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励志”

所谓励志

在书店或是书摊上,近一两年来最好卖的书都是励志类书。如果你是一名正在职场苦苦打拼的小人物,没有读过《没有任何借口》、《成长力》等励志书籍,就会被人嘲笑脱离于时代。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没有这些书,成功就是一个未知数,无法在激烈的职场中生存下去。人群中强烈的励志需求催生了励志产业,成为中国的又一特色。就如同被列为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曲目之一周杰伦的《蜗牛》歌词中所表现出的内在涵义一样,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准确折射出了中国式的励志逻辑。

励志产业化

从歌曲到电影再到书籍,目前励志经济几乎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除上海外,试图以流行歌曲激励中小学生的还有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香港,容祖儿的新歌《明日恩典》同样因为积极向上而被中、小学校长所赏识,取代校歌成为每天早会的师生大合唱。

励志作为一种强烈的市场需求,还表现在对周星驰电影的解释上。这一两年来,因为星爷个人以及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小人物奋斗史,他的电影被重新解释为励志影片。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使伪书一词路人皆知。而在当天公布的92本伪书中,励志类图书占了大半。励志类图书的火热与好卖已经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几乎没有哪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不曾做过此类书籍。与此同时,针对成年人和职业人士的性格与励志培训也日益紧俏,些企业定期举办此类员工培训班,而另外一些人则投身其中自费充电。有人总结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如此密集而且强烈的励志。

谁需要励志

著名图书策划人石涛分析:读励志书的读者主要分三类:职场上的失意者、即将冲进职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缺少主见爱跟着起哄凑热闹的追星族。曾经策划过数种励志类图书的北京某图书公司编辑吴金岭则表示:励志书的读者以小城镇、大学教育水平以下的读者为主力。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人不想拥有财富,在中国这个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的国度里,这一切都正在变得目标明确并毫不隐藏。那些成功者的个人故事在教导并激励着职场的失意者和小镇青年,即便这些成功者的故事很可能是几个同样渴望成功的写手凭空想像杜撰的,但同样会有人奉为成功的圣经。这也是为何精英阶层将这些模式化书籍视为垃圾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需要励志

石涛认为,励志书热卖是个社会问题,说明有一个大群体缺乏自信。

事实上,中国人缺乏自信与整个社会激烈竞争带来的强烈的剥夺感和挫折感密切相关。人口的贫富分化、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出身于小城镇的人口构成励志图书主要读者群的重要原因。对于渴望成功的中国人来说,正是现实的生活压力逼迫着每一个人必须一步一步往上爬。与其说励志书的读者和励志班的学员渴望通过读书、上课获得成功的秘密法门,不如说他们是在进行心理调节,在寻找自信,在无力面对社会时寻找阿Q式的安慰。精神减压阀正是励志书、励志班、励志音乐、励志电影在这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福报从哪里生起

达真堪布:福报从哪里生起

达真堪布:福报从哪里生起布施中,无贪心是最为殊胜的。比如你为了求平安、求健康而去做供养,而并不是对佛生起了恭敬心、感恩心,这样的心就不够真诚。你是有目的的。布施众生,是以慈悲布施的。若是你图回报,图...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逃犯奇遇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逃犯奇遇

逃犯黄昏,南方小城滨容市的一家建筑工地上,三个年轻人在一间粉刷了一半的空房内,鬼鬼祟祟一阵低语,然后,各自随下班的民工离开工地。三个年轻人中,名叫小宝的那人最后一个走出工地,心事重重的他走到路口时,...

索达吉堪布:有没有能够彻底断除烦恼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有没有能够彻底断除烦恼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有没有能够彻底断除烦恼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问:有没有能够彻底断除烦恼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要彻断烦恼种子,必须彻底了达内识无自性的实相。一切贪嗔烦恼,皆依有情的心识生起,其本...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轮回背景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二章 轮回背景

第二章 轮回背景像佛陀所有的大弟子一样,马哈咖吒亚那(Mahakaccayana)尊者在僧团中的杰出地位,是往昔在轮回中所种下的种子,经过无数世后逐渐成熟的结果。发愿成为对略说法义广解第一者马哈咖吒...

佛陀的十大弟子 - 摩诃迦叶尊者-头陀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摩诃迦叶尊者-头陀第一

(一)精通一切知识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华文句》云: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故名。迦叶系姓氏,佛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很多,如十力迦叶,三迦叶兄弟等,...

破戒果报故事:唐朝悟达国师与人面疮的故事

破戒果报故事:唐朝悟达国师与人面疮的故事

唐朝懿宗皇帝时,有一位高僧悟达国师,当他还没有显达的时候,在京师邂逅一位病僧,那病僧身患恶疾,一般人都很厌恶他,独悟达国师对他礼遇有加,毫无厌色。因此,病僧极为感激,分别的时候,对悟达国师说:你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