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的尴尬

“大师,大师!我带朋友来拜见您了!”一位衣着华贵的老板娘,带着她的闺蜜富婆来到了胡大师的工作室,见到胡大师后,她们满脸堆着笑容,连忙合掌!

胡大师请她们坐下,老板娘说明来意后!胡大师两眼微闭,故作深沉,突然对着一位女士说:“女人要自强自立,要有自己的事业,男人心拴不住就不要勉强……”,这位女士听了立即给胡大师跪下,哭着喊:“大师啊,我离不开我老公,您太厉害了,一定要帮我啊……”

胡大师说:“你先给佛菩萨上个香,我等会儿给你画一个符子,你带着,然后选个良辰吉日给你们家调一下风水……”

两位富婆听了千恩万谢,满意而走,并供养了大师一大笔钱。胡大师此时一脸自豪的看着自己的佛友郑见居士,意思是你看我多有水平啊,钱就这么轻松的得到了。

这位胡大师号称“三界大师”,是一位皈依佛门的居士,也有法号,同时也讲“国学儒家之道”,更重要的是他还号称“周易大师”,他自称“佛道儒”三门兼修,横跨“三界”。当然他也喜欢的是喝着茶与人说禅论道。

在他的工作室里,一边供着佛菩萨的像,一边为别人解着八字,查个良辰吉日,帮助别人调风水等!

凭着他自己“精通”周易算命的技能,这位胡大师在当地颇有名气,很多老板、富婆等等都喜欢找他看一看运气,甚至能请他吃一次饭都是荣幸,就这样被别人捧着,他感到日子过得很风光。

其实这个“大师”的人品还是不错,对人很和善,偶然也持诵一些佛经,可以说有些善根,但就是迷于算命!

他的好友郑见居士知见很正,看他这下去会很危险,曾多次劝他说: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 128 条邪恶错误知见里讲法:“认佛法与外道混修”是邪恶知见,万万不可落入!但胡大师根本就不放在心上,经常用“万法不执著”来搪塞他!

今天机会来了,郑见居士就趁机教化一下胡大师,就对他说:“这个一点也不神奇,我都会算!你看那位女士一脸黄脸婆相,虽然也整容,打扮的珠光宝气,是个有钱人,但毕竟不再是青春风貌,一看就是在家带孩子、管家务,而成功的男人难免……加上她这个年龄正是婚姻不稳的时期,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因此她一定是为婚姻而来。”

胡大师听了,不好意思地干笑了笑。郑见居士接着说:你是佛弟子,学佛要有纯净的知见,不能混入外道的东西,搞成一锅粥了!

胡大师半开着玩笑、半认真的说:佛法八万四千门,我们各修各的吧!

郑见居士看着他如此糊涂,很替他着急,但一时半会儿劝不了他!谁知过了一段日子,这位能给别人“改命运”的大师却突然遇到了麻烦,有人说他拿着佛教骗人,也有人骂他是江湖骗子,要告他利用封建迷信骗人,这搞得他非常沮丧!虽然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给了胡大师极大的心里压力。

这时郑见居士非常的同情他,就跟他说我认识一位禅师,你可以向他请教一下!胡大师听了后,二话不说立即就去了禅师的寺庙。

在禅房里,禅师接待了他们,了解他们来意后,就为他们泡了茶,而很特别的是为他泡了两杯茶。禅师先请他喝第一杯茶,他端起茶杯,闻到此茶略带香气,喝下后甘醇,他觉得第一次喝到这么好的茶。

他赶忙谢谢禅师,而此时禅师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他:“至高无上的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藉心经说真谛》里曾经就风水一事讲法,建议你好好学习一下!现在提个引子给你,那些外国人不注重风水,还有那么多的总统、亿万富豪,而西藏那个地方,很多是天葬、河葬,死了后尸骨无存,谈何风水啊?因此,风水是违背因果科学定律的,骗人的!并且你曾号称学习的皇家太极派风水,请问,如果你是相信风水的皇帝,你会允许把风水这门技艺传给别人吗?”

胡大师一下子愣住了,禅师接着告诉他:“你素有善根,应该好好学佛,远离封建迷信,千万不可把至高无上的佛法与这些外道迷行混修,这会让你永堕轮回的。”

胡大师说:“师父啊,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给他们算了命,解了灾,还让他们给佛菩萨磕头顶礼,上供等,还让他们诵佛经等,我也接引他们学佛啊!我给他们讲的佛法都很好啊,好多人都喜欢,这是佛教文化的多元化,佛教不是包容万物的吗?我的也算八万四千法门之一了吧!”

禅师说:此言差矣,你的是迷行外道,不是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正如释迦世尊所言: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说到这里,禅师就吩咐他的徒弟到厨房取一点芥末,然后混在一起,另一个茶杯里调匀!

然后就请他喝第二杯茶,结果他端起来一闻就想吐轻轻的啜了一小口,哎呀味道真是难喝……

禅师问他哪杯茶好喝?他说当然第一杯了,另一杯茶是这辈子遇到最难喝的茶!

禅师笑着对他说:纯正的佛法是不能搀一丝其他杂质,否则就不为佛法了,那就成了伪佛法,只是披了佛法的外衣罢了,正如这杯茶,如果掺了一点其他的东西,就完全变成了其他的味道,从外表看还是茶,外行人看也是茶,实际已经与茶离题万里了!现在你还认为你的那一套是佛教文化的多元化吗?

他听了,脸一下子红了,怔了一下,突然马上给禅师顶了礼说:师父,感恩您的教化,我明白了还是第一杯茶是最好喝的!

禅师又笑了笑。

他看到禅师那慈悲的笑容,说:师父,一杯好茶混了其他东西,就五味杂陈了,这样的茶我不想再喝第二杯了!

禅师还是笑了笑,跟他说:知难行易,道理人人可以懂,甚至有些能言善辩的人可以讲的天花乱坠,但是落实到实践上则成了“两张皮”,因此道理不仅要懂,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实修,并且要持之以恒……

此时尴尬的“胡大师”惭愧的红着脸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

(禅理故事源于生活,艺术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蜜蜂改变命运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蜜蜂改变命运

蜜蜂改变命运从前有个强盗正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这个时候有只蜜蜂飞了进来,绕着他的酒杯打转。他用手掌把它拍到桌面上,正想用拳头将它砸死时,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放走了它,因为他以前曾经这样打死过太多蜜蜂了。...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5排除障碍

德雄尊者: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5排除障碍

3-5排除障碍由于心的变化太快,加上每个人无始以来所累积的种种烦恼与习气,禅修当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障碍。了解处理障碍的方法与善加运用才能有效地克服困难,超越障碍,使禅修境界顺利地提升。更新于:1个月前...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去喝茶,下午见演道师。荣君居士高兴答应了。那一天(2011年)是个周六,一块儿三个居士喝茶谈佛。荣君居士是修地藏经的专家,在庐山东林寺受了菩萨戒。他说起有个寺院打戒七,当听到有“打戒七”那一刻,他心里很震撼。我听荣君居士说到戒七时,也是很震撼。

    我们都很赞叹“戒七”修法。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律,也就是个“众生道”,所作所为,跟凡夫的行持和心念没有什么两样。在世间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定功夫,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反过来,如果不在世间行菩萨道,而把自己局限于某个清闲空间,单纯把戒守住了,最多是个半仙人,甚或是一个闲人,于世间没有多大帮助。所以,行菩萨道不是一件容易事。身处世间,做世间事,而又始终保持清净,的确需要很深的戒功。打戒七的初衷,就是要练就这般功夫。

    七天为一个修行过程,犹如七天一个治疗疗程。这是“克期取证”的良法,在佛门广泛运用。常听到的,常看到的,有佛七、禅七、地藏七。七天之内,放生念佛,叫打佛七;七天之内参禅打坐,叫打禅七;七天之内,忏悔读经,叫打地藏七。七天之内,克期,克定时间段,精神境界达到一个特殊的境界,取个证,证得一个菩提层次。

    那么打戒七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和荣君居士都没有参加过戒七,只能猜想说个一二。七天之内,一直读菩萨戒经,参戒体。期间,可能类似般舟行,不睡觉,不说闲话,一直读戒经,参戒体。就像抗拒睡魔一样,抗拒各种魔障。种下戒的金刚种子。脱胎换骨,戒体入,色体出,完全换个人了,戒七的功效也算有了。

    打戒七是一种手段,类似短期的出家,也类似一定时段守八关斋戒。因此,不要指望一个或几个“戒七”就能把累劫的习气打掉。打戒七(佛七、禅七等都如是)固然有其特殊功效,但不会一劳永逸。持戒有两个方面,诸恶莫作,是持戒;众善奉行,是持戒。如果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言语、行为伤害到别人,就不是持戒行为。把佛法的戒条都弄清楚了,还只是学戒,学了之后,一点点慢慢受持。自己持戒,是一个修行过程,需要慢慢来;持戒过程,是一条智慧的道路,不可机械蛮干。大乘菩萨以“利他”为戒律最高境界。

    虚云和尚说:修行以戒为本,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禅宗、教宗、净土宗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广钦老和尚说:有戒约束,才不易犯错。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戒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本是守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烦恼,不和人起冲突。

    持戒修行,不论难易,不论效果大小,如果有条件,有机缘能尝试打戒七,一定于戒定慧修行有裨益。打戒七相当于强化培训班,人有佛性的一面,也有贱骨头的一面,这恰恰是强化班的理论依据。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实际上是跟自己的战争。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战争有时很残酷。佛七、禅七、戒七,真正打用起来,也是很残酷的。有很多人打佛七时,念阿弥陀佛念了阿字就睡着了,猛醒过来,念到弥时就做梦了,念了一天一夜就脚肿了,当然战争结束,自己就胜利了。(2011年8月2日)

听说有“打戒七”的那一刻很是震撼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开篇第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楼宇烈教授开讲 楼宇烈教授六十余年来辛勤劳作,知行合一,桃李遍天下,慧语润大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实践者与弘扬者。 楼宇烈教授先是分析...

紫柏大师:紫柏老人集卷之二十二

紫柏大师:紫柏老人集卷之二十二

紫柏老人集卷之二十二明 憨山德清 阅杂记一日于比部。言一屠牛者。牛将屠。忽跪而求生。泪堕不止。屠不胜怒。遂刺其两目。牛死未移时。屠剔牛肯綮。刀忽跃刺其目。毙焉。呜呼。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故以大道...

何必太过执着

何必太过执着

何必太过执着有大和尚与小和尚二人结伴下山,到集市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集市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蹚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来,再过一条大河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