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惑之年的女人可如是美到脱俗

“云想衣裳花想容”,“女人的美”是个永恒话题。

都说 20 岁的女人如雏菊,清纯自然;30 岁的女人如玫瑰,娇艳动人;而 40 岁女人如幽兰,别有韵味。

是的,女人进入 40 岁表显出的气质才是最美的。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我,五官得体,自信干练,常笑称自已是个“资深美女”。人前时刻保持着良好形象。但我真的美吗?

坐在镜前,端详着已过不惑之年的我,粉底无法掩饰皮肤老化,眼角鱼尾纹清晰可见。职场上长期高压、高强度的工作令体质每况逾下。白天表现得活力无限,夜半面卸下面具,痛苦焦灼。脸上写满了“贪嗔痴”和“求不得苦”,身心憔悴。生活年复一日地过着,周而复始。

坐在镜前,端详自己渐渐衰老的容貌,我在回想自己曾喜欢的女人的美。

(1)

我曾喜欢,知性优雅女人的美,那是来自于学识和阅历的长期积累沉淀。

杨澜,从《正大综艺》到《天下女人》,我们看到了精致、干练的知性美。传媒企业家、慈善家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光环下映射着不懈努力的足迹。

《朗读者》中的董卿,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书香家庭的熏陶和多年的读书积累,造就出优雅的古典美,不一样的“主持一姐”。

徐静蕾,娱乐圈里公认的才女。会书法、绘画,从演员到名导,曾经的博客女王,用敏锐的观察力扑捉着大家意想不到的视点,一个活得特立独行的女性,自信、洒脱。

(2)

我也喜欢,品行高尚、无私奉献社会,为世人敬重的女人的美。

黄道婆,宋末元初棉纺织家,被尊为“布业的始祖”。把从崖州黎族那学到的纺织技术改革推广,“衣被天下”、造福万民。展示给世人的是勤劳创新之美。

屠呦呦,药学家,因青蒿素研发获诺贝尔医学奖。耐得住寂寞,沉下心钻研,登上了学术巅峰,展示了科学创造之美。

圣女贞德,法国民族英雄,用勇敢刚毅和军事家的谋略铸成传奇。她的勇气、谋略、事迹已经超出美的范畴,是一种精神和史诗。

(3)

我发现,我更喜欢相貌平平却有着脱俗韵味的女人之美

不久前,在我的老同学娴身上看到了这种令我震撼的脱俗之美。

五月的冰城丁香花开得正盛,漫步大学校园,还是 20 年前熟悉的味道。同学再聚首,曾经的青年男女鬓上微霜。

大家都知道,同学会既是久别重逢的日子,也是男生比面子,女生拼颜值的时刻。在争奇斗艳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一股清流。那是种慈颜善目,端庄可敬的美,未施粉黛却气质脱俗,平和中透着睿智,让周围的千娇百媚黯然失色。娴,当年那个五官清瘦、相貌普通的小个子女生,从脸型到气质仿佛换了一个人,说她是整容式变化都不为过。

走近娴,了解娴,从她的真实阅历中我体味到了美的真谛。

娴相貌普通,特别是老公移情别恋后,更是自卑到了极点。拼命买化妆品和漂亮衣服,美化自已。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拯救她空虚的灵魂,甚至还一度患上了抑郁症。在无助的时候,表姐带她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圈子。

表姐学佛多年,见娴痛苦不可自抜就常带她经常放生,参加闻法共修。慢慢地娴明白了很多道理,世间的因果关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女人靠美容是无法驻颜的,放下怨恨既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已。学会用悲心爱别人,自已内心也会快乐。

渐渐地娴变了,在家庭和工作生活中能够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去感受体谅他人的痛苦,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事嫉妒伤害她,不再睚眦必报,巧妙化解矛盾,用自已坦荡的心行去感动她们,化敌为友;走在路上,看到睡在路边满身脏臭的流浪汉,不再厌恶躲避,生起悲心和平等心,找件衣服搭在他们身上御寒;对自已周围的人真诚以待,真心祝福他们越来越好......。”

娴的病不治而愈了,内心充实而幸福。周围的世界,无论是人,还是花草虫鱼,在她眼里都是美好的。生活越来越顺遂,皮肤光洁嫩滑,相貌慈眉善目、愈发年轻。朋友们更喜欢她了,前年还重新组合了新的家庭。

(4)

从娴的美,我真正感受到了世间平凡的美缘于自己内心。正所谓“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我们这身皮囊终会老去,不惑之年拼颜值没有任何意义,冻龄女神不过是自欺欺人。要想有脱俗之美不是修“相”,而是“修心”。心之所想,相之所显,我们的心长期处于某境,相就随境而变化。”

不同心境不同的精神状态,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就是灰暗的。

如果您已进入不惑之年,正在为留住青春的尾巴发愁,甚至想美的脱俗,那就从修心开始吧!只要把自己的心和行修得像观音菩萨那样,我们就可以拥有如佛菩萨那般美到无比庄严的相。

当我再次端坐镜前,我已不再为自己的容貌而感伤,老同学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原来,40 岁不惑之年的女人可以通过学佛修行,如是这般美到脱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追寻真实的生活层面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追寻真实的生活层面

追寻真实的生活层面这天,天刚破晓,居士抱着一束鲜花和一捧供果,赶到大佛寺上早课。刚踏进大殿,旁边突然跑出一个人,与居士撞个满怀,将他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居士看到水果被撞翻,忍不住叫道:你这人怎么这么...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

小狮子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大声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长脸大耳四条腿的动物垂下头,满嘴白沫...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菩萨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加持自己。

这种思想是严重愚痴迷信的,以功利之心求佛,只会让自己离佛越来越远。

拜佛千万不要走形式,更不要以世俗间庸俗的交易、贿赂来揣度佛意,那是极大的不恭敬。

佛菩萨福慧圆满具足,无二无分别,清净不染,又怎会缺你的那根香呢?

更不会因为你供养得多,功德就越大。

《六祖坛经》中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信佛不如学佛,学佛不如成佛,与其苦苦求佛,不如学习佛菩萨的慈悲智慧,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佛菩萨再慈悲伟大,也不可能替你修行,“万般皆苦,只可自渡”,自己的人生终究要靠自己,谁也替代不了你。

“佛说一切法,为渡一切心”,佛菩萨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

人心存良善,事事便无忧。以戒为师、断恶修善,福气自来!

这5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看看有你吗?

1不“贪”之人

这里的不贪,主要指酒色财气,佛门中讲“地火水风”,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说的“四大皆空”。

修行要戒贪,不饮酒、不邪淫、不贪他人之利、不盛气凌人。

酒喝多了既伤肝伤身,又容易生出事故祸乱,害人害己。

“万恶淫为首”,邪淫是最重的恶行之一,最断人的善根慧命,导致障深慧浅,福报浅薄。

不是自己的财不要妄想得到,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权利益,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

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发泄给他人,越是盛气凌人、尖酸刻薄,越是折损自己的阴德。

真正的“气”应该是有骨气、气节,而不是有情绪、盛气,这些负能量只会消耗人生的福报。

心若不能安住,时刻起心动念,动辄贪恋,那只会让自己离真正的修行越来越远。

“贪心不足蛇吞象”,戒酒、戒色、戒贪财、戒盛气,以此一心持清净戒,会离佛心越来越近。

2二、不“嗔”之人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懂得修忍辱的人,也必定是最有福报的那种人。

爱生嗔恨心,易怒易暴之人都不是有福之征兆。

比风水更重要的是人心,心平一切平,心乱一切乱。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我们若能安心不乱,不埋怨、指责他人,多反思自我,这样必然能成就大事。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戒娇嗔,不用拜佛,离佛会更近。

3不“痴”之人

“痴”指“愚痴、蒙昧”,愚痴不明事理,没有智慧,没有正知正见,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迷信顽固。

愚痴是没有智慧、慧根浅薄的表现。

远离愚痴,学习佛菩萨的智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践行菩萨道,才是一名正信的佛弟子。

4不“慢”之人

做人要懂得包容,不傲慢、不自大,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轻易瞧不起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我们优秀的人多了去了,不要把自己摆在过高的位置,不懂得谦卑的人,必然也难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

对这种人,佛菩萨也不欢喜。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做人与做事,低调总没错”,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都是低调谦卑的,更不会看不起他人。

我们对他人所作的,其实就是对自己所作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也是愚痴,愚痴而不自知,更可怕。

5不“疑”之人

“疑”就是怀疑,疑心太重的人,不信任任何人,担惊受怕,前怕狼后怕虎,往往什么事都做不成。

疑心太重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中颠倒妄想太多,常伴有惊怖不安,不是有福的表现。

有这样习气的人,时间久了,往往闭塞视听,障碍本性,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生活会陷入慌乱之中。

以上这五种类型的人,其实也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五种烦恼心、五种恶习,它们像毒药一样妨碍我们的修行,一定要戒之,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更进一步。

愿大家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拥有吉祥人生。南无阿弥陀佛。

这几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教重大节日,我们可以发现寺院里总是人满为患、香客不断,信众无比虔诚地在佛前磕头礼拜许愿 。甚至有些人为了抢到头香、高香,早早就来到寺院等候,大把大把烧香,仿佛觉得香烧得越多越贵,佛...

体恒法师答: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

体恒法师答: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

一座处在闹市中的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例如跳楼,凶杀)有原因吗? (提问者:一缕清茶)体恒法师答:即便总有人在同一座大楼轻生,也不能说明这座楼就与自杀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许它周围...

遇到糟心的邻居,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遇到糟心的邻居,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得到一个玩具而感觉快乐,一个乞丐可能会因为获得一顿饱饭而知足。事业挫败对某些人来说如风轻云淡,顺风顺水对某些人来说也不乏郁郁寡欢。快乐还是烦恼,源于我们心态的好坏。换个角度看待事情,...

佛祖与蜘蛛

佛祖与蜘蛛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