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王者的德相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初次带着弟子们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国弘法。所有的释迦族人见到从前的太子成佛了,威德巍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尊贵相好,不禁同声赞叹。

比丘们向佛禀告族人的赞叹,世尊告诉大众:过去生中,我于族人之中,即是最尊贵庄严的人,不是只有这一世。比丘们问:可否请世尊为我们开示这段因缘呢?佛即为大众娓娓道来:

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大国王,名叫令奴,统领了八万四千个小国,他有一万个大臣、五百位太子,以及二万名夫人、彩女。令奴王的皇后名叫提婆跋提,她最小的儿子有着殊胜的相好,身如紫磨金,发为绀青色,双手手掌各有千辐轮相,左足底有马形相,右足底有白象相。这些相好都是福德尊贵的象征,他依父母的名字,取名为提婆令奴。

后来令奴大王生了重病,临命终时,众人哀戚请示:大王,若您驾崩,谁可以继承王位呢?国王回答:在诸位太子中,具足十种功德者,才可嗣立为王:一、身紫金色,其发绀青。二、两手掌中,有金轮相。三、其右足底,有白象相。四、其左足下,有马形相。五、着王衣服,与身相合,不大不小。六、坐王御座,威德巍巍,其坐安稳。七、诸王群臣欢喜礼敬,称善无量;入于后宫,夫人彩女,踊跃欢喜,作礼恭敬。八、至天祠,泥天木像皆对其恭敬作礼。九、由其福德威力,七宝神物如雨落下,满足一切所需。十、须为提婆跋提夫人之子。如果哪一个太子具足我所说的十种功德,便可立他为王。话一说完,令奴大王随即驾崩。

大臣们依照令奴大王的遗旨,从五百位太子中一一选拔。但从第一位到第四百九十九位太子,都没有人具足这十种功德,有的不具足相好,有的穿上国王的衣服,松垮垮地不合身;也有人坐上御座,座前的木狮子竟作势扑咬;有的人则是进到天祠,神明们理也不理;还有些太子不得众生缘,大家看了不欢喜。到最后,最小的太子提婆令奴,虽然排行最末,但只有他具足十种功德,于是所有人欢喜地立他为新王。

提婆令奴王登基的第十五天清晨,大殿上有七宝自然出现。首先是金轮宝从东方飞来,金轮具有一千个辐条,宽达一由旬。提婆令奴王说:假若我的福德具足应当为王,金轮宝即臣服于我。于是金轮宝果真如大王所言,来到宫殿前,停住于虚空中。接着,又有白象宝从香山来,大象身上的每一根毛都贯串着宝珠。白象可飞行于空中,一天之内即可遍行于四天下,足迹所到之处,瓦砾即成金沙。然后是绀马宝来,马的毛色如珍珠一般光泽,只要一顿饭的时间,就可以跑遍四天下,而且不会疲倦。第四种宝物是神珠宝。神珠宝散发的光明,不仅能远照二十里路,亦能落下七彩珍宝,满足一切应求。同时,典藏臣也出现了,他能知道天下宝藏所在之处,若是国王需要的宝物,他都能找到。而玉女宝也出现于殿中,顶礼国王。最后,还有典兵臣,国王需要军队时,典兵臣能在瞬间召集行阵严整、威猛善战的军队待命。

令奴王坐在王座上想着:我今天能够得到王位,有这些福报,都是过去世勤修福德的缘故,今生应当继续勤修福德,使福德世世不绝。所以,大王即以香汤沐浴,着新净衣,手执香炉,面向东方长跪祈请,说道:东方的有道之士,请来受我供养。乃至四方天下,王皆请之,结果共有六万辟支佛至王宫接受供养。其他八万四千小国王也和提婆令奴王一起供养修福。最后,大众都因为布施供养的福报,命终后生到天上。

佛陀开示完毕,问比丘们:你们知道过去的这位令奴王是谁吗?就是我的父王白净王,提婆跋提夫人即是我母摩耶夫人,而提婆令奴王就是我。当时的五百位太子,即是今日五百位释迦族人。我过去生在诸人中,最尊最胜;今日成佛,在族里,仍是最具福德相好之人。比丘们听完佛陀开示后,个个生起无上道心,有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者,亦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对于佛陀所说教法信受不渝,顶戴奉行。

省思:

有福德的人担任领导时,所有的人都愿意帮他,所需的各项资源也一应俱全,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即在于福德。就像提婆令奴因过去供养三宝,所以具备王者的德相,又有七宝为其所用,因此领导不只要靠智慧,还要有福德。我们应当效法佛,世世勤修福德,供养三宝,一切事业必能圆满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夫妻冷战家里风水怎么改 只需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即可巧妙化解

夫妻冷战家里风水怎么改 只需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即可巧妙化解

很多情侣在恋爱的时候就合得来,但是结婚之后生活慢慢的被琐事所占据,对于情感的经营就会减少,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的吵架,发生冷战。那夫妻冷战家里风水怎么改才好呢?只需你小小的一个举动即可巧妙化解,一起来看...

良性前列腺增生注意保健 多饮水、放松心情

良性前列腺增生注意保健 多饮水、放松心情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主要疾病,前列腺组织通常从男性40岁开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做好前列腺增生的保健:1.多饮水,以稀释高浓度尿液,避免其对前列腺产生较多...

悉真论-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

悉真论-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

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根桑仁泽 转论一说到圣者,人们大部分都会错误认识,以假为真,不是把仙人当做圣者,就是把有特异神通的高人当做圣者,或者是把著书立说论理之善士当做圣者。其实这些都是把凡人当圣者,这种行...

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生死苦。为了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在佛法...

《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第二

  卷一 方便品 第二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结语(感言)第七章一、现代教育的危机游于艺,而不志于道(本末倒置);重物质,而忽略心灵(舍本逐末)。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句话启发我们为学应先本而后末,由内而及外,这样才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