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把烦恼还给你

有一个富翁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每天仍然过得闷闷不乐,他担心子女不孝顺,他忧虑老病会来临,他挂念富贵不长久,他恐惧死亡的逼迫。他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烦恼里面。他的隔壁住了一对年老的乞丐夫妇,他们既没有子女,也没有田园财富,可是两夫妻每天快快乐乐地出门乞讨,欢欢喜喜地归来,津津有味地分享他们讨来的残羹剩饭。富翁从高高的楼上,一眼望去,正是老乞丐那家徒四壁、聊堪躲避风雨的草棚,富翁纳闷不解:

「我子孙满堂,他们无儿无女,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无忧?我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他们贫无立锥、三餐不继,他们为什么如此欣悦欢喜?我仆妾成群、任我吆喝,他们茕茕无依、无势无恃,可是却每日歌声不绝,如此的悠游自在!我空有钱财权位,但是我为什么烦恼不断,而他们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能够过得如此的恬淡无争呢?」看着快乐的乞丐夫妻,富翁又增加了一重烦恼。

有一天,来了一位出家的法师,行脚云游经过富翁的村庄,向富翁化缘一杯清水解渴。行脚僧看到满面戚容的富翁,好奇地追问原因,富翁于是将心中的疑团,一五一十地请教行脚僧。行脚僧听了,粲然笑道:

「喔!原来如此!很简单,现在我教你一个方法,就可以把你的烦恼转送给他们。」

「什么好办法,这么神效?」富翁迫不及待地追问。

「你明天送给他们二十两银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师父!你开什么玩笑?没有二十两银子,他们就已经过得这么快乐了,如果有了二十两银子,他们不是更开心了吗?」富翁的脸上写着迷惑。

「你照我的话去试试看!」行脚僧笃定地漾满笑意。

将信将疑的富翁,果然依言送给老乞丐夫妻二十两银子,然后暗中观察老夫妻的神色。一生贫穷的老乞丐夫妻,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灿烂美丽的银子,捧着沈甸甸、白花花的银子,老夫妻对这从天而降的财富,惊喜得不知如何去处置?把它藏在破枕头下,万一睡着了,被窃贼偷去了怎么办?把它放在草堆中,万一遗失了,这富贵不就飞失了吗?家中又没有保险柜,可以安放这二十两银子,怎么办?。

老夫妻为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全问题,折腾得白天无心去乞讨,晚上更无法成眠,失去了往日闲适宁静的生活。终于,老夫妻豁然明白了,异口同声道:

「过去我们没有二十两银子的时候,日子过得多么逍遥自在!今天我们有了二十两银子,不但失去了我们原有的快乐,反而烦恼不已,不当的财富,实在是烦恼的根源啊!」

两人于是把二十两银子还给富翁说:

「把烦恼还给你!」

然后继续过着充满歌声的乞讨生活。捧着被退回的二十两银子,富翁的烦恼更深了!

《涅槃经》说:「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世间最大的财富是恬淡、知足、惜福、感恩,真正的财富是来自于心内的内财,譬如信心、结缘、惭愧、勤劳、守法、忍辱、智慧等七圣财。内心的财富是人人本自具足,贼偷偷不去,官夺夺不得。金钱、土地、华厦、美衣等外财,虽然也能带给我们一时快乐,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快乐之器往往也正是痛苦烦恼之因。这苦乐之间,需要我们用智慧去抉择。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池水都烧干,观音堂独存,3万人幸免此难

池水都烧干,观音堂独存,3万人幸免此难

池水都烧干,观音堂独存,3万人幸免此难  1923年,日本大地震,同时大火,死伤人数达30余万,空前浩劫,全球震惊哀悼。东京被服厂有大旷场,人们奔集避难者两万余人,而四周火燃漫天,空气中氧气烧尽,几...

宽容能创造生命的美丽

宽容能创造生命的美丽

宽容能创造生命的美丽曾经,有个聪慧的小和尚,很有慧根。他的师父是个老和尚,博学多才,把自己的所学全都教给了小和尚,想让他以后继承自己的衣钵。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缘,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最终留在了尘世...

念佛法门:急救众生,唯恐不及

念佛法门:急救众生,唯恐不及

念佛法门: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譬如有人,卒患恶疡,命在呼吸。比有良方,依之修制,延缓日时,...

《文殊菩萨心咒》全文

《文殊菩萨心咒》全文

  文殊菩萨心咒:嗡(ong)阿(a)喇(la)巴(ba)札(zha)那(na)谛(di)  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据佛经记载为:1.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减肥的方法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减肥的方法

《法句譬喻经》中的一则小故事:胖得发愁之王波斯匿王恣情取乐,目迷于色,耳乱于声,鼻着于香,口贪五味,每日饮食甘美,尚嫌粗劣不足。他酒醉饭饱后,便呼呼大睡,睡足起来后,又沉溺于歌舞。一切朝政,均委托大...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记得快忘得也快,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记得快忘得也快,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听经闻法记得快忘得也快,该怎么办? 问:我闻法的时候听得挺认真,但是一出门就忘记了,怎么办? 答:我们闻法的时候要远离三个过患: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