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信因果了吗?在生活中检验

知易行难,时光荏苒,走着走着,却忘了回头看看来时路,忘了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行持。

都说自己知道,善因得善报,善报结善果,都说“我相信因果” 然而,真信了吗?懂得归懂得,依不依懂得的道理去行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看下文,便可明了:

1、个人因果个人了

邻居阿婆经营食杂店,吃斋念佛多年,平时有事没事,手里总捻着一串佛珠在念佛号。我经常去阿婆店里买东西,经常听到店里播放着“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有空时,我也会听她说因果的故事。

阿婆七十几岁了,育有两男一女。记得多年前,阿婆经常聊起她孝顺的女儿。那时,我刚嫁到夫家不久,和阿婆还不是很熟识。依稀记得阿婆的女儿生病后回了阿婆家,一直到离世。

阿婆的小儿子工作调动后和我成了同事,但也仅仅当了一年的同事。那年六一,因为是邻居,我想让他转交材料。却被告知他生病了。怎么可能,几个月前的元旦,大家还一起出游,有说有笑呢。后来听说阿婆的小儿子因病治疗无效去世了。

阿婆的女儿和小儿子相继离世后,当我再去她店里买东西时已经听不到佛号声了,阿婆手上的那串佛珠也不见了。她说:“我这么虔诚念佛,佛菩萨怎么就不保佑我的儿女平安呢?。”我在想,如果阿婆可以恭闻到南无本初佛说法法音《正确明了因果概念,违背即是外道》,那该多好啊。那么,阿婆就会明白,个人因果个人了。儿女相继离世,是他们与阿婆今生母女母子的缘分尽了。阿婆如果继续坚持依教奉行,一定是增益的。善因得善报,善报结善果。

2、 修行靠自己

我的妈妈生了六个女儿,终于盼来了唯一的弟弟。弟弟九岁时,母亲就离世。但弟弟在二十岁时却查出结肠癌。当弟弟浑身插满管道被推进手术室的那时,蒙圈的我,对着天地合掌,默默发愿:大慈大悲的佛菩萨啊,只要弟弟可以渡过此劫,我甘愿初一、十五吃素。后来,弟弟渡过了此劫,然而,我并没有初一、十五吃素,早把临时抱佛脚的发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恭闻了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后,我才明白自己的发愿如此可笑,这样的发愿亵渎了大慈大悲的佛菩萨。我深深地忏悔自己的愚痴。现在的自己渐渐改吃素了,并不是因为当初那样地发愿,而是明白了众生都是多生累劫流转的父母亲人,灵知心识是一样的,只是形体不同、愚钝程度不同罢了。

想到弟弟的病情,泪水再一次模糊了视线。和弟弟如约会面,沟通是平和的,但,结果各自保留。彼此都奉劝对方,我劝弟弟不杀生,靠自己修行转换因果。弟弟劝我别太着迷。的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各人因果各人了。弟弟劝我别担心他,我问弟弟,担心,着急,焦虑,有用吗?正如南无本初佛所说法修行要靠自己纯正知见闻正法》。

3、太岁年去探病会不吉利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人群中修。人情世故总是难免,经常会遇到探望病人。于是乎,要去探病时,总要看看是否黄道吉日,属相是否相冲。如果今年犯太岁,逢九,不宜探病,诸如此类之说。

学佛后,明信了因果才知道:探病不会不吉利。如果能发自内心,无私助人,真诚友爱,关心他人,一定会更加吉利的。如果在探病时刚好遇到自己不顺心,那不是因为探病,而是因为自己的这些不顺心事情的因缘正好在那个时候成熟,与自己是否去探病无关。我常在想,本着爱心去探病,是种善因,怎么可能会结“不顺心”的恶果呢?除非自己在那个时候心生恶念,或本身就虚情假意。

4、工作被调整委屈吗?

工作了二十年,突然来了新的评价标准。顿时,慌乱,迷茫,埋怨,痛苦,挣扎,折磨中,过了一天又一天。办公室里弥漫着焦灼的气氛,先入为主的是面子,如果被清退调离了岗位,多没面子。袭上心头的是委屈,悲愤。蓦然回首,我的初心在哪里?已然随波逐流,奔腾而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而我,却心随境迁。

再次恭闻法音《你明信因果吗?》,检审自己,无论调离或留在原单位,都是因缘的成熟。无论身处何处,当随遇而安,当真诚,友爱待人,不忘初心。回头想想,在哪工作,说不一样,其实都一样。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份因一份果,真修行必增福慧。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懂得了因果业报的道理,但是,却仅仅把它当作“理”而已,内心懂得,却没有去做。因此,懂得因果绝不等于可以依因果义理来帮助自己,而是依教奉行,来转换因果。

今天,您明信因果了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中阴异同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中阴异同类

第三卷 决疑论 中阴异同类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问:经上说的中阴身是什么?答:就是人死去之后的神识,如《大般涅槃经》所说。经文大意说:临命终时,亲属围绕哭泣,其人惊慌恐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生所作...

寺院礼仪-寺院八种基本礼仪规矩

寺院礼仪-寺院八种基本礼仪规矩

一、事师不直呼法师名号,不议论僧团是非,非时非地不拜,不宜走在师前,不宜站在师的上首,不应与师辩解。二、入众不争先恐后,不争坐处,不于座上遥相呼笑;不奔跑跳跃,不比手画脚,不私下耳语;众中有失仪者,...

虚云法师开示录-勿被五欲七情所转

虚云法师开示录-勿被五欲七情所转

闰三月十二日开示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污染埋没了,就不见原有光明。今想恢复原...

我们做了和合术梦兆有哪些?

我们做了和合术梦兆有哪些?

一说起情感挽回,或者是夫妻感情挽回,很多人都会想到和合术,和合术中也是六亲和合术和婚姻和合术是失败率最低,但是还是与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和合术,今天就来讲一讲我们做了和合术梦兆有哪些?根据讲述,中国...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定位决定成败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定位决定成败

定位决定成败作为一名职业咨询师,我有机会给各个年龄段的顾客提出我的建议和劝告。我的众多顾客的经历告诉我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定位,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难怪,因...

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家族:宋朝名相范仲淹

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家族:宋朝名相范仲淹

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家族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青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 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