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心得:平等和尊重生命,为了放生而放生

人生在世,谁都想自由自在的,谁都不想被束缚、被控制、被掌握。但是,我们不只是控制其他生物的自由,甚至主宰了它们的生死,掌握了它们的命运。我们自己不想被掌握、不想被控制,也应当去尊重,不要去掌握、控制其他的生物。

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命,动物也最爱惜自己的命。人最想要的是自由,生物最想要的也是自由。如是因如是果,我们不想失去自由,我们不想受伤害、受剥削、受压迫,我们也应当不去剥削它们,也没有权利去主宰它们的生死。谁都没有给我们这种权利去主宰它们的命运。

我们既然没有被授权可以主宰它们的生死和命运,放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一样。我们就更不应该去做这样的事。所以五戒当中的不杀害,从不杀害生命开始,到不伤害有情,不管是恶意的伤害、还是无意的伤害,都要尽量避免。再到不使众生起烦恼、起矛盾。而且这是我们应当做的,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只是应当做的事情。这是我们为人的一些基本,一些基础,仅仅是为人的资格、基础而已。

五戒当中的不杀生,其实是我们犯错、造罪一个逐渐归零的过程。就好像从零下慢慢到零度,但是这不是尽头,也不代表以前犯过的过错不存在了、抵消了,这仅仅是我们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准则。

接下去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在这基础上我们如何行持,我们要做的就是: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爱护!我们以前做好事、做善事,我们都是居高临下去看待人的,我们从来没有平等也没有尊重,所以首先要做的的就是平等和尊重!

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要有爱护心、帮助心、怜悯心、救度心。不是内心深处刻意要求自己的,而是有这样自觉的心,想要去帮助去解决大家的问题,看到一些问题一些困难就能心生怜悯,要去救助、要去帮助。

有怜悯心有救度心,然后才能谈到我们真的是为了放生而放生。而不是为了某种任务某种义务去放生。我们要真的生起慈悲心,因为动物最爱护的是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延长他们的生命。看到众生的疾苦能帮助,看到众生的困难能帮助,自然看到众生性命攸关的难处更加能帮助。这种心才是放生的心。

再来说说现在的放生形式有哪些不好?现在的放生许多都是之前预定,大家集在一起,在某个店铺、某个人、某个寺庙那里预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大家来一起放生。这样的事有很大的弊端。

一、很多时候放生者在放生过程中,看到生命的逝去漠不关心,没有慈悲心,放生者更注重的是放生仪式还没举行呢,放生活动还没结束呢,但是很多生命却在冗长的仪式中不断走向死亡,而许多放生者的心却毫无怜悯,很冷漠地看着它们死去,看着它们离去。最后被真正放生的寥寥无几。这种情况下,放生者更侧重的是仪式,只在意仪式的完整,而自己却没生起真正的慈悲心。

二、因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放生,所以就会预前通知,预前捕捞。因放生者要放生,才会有人提前去抓、去捕捞这些动物。放生者的放生就成了间接的杀生,因为放生者没有慈悲心,更没有智慧,所以在放生的过程中放生者很冷漠的去看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很想问一句:这样做到底是杀生还是放生呢?

三、放生者放生之初并不是为了放生,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抵消自己以往的过错,或者罪业,或者从放生之中求取什么,比如平安健康,或者别的什么。放生者是有所求的,放生者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去放生,并不是因为慈悲,并不是因为怜悯,并不是因为救度才去放生。所以因不对,果才不对。所以放生者才会这样看待被放生的生命,才会这么冷漠。

那么我们能不能放生呢?当然可以。但我希望的是:我们放生的目的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疾苦而升起一念慈悲的心,帮助的心,救度的心。而后还要在条件允许下,比如有些鸟儿从小在笼中养大,你把它放生在森林里它不会生活,不能自理,会很快死去,这就不行。比如现在放生环境不好,我们一放下去别人就大肆捕捞大肆捕抓,结果让它们生活更加动荡。我们没有安全的放生的地方。

有时候不是不想放生,而是条件、因缘不具足,我们就算想做一件好事也很困难。假如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因缘都成熟了,有这样的条件有这样的去处,我们可以不定期、不定点、不定时的,只是为了自己见到的受苦从生,因为有心想要去帮助它,救度它而去放生,不是刻意的,或者组织的,这样都不好。因为这样的放生、仪式、仪轨反而比较重要,自己的慈悲心、怜悯心从来没有人提倡,也不会有人说这是重要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

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弄清楚这些,首先就要了解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

《楞严经》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世”为迁流,属于时间的范畴。时间如流水般,处于不断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再到未来,故称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的范畴。佛教对空间有六方和十方之说。六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经典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须弥山的问题,至今仍是佛教学中的谜,一些开明的看法(如日本学者),说是出于印度古老的传说,佛陀在世时,仅是假用传说来阐明佛法,传说中的须弥山或有或无,不是佛陀所要阐明的目的,佛陀的目的,乃是利用须弥山的传说而阐明觉世济民的佛法。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对太阳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卫星也是月。

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

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

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

“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

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量无数。据经典所说,我们人类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由释迦牟尼教化。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十亿个世界,而宇宙中有无数的“大千世界”。(《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牟尼为了普化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

由此可见,佛教的世界观,非常的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

内容整合自《俗语佛源》等经典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

陈兵:维摩诘经讲解_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陈兵:维摩诘经讲解_陈兵《维摩诘所说经》讲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2)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香积佛...

实用佛教:第二课、佛教的伦理观

实用佛教:第二课、佛教的伦理观

第二课 佛教的伦理观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次序与默契,是依不同场合、身份而共遵的轨则。中国讲「伦理」最早见于《孟子》。此后,「五伦」建立便成为中国人理想社会的目标。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发展,许多...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十二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十二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四十五页,第一行第三个字看起...

想挽回前男友却不知道怎么办这几点千万别做

想挽回前男友却不知道怎么办这几点千万别做

第一个:不要用吵闹极端的方式挽回很多人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后,第一反应就是生气,然后就会十分不理智,不是肚子和男友吵吵对自己不公,就是到前男友生活的圈子大闹特闹,纠缠不休,最恐怖的是每天信息狂轰滥炸,...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一 静波法师 一.《维摩诘经》的翻译和弘传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也简称《维摩经》,或者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此经的汉文译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