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抱佛脚,是否能得到护佑?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

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

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 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该国国王笃信佛祖,听说这件事后,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可是从语源的角度考证, “抱佛脚”其实源于西域。

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所述,古印度“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后来佛教吸收了其中“俯首示敬”“合掌平拱”“屈膝”“长跪”和“五体投地”等五种,略加改造就成了佛门的致敬之礼,并以“五体投地”为佛门最高致敬礼。

“五体”指双膝、双肘与额顶。所谓“五体投地”,就是五体至地作礼,先正立合掌,右手褰衣,然后屈双膝并双肘着地,翻起双掌以示承接尊者之足,最后是顶礼,以头触地或触尊者之脚,表现对佛的敬重。如《无量寿经》说:“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因而就“抱佛脚”的初义看,是兼含信佛与求佛护佑之类意思的。

同故事中犯人“抱佛脚悔过”停止作恶,得佛保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同。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欲求,或是想要急功近利,而选择临时抱佛脚,带上贡品,自以为烧香磕头后,佛就会听到自己心中的愿望,从而帮自己实现了。

可是一个心中没有佛的人,又怎么会得到佛的庇佑呢?这不就像是一个平时不努力,却整天等待着天上掉下馅饼的人吗?所以,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与佛菩萨做交易,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忏悔,发自内心的信佛。

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修心修行。修心就是把心里不好的贪瞋痴慢疑全部修正掉,只有将自己的心修正到清净无染,与佛相应,才能更好地得到佛菩萨的护佑。

来源:南普陀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宗舜法师:什么是爱?佛教中关于“爱”的特殊定义

宗舜法师:什么是爱?佛教中关于“爱”的特殊定义

提问:什么是爱?宗舜法师答: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相里面说爱以染污为性,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感情,无论用什么漂亮的...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感福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感福

布施感福于上述布施原则之下,如见有发心书写经典者,即布施笔墨纸砚,以助成其善缘;或出资刊印佛经,布施流通与人诵读研究;或宣说佛法,使人修因证果或见旅客,羁旅他乡异地,种种困难,而行惠施;或见人在旅途...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大象帮助救灾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大象帮助救灾

大象帮助救灾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在泰国南部重灾区,大象成为救援人员的首选帮手...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像蜗牛一样靠自己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像蜗牛一样靠自己

像蜗牛一样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

夏天必备八款极品素菜!满分好评!

夏天必备八款极品素菜!满分好评!

1、蕃茄豆皮烩丝瓜原料:蕃茄、豆皮、丝瓜、蟹味菇做法:1、蟹味菇切去根蹄,洗干净待用。番茄洗干净,切块待用。2、 丝瓜洗干净擦干水分,刨皮切滚刀块待用。3、 剪刀将豆皮剪成小方块,入油锅中略微炸一下...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卷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卷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十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好,放掌请坐。阿弥陀佛。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今天晚上来给同修报告因果故事,讲一讲一些因果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