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真面目:26:有为和无为

26:有为和无为

客观地讲,有为与无为之辨证关系并不是靠理解来了知的。我们只要不识空性,未能明心见性,首先就无法真正地了知什么才是无为法(此乃属于胜义谛范畴)。所以我们初学者只有望文解义地作一种想象或观照,一般只有明心见性之人才会如实地体悟和修持。再说,佛学中的这些名词概念及修持,在具体的实修过程中分别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层次和内涵,须实修实证者才能真实体悟,恕妙泽实在无力具体地描述。妙泽在这里只是挂一漏万式的作些譬喻,绝不究竟和准确。请阅读者不必执著于这些为图方便而作的假言。

比如佛门常说三轮体空,行善积德后不上心,不求功德,不求回报,不著人我相、法相,不产生道德优势和自我崇高感等,即可认为是一种无为法。《金刚经》上有无著相布施,意思是我们不要有我在乐施好善之念,更不要在意钱物的多少,以及区别每一个受施的对象,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就是无为法。还有,《金刚经》云实无众生可渡也是这个道理,我、众生、法乃大空性,渡众生时别以为真有一个我在渡众生,或有所谓的众生被我的法所渡。其实,从我们凡夫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了那么多众生的存在,才成就了我们可以修行的一个个驿站,他们使我们不断过关、取得进步,攒足了善业功德,我们应感谢众生才对,反过来想,实是众生在渡我们呢。

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无为法已是比较高的层次了。其知见、智慧、德性和修证等,已经层次很高了,超越了许多假相和局限,已没有无为、有为、已没有我及我之外万法的对立,也无出世与入世之分别,无谬见。此等人离觉悟已是不遥远了。

有为法很好理解,有为即有着意。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或效果,事先立一个目标、采取一定的理论或方式方法即为作意。比如,一个人无法入睡,为了入静,只好心中默数,即把心思杂念归于数数字。因此,凡是采取某一具体方法来对治或改变其状态时即为作意。对于一个修证佛法的人,他刻意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治自己不好的生理、心理及思维和行为状况,即是佛门的有为法。许多门类的修行都会修习禅定(只有在禅定中才可以开发智慧和生命潜能),比如打坐入静、守丹田、持咒、观想、观像、控制意念等,都是有为法。

从实质上讲,佛法真正的行持核心在于舍,舍即放一下切(不是狭义的布施、割舍)。尤其是指放下心念与意欲上的一切执著。能舍我者则能舍法,这就是无为法。刻意如法去做,肯定没有错,此为有为法(世俗谛),有为法修持到了一定程度(尤是明心见性后),一切自会水到渠成,那便生出了无为法。从实际的行持上来看,有为、无为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事相。本然地无心而应则为无为法,心无所住的有为法就是无为法。这个无为不在别处,它只能通过有为而安立,所以二者不可断然分割。

如法是有为,不著法是无为。凡是法即依因缘而生,因缘消失,法不可执取。没有一个法孤立存在和永恒实有。如果我们凡夫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千切别扯谈什么顺其自然,什么无为,那不关我们的事。一个人只有吻合于道才是自然,并非纵容自我就是自然。纵容自我叫我执,恰是修行的大忌。所以日常中,对于我们凡天而言,无为法就是有了进步不在意、不上心。我们除了努力如法地修学以外,不必要太刻意起心去思想、去识别有为、无为的区别。这就是无为的一种观照方式。

所谓成佛证道,就是以有为法对治非法,然后进入出世间法、无为法,最后还要舍法才能究竟圆满。佛说,连他和他教授的方法都要丢弃,我们才可能同他一样。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即是这个意思。然而,饭得一口口地吃,小学生不要学大学生的课本,佛教是因材施教的,我们离不开语言,但执迷于言说又是不会得要领的。作为一名佛弟子,我敢斗胆说一句,佛理就是假言,处处有真理,处处是悖论。诚如二律背反一样,事物从其内容到形式多样化、复杂化,我们可以有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和切入点,针对其特殊、能想见、能接受、可感知的那一面进行讲述和方便示现。

万法不离因缘,讲一时或许就暴露了二的不究竟。因为讲一时我们不能跑题,我们是有针对性的,不可能把二、三、四全莫名其妙地讲出来。就象别人找我们是为了治胃病,我们不能给了胃药又给感冒药。所以,关于有为与无为,大家不能仅仅执迷于本文这种单一性的言说。修行都这样,若不身体力行去实际证得它,我们就无法进入事物的本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怎么挽回男人 你要先想明白这几个问题

怎么挽回男人 你要先想明白这几个问题

有些情侣之间的相处模式,其实是非常不成熟的,平时甜蜜的时候哦,怎么腻都不过分,但是一言不合就吵架,吵完了又开始后悔和复合。其实,特别对女生来说,在思考怎么挽回男人之前,我们必须想明白一些问题。这是你...

阴魂不散的小广告

阴魂不散的小广告

阴魂不散的小广告最近在好多的城市出现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就是不知道怎么忽然出现一支支广告大军,怀抱五花八门的彩纸广告,沿街到处散发,大有泰山压顶之势。刘小乐家离单位有一公里左右,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星云法师:为妻子祈愿文

星云法师:为妻子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妻子祈愿文慈悲伟大的佛陀!我已经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了!我知道我揹负重大的责任,但由于我粗心大意,忙于工作,常常忘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当夜阑人静,回想生活琐事,才感到自己对家庭未能全心全...

宗萨钦哲仁波切:门措上师完完全全处在另一种状态中。

宗萨钦哲仁波切:门措上师完完全全处在另一种状态中。

门措上师(Dakini Muntso )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现任院长。由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认证为敏卓林开山祖师德达林巴之女,藏传佛教历史上知名的女性成就者杰尊敏就巴尊(又称门吉华珠,Mindroli...

佛七的感应故事

佛七的感应故事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傅...

修行之道 远离嗔恚

修行之道 远离嗔恚

远离嗔恚《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