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国将军到佛门栋梁--学佛网

清定上师

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的一天,昭觉寺自丈雪祖师中兴以来的第五代住持道魁了元禅师,自感身体不适。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召集四众学生,预付后事。

这位道魁了元禅师在昭觉寺历代祖师中是一位功劳卓著的人物,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任昭觉寺住持以来,兴道场,树法幢,可谓是内外安和,天清地宁。尤其是他善观众生根机,开辟了昭觉寺禅净双修之道风,使常住修学僧人达500余众。在他住持之时,昭觉寺的道望达到了自圆悟祖师以来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同时,他还兼任草堂寺住持,德高功深,在蜀中可谓望风而归。

学生们见老和尚意欲离世,一时哀恸之声四起,纷纷跪下来请求他不舍众生,长久住世。老和尚见此情形,微笑着安抚世人说:“人生如寄,不过脱掉一身臭皮囊而已,有什么好留恋的呢?听好了,我给你们留一个偈子吧: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看到世人一头雾水,老和尚抬手指了指大雄宝殿前那棵枝叶婆娑的菩提树,接着朗声说道:“你们看见树下的那块碑了吗?将来它就是证实!”

时间到了公元1987年5月5日,即阴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当时,已是众望所归的上清下定法师,在昭觉寺举行了隆重的升座典礼,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昭觉堂上第十七代祖师。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浙江三门县人,早年以一介墨客,弃文就武,以期驱除列强,救国救民;中年今后,识破尘凡,以将军身,入如来门。此后,追随近代高僧能海上师潜修密乘,得大成就,成为能海上师座下最优秀的付法传人。1955年,清定上师含冤入狱,被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牢,几经死活,直到20年后,73岁高龄时方才获释出狱。其后恢复僧装,孜孜于弘法利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1999年舍报归西时,清定上师的学生已遍布国内外,且多为现代佛门栋梁,不愧为现代最令人崇仰的高僧大德之一。

据《清定上师隐尘回忆录》记载,1941年,身为***少将的郑全山,逃离尘凡,在重庆慈云寺依澄一老和尚削发。澄一和尚给他剃度时取法名为清定,并给他讲了这个法名的来历。老和尚曾于1902年12月16日做过一个梦,梦见浙江来的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要求住下,自称是前清朝的道魁和尚,当代的名字叫清定。因为这个梦太奇怪,老和尚于是就把它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了。郑全山本是浙江人,也正好是老和尚做梦那天出生的。因与梦兆相符,从此,清定这个法名便伴随了这位佛门龙象大愿大行的平生。

就在清定上师于昭觉寺升座的那天,人们终于留意到大雄宝殿前的那棵老菩提树,如今已是劲虬龙钟,枝干庞然,原来那一块石碑,早已严严实实地包入树干之中。而旧殿重建,柱头早已落地,檐瓢也石沉大海。看来,清代昭觉寺道魁祖师的预言偈应验了: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看开: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

佛教故事:禅·看开: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

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当我们面对不利处境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时,烦恼与忧虑就产生了。对此,很多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即使改变不了外部环境,我们还是能决定自己的心境的。有位一脸焦虑的太...

信能致富

信能致富

信能致富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广行菩萨道,常济救贫苦、利益许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亲近他。在大长者的朋友当中,其中有一位原有无数家产的富翁,因为有位不务正业、耽着五...

年的回味: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年的回味: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人生如茶需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一年转瞬即逝,春节蹦着欢快的步伐而来,大家忙着辞旧迎新。哪怕一路坎坷,我们终将释怀,对过往挥手再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累也...

蘑菇肉植物基公司获得 850 万美元风投支持!

蘑菇肉植物基公司获得 850 万美元风投支持!

用蘑菇菌丝生产的植物肉来代替动物肉制作的植物基仿荦肉是食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澳大利亚的 Fable Food 公司筹集了 850 万美元来支持这一前景发展。这家蘑菇肉公司的 A 轮融资由总部位于...

是非本属无常性,故面临是非无挂于心

是非本属无常性,故面临是非无挂于心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二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著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掛怀。所有是非之本体都是不可执著的,它只能给人们带来坏处,只会给人们来不幸和...

佛教名词:【生气】_生气的意思_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佛教名词:【生气】_生气的意思_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生气生气(shēng q),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佛教中的生气,是指三毒里面的嗔。我们一生中很多的苦,都是有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