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猗致经

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

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五盖

五盖比丘亦从有本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五盖从有致。谓为三恶行。三恶行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恶行本从致。谓为不摄根

不摄根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摄根从致。谓非本念故

非本念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本念从致。谓不信故

不信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信本从致。谓恶非法闻故

非法闻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法闻本从致。谓非贤者人事

非贤者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贤者从致。谓非贤者人共会乐

如是比丘已不贤者聚会满。令不贤者事满。已不贤者事满。令非法满。已非法满。令不信满。已不信满。令非本念满。已非本念满。令不摄根满。已不摄根满。令三恶行犯法满。已三恶行犯法满。令五盖满。已五盖满。令痴满。已痴满。令有世间爱满。如是爱乐满稍转稍转猗增有

度世智慧解脱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度世智慧解脱本。谓七觉意为本

七觉意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七觉意从有本。谓为四意止

四意止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四意止从有本。谓三清净行

三清净比丘亦有本从行。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清净有本。谓为守摄根

守摄根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守摄根有本。谓为本念故

本念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本念本。谓为信本

信本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信本有本。谓闻法经本

闻法经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闻法经本。谓事贤者本

事贤者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事贤者有本。谓贤者聚本

如是比丘。聚贤者能得事贤者。已事贤者。便闻法言。已闻法言。便致信本。已致信本。便得念本。已得念本。便摄守根。已摄守根。便得三清净。已有三清净。便得四意止。已得四意止本。便有七觉意。已有七觉意。便有无为解脱得度世。如是解脱度世。转转本。令得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大三摩惹经

下一篇:信佛功德经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四大假合色身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四大假合色身

四大假合色身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识」互称。后来,其中一人因故犯罪被迫逃亡,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向他的好友求救,没想到对方不但不愿开门,反而问:「你是什么人?」犯人说:「...

假如生命是只空碗

假如生命是只空碗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明自己有一个门徒异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照样去厨房洗菜,这个门徒从早到晚,忙碌一向。这小门徒心坎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他对老禅师说:“...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汉子断指寻母亲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汉子断指寻母亲

汉子断指寻母亲这天中午时分,六十多岁的退休工人马师傅吃过午饭正躺在摇椅上悠闲地品茶,突然,十来岁的孙子马宁急匆匆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他:不好了,爷爷,我爸爸正拿着斧头要断人家的手指呢!断人家手...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四: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也

学佛修行的人,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绝不能无的放矢,稀里糊涂地就跨入佛门皈依,盲目地跟从人家拜师学法。当然,这不是针对那些对佛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偶尔烧烧香拜拜佛像的基础佛教徒而言的。在...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走近大连女子骑警队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走近大连女子骑警队

走近大连女子骑警队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有一支女子骑警大队,这不是什么秘密。而这些姑娘和她们宝贝坐骑的故事您一定还比较陌生。夏天是她们表演任务最繁忙的季节,带着读者的好奇,7月29日,记者走进了这支迷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四节 粗纸做饼 酬偿夙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四节 粗纸做饼 酬偿夙债

第四十四节 粗纸做饼 酬偿夙债有一天活佛一大早起来,跑到厨房里,捡取了一些粗草纸,把它折叠了若干块,像烧饼那样大,装入布袋,匆匆的跑到卖烧饼的炉边,从布袋里拿出纸叠来,充当烧饼,且行且吃,吃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