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生死事大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六祖说:「沙门应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是来自何方,如何傲慢?」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回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永嘉禅师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回答六祖,意思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威仪、礼貌;这些虚排场对生死问题无所裨益,只能说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对待的一种表面行为而已。禅宗祖师们以心的清净为重,外在的礼貌为次,甚至以不用着相为宜。这是此段对话的主要涵意。

现在我要点出「生死事大」的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出生的目的是为了来世界上生和死──出生、生存、生活,最后生命结束。人一出生就确定有死亡的事实在等待,所以生和死就是人生的大事。

第二个层次:为什么要出生?为什么要死亡?生死之间的意义是什么?责任是什么?多数人连第一个层次都不清楚,所以贪生怕死;对第二个层次也不明白,所以茫然无绪。与草木同生,与草木同腐。

第三个层次: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从佛教信仰的立场而言,出生一定是由前一生转过来的;但前生是什么呢?不清楚!生命结束死亡之后又到何处去?不知道!若如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第三个层次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只停留在从生到死的阶段,尽他的责任义务,守他的伦理道德。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伦理和道德,有缺失的人在死后进入另一个阶段的生命时,就要受苦了。所以,这一生受苦或享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过去世所造的业因带来的。把第三个层次弄清楚了,就能在这一生之中安身、立命、努力,面对现实。

第四个层次:生与死不能老是在因果之中打转。从此生到下一生,从下一生再到下一生,恩怨无尽,烦恼不断,这种折磨太可怕。必须把生死勘破、放下,这叫做从生死得解脱。一般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若遇到变故频仍、苦难重重,会希望一了百了。实际上没有「一了百了」这回事,今生未还的债下一生仍要还。此外,拥有权势财富美眷者,希望保有荣华富贵,舍不得死。其实这一切生前带不来,死后带不去,唯有自己的福德可以带走。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活着的时候很满足,会尽到伦理道德的责任,临死也不会恐惧,由于功德可以带走,所以不会舍不得。这个层次可以说是置生死于度外,但仍有所不足。

第五个层次:生也不错,死也很好。过去是什么?不需问,未来会如何?别担心,生死的问题全部放下。这是大自在、大解脱,唯有大修行者才做得到。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是要办大事和急事,无心旁顾小事与琐事。这是用一般修行者的心态和说法,来试探六祖怎么回应他。他所得到的答案,是若你已能体验到既无生死也无缓急,便得解脱了。(圣严法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生存没有绝境

佛教故事:生存没有绝境

生存没有绝境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了他们的渔船,恰好又赶上渔夫患上重感冒。天寒地动,债主上门,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个难关呢?一向乐观豁达的渔夫第一次沉寂了,脸上写满了无赖与悲...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狠心人害幼猿全家遭报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狠心人害幼猿全家遭报

狠心人害幼猿全家遭报临川郡东县有一个人进山,捕到了一只幼猿,遂将其带回家中。母猿尾随而至。捕猿人看到母猿来了,就将惊吓至极、声声唤母的幼猿绑在院子中的一棵树上,故意给母猿制造痛苦。母猿拼命击打着自己...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二十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二十卷

玄奘法师传第二十卷这批盗贼,都是突伽天神的信徒,每年秋祭,必须找一容貌端正的人作为供品,杀取其血祭祀,以祈求天神赐福。他们见法师仪容端丽,身材伟岸,正合要求,心中高兴,互相商量道:现在秋祭时期快要过...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时候,有些人对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看不顺眼,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而且还气得特别厉害。甚至我们会因为生气而大哭一场,或者会喝酒来解闷,又或者用疯狂购物来排解抑郁。殊不知,...

恋爱婚姻挽回应该用什么办法?

恋爱婚姻挽回应该用什么办法?

其实很多人在婚姻中遇到危机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在处理婚姻危机的时候明明是想挽回,但是却做了错误的事情导致离婚。其实只要我们找到出现危机根本原因,在找到正确的挽回方法,这样就能够挽回自己...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语《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又称《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语原文:那谟薄伽跋帝、隶li隶路迦、钵啰底、毗失瑟吒、耶、勃陀耶、薄伽跋底、怛姪他、唵、毗輸驮耶娑摩、三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