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阿输迦施土品

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当时,佛身在舍卫国祇树給孤独园。世尊和阿难在清晨的时候进入城中乞食,看见一群小孩在道上做游戏玩。他们各自聚拢在地上的土堆砌宫中房舍,并且有仓库储藏财宝以及五谷等粮食。有一个小孩看见佛从远处走来,相貌呈现着照人的光彩,便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敬意,欢喜地跳起来,萌发了供养之心。于是抓取所谓仓库中名字叫做“五谷”的东西,捧在手中,想用它来供养佛。由于身材矮小,够不到佛,便对另一个小孩说:“我登上你的肩头,用谷来供养佛。”另一个小孩十分欢喜,回答说:“可以。”于是便登上肩头,把泥土奉送给佛。佛就放低了手中的钵,低下头来,接受了泥土。然后对阿难说:“拿这些泥土涂抹我住的房屋吧。”

乞食结束,回到祇洹,阿难便用泥土涂抹佛的房屋,抹了一个墙壁,这些泥土便用完了。然后他整理一下衣服,把情况具体告诉了佛。佛对阿难说:“刚才,那个小孩欢喜无限地布施给我一些泥土,足够用来涂抹我住所的一面墙。由此功德,我涅槃百年之后,施土小孩生为国王,名为阿输迦。而那个帮助施土的小孩,就是阿输迦的大臣。他们共同管理着阎浮提的一切国土,三宝兴盛显要,到处都设位供养佛,遍及整个阎浮提。而且应当为我建造八万四千塔。”阿难惊叹而又欢喜地问道:“从前如来造下什么样的功德,以至于有八万四千塔的报答呢?”

佛对阿难说:“你专心倾听吧。在过去久远阿僧祇劫的时间之前,有一位名叫波塞奇的大国王,他掌管着阎浮提八万四千个国家。当时,有佛名弗沙,波塞奇和各个臣民一起供养佛以及比丘僧,四事供养,敬慕无量。当时,国王心中想到:‘现在大国之中,百姓人民可以经常见到佛,并加以礼拜供养;其余的小国,由于地处偏僻,人民百姓就没有如此之福。由此,应该把佛的形象画在图上,布施给每一个小国,使他们得以供养。’于是召来画师,要求他们画像。诸位画师来到佛身边,看到佛的庄严宝相,想逼真地画出来。可是画了一处,便忘了其他地方,再画一次,也是这样,总是画一处忘一处,因此没有完成。当时,弗沙佛便调合各种颜色,亲手自画一幅并做为范本。于是,诸位画师才能够照着画出八万四千副画像,每一幅都清净微妙,像佛一样端正无比。把它们布施给各个小国,一国一个。又告示说:‘命令人民百姓用花香加以供养。’诸个小国的国王臣民得到如来的画像后,欢喜无限,加以敬奉,好像对待佛本人一样。

就是这样,阿难,波塞奇王,就是今天的我啊。由于在那一世中画了八万四千幅如来画像,布施给诸个小国让他们供奉,因这份功德,我永生永世享受幸福,不管在天上还是人间,永远身做帝主。每一次投生的时候,都生得相貌端庄,净妙无双,拥有三十二相,享有八十种好。由于这种功德,我自己修成佛身,涅槃再生之后,又得到这八万四千塔的报答。”

贤者阿难以及诸多与会听法者,听到佛的话之后,都欢喜之极,勤加奉行。

摘自----《如是雨林》2012年合订本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海会众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杨氏求杏救婆婆得福报

杨氏求杏救婆婆得福报

唐朝有个姓郑名邯的人。他的妻子杨氏。在她婆婆生病的时候。听人说杏子是可以医她婆婆的病。她听了就对丈夫说。这时节、那里来的杏子呢。应该到各处去设法访求了。你一方面要替人家做工种田。一方面要好好侍奉婆婆...

腐竹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腐竹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营养学资料表明,每100克豆浆、豆腐、腐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克、8.1克、44.6克;而水分含量则是96克、82.8克、7.9克。不难看出,腐竹含蛋白质丰富而含水量少,这与它在制作过程中经过烘...

放生: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

放生: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

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放生本是中国大乘佛教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但是近年来,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多,放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放生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诸如将本来生活在南方湿热环境的动物放生在干寒的北方...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奘师一行人离开突厥,向西行四百余里,抵达千泉(今俄伏龙芝之西百公里处)。这里数百里内,既多池沼,又林木茂盛,气候凉爽,是可汗的避暑胜地。自千泉再向西行一百五十里到达怛逻斯城(今塔拉...

大师教你想挽回快要离婚的婚姻

大师教你想挽回快要离婚的婚姻

很多人都会认为,婚姻中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对方的错,和自己无关。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又怎么没有错呢?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危机即是挑战,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还是有挽回的机会。一起来看看想挽回快要离婚的...

达真堪布:“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4

达真堪布:“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4

达真堪布:“与智者对话”系列—问题4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弟子一直以为,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经历过很多痛苦,才能了解众生的痛苦。但是,弟子年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