一行人威仪严整,众人无不投以钦仰赞赏的目光;然而才刚刚转入一条小巷,情势马上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此路不通!」一名其貌不扬的婆罗门伸出手指在沙地上画出一道凹线,瞪大眼睛直勾勾地望向佛陀。「你交出五百两金子,才许通过!」

佛陀一行人安静地站立于巷口,在烈日下没有人移动半步。这件意外的插曲惊动了瓶沙国王和波斯匿王,纷纷带来奇宝珍玩,想替佛陀解围。

「不要!我不收!」婆罗门非常固执,毫不妥协;没有谁了解他究竟葫芦里卖些什么药。

终于须达长者闻讯赶来,带着好几车金子。「先生,请笑纳,让尊贵的佛陀通过好吗?」须达长者小心翼翼地指着准备好的五百两金子,陪着笑脸。

「如果是你的话,就姑且收下吧。」婆罗门点了点头,接过金子,满意地走了。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世尊,是什么因缘造就今天这场遮难呢?」众比丘松了口气,一起向佛陀请教事件的本末。

佛陀笑了:「过去无量世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波罗。波罗国的大臣有个儿子,赌输了五百两金子,仗着权势而不肯偿还,当时,刚好波罗国太子路过,见二人僵持不下,就对赌徒承诺:『假如大臣的儿子不偿还赌债,我代替他还。』从此以后无量世中,赌徒常常向我索债。当时的太子就是我的前世;而大臣的儿子,就是须达长者;赌徒不是别人,正是挡路索金的婆罗门哪!所以,凡是负债的人,不可以不偿还;否则纵使修行成佛,依然不脱此难!」

省思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修行不离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一切果报皆自作自受,无人可替代。了解此理,更要在因地上戒慎,努力断恶行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第十四回  试金刀斩断六根  入空门静观三界

第十四回 试金刀斩断六根 入空门静观三界

话说一般群众,因为要瞻仰妙善公主的玉容,故她足迹所经,大家都如浪一般的涌过去,毕竟因为人数太多了,把院庭中的花木,已踏坏了不少,雕栏之类,不免受到损害。这并不是群众不顾功德,却因为如此而愈见他们对于...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平分遗产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平分遗产

平分遗产有一位富翁在快死的时候,一再告诫两个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相亲相爱,不要为了争遗产而伤了和气,否则我死也不安心。」不久,富翁死了,两个儿子竟不顾父亲的遗言,为了分财产而争得面红耳赤,各...

道证法师: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道证法师: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木源居士 (现任新加坡净宗学会居士林林长)相信佛力的感应。他以非常坚强的信心和毅力来念阿弥陀佛,并将身心贡献给众生、贡献给佛教,因而突破了癌症以及严...

达真堪布:对众生生不起欢喜心怎么办?

达真堪布:对众生生不起欢喜心怎么办?

达真堪布:对众生生不起欢喜心怎么办? 问:对众生生不起欢喜心怎么办?达真堪布答:我们见到每一个众生都应该这样想:这是我宿世的父母,是未来的佛,这是我修行的助缘,成就的根本。因为我们无论修忍辱还是修...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贫人作鸳鸯鸣喻原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鸯鸣,偷...

我们要做这样的佛弟子

我们要做这样的佛弟子

一日,佛陀正为众弟子说法,一名弟子起身问道:“佛陀!可否说说您心目中理想的弟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佛陀回答:“你问得正是时候,这也是我一直想告诉你们的。”世间有四种鸟:第一种鸟:它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