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法师:“三大定律”轻松吸引财富

“三大定律”轻松吸引财富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规律,智慧就是从事物表象认识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应用在物理世界,但是,懂得把物理学的规律放进自己的生命,也会产生智慧,发现财富、获得财富。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即惯性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人也是这样的,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不会变化;没有受到内力的爆发,也不会变化。就像一辆在马路上行驶的汽车,要么发动机发动了,它会走;要么绑一个帆,像帆船一样,风一吹就跑了。风可以叫外力,发动机叫内力。

一个人也是这样,如果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和内力的发动,人生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当我们为钱活、为名活,为自己活,当我们去跟着别人、模仿别人的时候,我们内力就起不来了;内力起不来,财富、名利,健康……都是虚无的存在。所以,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就了解了,一定要有力量,两种力量,一种是借外力,另一种是发动我们的内力。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也叫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生命也是这样,也存在动力与阻力。当动力大于阻力的时候,事物自然顺利;当动力小于阻力的时候,事物自然不顺。所有的善行都将成为生命的动力,所有的恶行都将成为生命的阻力。懂得忏悔和宽恕,我们生命就消除了障碍,减轻了阻力。然后,我们再加点动力,感恩、发愿和祈祷,它可以给我们生命带来很多很多的动力,是我们生命美好的源泉。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又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等大反向。生命中的一切好坏,都是我们过去现在行为、言语和思想的总和吸引来的。我们作用给世界的一切,无论善恶,都会反作用回来。那些来到我们生命中,又给我们添烦恼的,一定是上天派来让我们在他们的身上训练宽恕的。因为心中没有宽恕,外面就没有财富。所以,外在的贫穷是暂时的贫穷,心中的贫穷才是真正和永远的贫穷。心中富有(孝敬、仁爱、美德、宽恕、智慧)的人,迟早都会富有。

能量守恒律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但能量永远不会消失。同样,财富也分有形的财富和无形的财富。“财”是外在有形的物质状态,“富”是内在无形的能量状态。所以,生财的方法就是巧借物理学规律,进行转化增长。生命中,钱财是做什么?钱财、物品,它就是为生命带来喜悦的,它就是让我们生命升华和提升的;不管是学位,还是物质,还是地位,凡是不能让生命喜悦、满足、升华的,都是垃圾。《大学》里边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就是仁爱智慧的人用钱物积功累德,不仁愚痴的人为了钱财损尽美德阴德。

宇宙三大力量

佛法里说,宇宙中有三种力量。

一种叫自我功德力,即我们自己的努力。也叫主观能动力,是自己可以发出的力量,我们也叫主观能动性,在佛法里成为愿力。比如我们可以自主地做一件善事,说一句好话等。

第二种叫法界缘起力,就是自然的力量。比方说,农民把种子播下去了,这是农夫的力量,但是种子会不会发芽。种子在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是自然的力量。还有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个连牛顿都没有想通的问题,这个力是哪里来的?这就是法界缘起力。牛顿如果能认识到佛法,那他就解脱了,还会更加的智慧和伟大。

还有,两个氧原子在一起是氧气,没有味道,但再加一个氧原子,三个氧原子在一起,就会发臭,所以叫臭氧。那这个臭味是哪里来的呢?是那一个氧原子在臭呢?那一个也不臭,是三个氧原子在一起法界缘起力产生出来的结果。

还有第三种力量,叫如来加持力,就是佛菩萨的加持力,使用这种力量的方法就是信仰和祈祷。我们大宇宙中存在一种尚未用科学认知到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宇宙中本有的一切圣贤的慈悲功德愿力,当我们祈祷的时候,它就会起作用。

人类三大永恒存在

顾名思义,这就是说,只要人存在,就会有这三大特征存在:困惑、需求、向往。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它具有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够帮助到众生。在商业社会,表面是商品在流通,其实商品只是一个通道,是爱与慈悲在流通,通过这个通道,让爱与慈悲流动。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是爱与慈悲,不是商品。当商家不在关心“人类三大永恒存在”的时候,当商品中不再有爱与慈悲流动的时候,商家与商品的末日就来到了。

为什么宗教会千年存在而企业不能呢?其原因就是宗教紧紧地抓住了“人类三大永恒存在”,因此,只要人在还存在,宗教就会永远存在。而企业以利润为目的,没有把目标放在“人类三大永恒存在”上,所以不能永存。

如果企业家明白了这些,开始努力为“人类三大永恒存在”服务,把目标放在更多地解决顾客的困惑、满足顾客的需求、引导顾客的向往,那么产品就能够自然畅销,企业就能够轻松“百年”。离开这个想发展想百年,都是歪脑筋,都是颠倒梦想,徒劳无益。

如果商业也开始为“人类三大永恒存在”服务,商业也可以变成“宗教”,具备宗教一样强大的力量和效果。其实,商业已经是一种“宗教”,姑且称它“商教”,企业家就是传教士,顾客就是信徒。如果企业家悟正了,“商教”就是正教;如果企业家迷惑了,“商教”就变成“邪教”了。

所以,在商业经营和竞争中,什么手段,什么技巧,什么能力,都不如拥有三大能力:解决众生困惑的能力、满足众生需求的能力、带领众生向往的能力。它是人一生的魅力所在、喜悦所在、价值所在与财富所在!

发财

很多人开口闭口不离“发财”二字,但却对发财的“发”字是什么意思一点不懂,俗气无知地认为“发”就是把钱搞到手,可见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发财呢?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发”和什么是“财”的时候,发财才会变得简单与确定。

“发”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发生——生长财富,需要种子和土壤。

“发”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发明——创造财富,需要勤奋和能力。

“发”的第三个含义就是发现——发现财富,需要智慧和眼光。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一旦发现,富有无限!

“发”的第四个含义就是发放——施舍财富,需要报恩与奉献。

“发”的第五个含义就是发挥——使用财富,需要胸怀和境界。

明白了“发”字的五种含义,那“财”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留给你思考了,自己想明白的最有用途。如果想不明白,可以来参加我们的财富课程,看看佛法是怎么认识这个“财”的。

世界趋势

在农业时代,男人就是力量,牲口就是财富;在工业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财富;在后工业时代,资讯就是力量,人脉就是财富;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力量,眼光就是财富;在当今时代,信念才是力量,智慧才是财富;在未来时代,境界才是力量,觉悟才是财富。

人最大的智慧和成就不是弄清世界,而是搞懂自己;最大的财富不是赚得金钱,而是赚回生命的价值和喜悦。当生命回归了,一切外在的财富、名誉都将无法拒绝地追随和归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

初中女友说分手怎么挽回比较好,怎样挽回初中

初中女友说分手怎么挽回比较好,怎样挽回初中

才干刚刚上初中,那么初中女友说分手怎么挽回比较好呢?其实,初中生就好好学习就好了,天涯何处无芳草,到了大学就有更多的美女了。如果实在想要挽回,学习一些挽回女友的方法也是不错的,就算是初中生的感情,想...

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fǒu)?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fǒu)?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fǒu)?...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


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问题发生。


3. 如何察觉到慈悲心呢:


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很自在的坦然面对他们,还是会十分的生气。


对别人的过失或占你便宜是否会耿耿于怀,或是会原谅别人。一般学佛学的愈好的人,愈会原谅别人,对别人的过失不会太放在心上。


比较潜意识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如看到蟑螂突然出现,会不会拿起拖鞋就打下去,这是第一念。


第二念才是学佛的人不该杀生就算了,如第一念想打,表示潜意识没有慈悲心,或慈悲心不够,如第一念是不伤他由他去,慈悲心就较好。


是否会自然的去吃素:很多人吃素是因为身体健康或学佛不能杀生,这种吃素就与慈悲心无关,若看到众生的肉会不忍心吃他而吃素,代表慈悲心有进步。


二、杂念是否减少:


1. 刚开始修行的人,对外面的杂音会造成你的杂念,会干扰你的修行,但修到好的人就不会,杂音根本影响不到你,这些干扰对你根本没有障碍。


2. 若平时没有好好的念佛,没有好好的诵经持咒,定力不好,对外在的感扰没有办法排除。如果你很努力的修行,一般念佛念了三个月后,会有能力抵抗外面的杂音。


你会感觉这个声音好像不是这个世间的,那你打坐时,外在的影响就非常小,你自己也会感觉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你一定要慢慢有这种状况,才是表示你有进步。


要做到六根离六尘,是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耳朵听到的非常少,慢慢的就都听不到了,坐的也感觉不出来,才是脱离尘境的第一步,脱离尘境才是进入天界的层次,如果做不到还是在人界。


3. 再来是内心杂念的掌控,要不随不制,你没有办法压制杂念,你压制杂念,你又多了一个杂念,压制杂念也是一个杂念,也要不随,一有杂念,要马上拉回来,好好的念佛或持咒,或是观空。


4.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时如果能做到不随不制,久了以后就能够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扰、念头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你也不理会他而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自在无碍。


5. 你要常观照慈悲心与杂念,若这两点都做的很好的话,学佛一定会进步的很快,而到很高的层次,同样的对外面的因果、业障,你也会有能力掌控而不会被牵著走,


你的自主性也会非常强,你修行成功的机会就大,这两点要好好的常反省,如果修行非常久这两点都没有进步,表示走错路,大概不是贪福报就是著相修行。

不用问别人,观照一下自己修行是否进步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

青少年宜于只吃素食吗?

青少年宜于只吃素食吗?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长”字。青春期来临,青少年身体长高每年少则6-8厘米,多则高达10-13厘米;体重增加每年少则5-6公斤,多则8-10公斤。长...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和尚正误‘真诀\’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和尚正误‘真诀\’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放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而入,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是什么功?老叟答日:菩萨咒。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末听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