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启蒙:第十三课、十善

第十三课 十善

佛陀说了五戒,又说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进步而更完善的行为规律。

十善是:一、不杀 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镇恚; 十、不邪见。

前三种是属于身体的好行为,叫〈身三善业〉;不杀 生、不偷盗和不邪淫的内容,与五戒一样。

中四种是属于口头的好行为,叫〈口四善业〉。

说诚实话,不说谎话骗人,是〈不妄语 〉;不搬弄是非,破 坏别人的友好,是〈不两舌〉;不说粗暴话骂人,不说刻薄话讽刺人,是〈不恶口〉;不说好听而不实在的闲话 ,引诱别人生起不良的思想,是〈不绮语〉。

这些身体与口头的外表行为,是由内心发动的;所以要澈底行善,必须进一步了解良善行为在内心的根源;十善的后三种;就 是要阐明我们心意中良善行为的各别动机,叫〈意三善业〉。

一般人的心里,总是欲望无穷,希望一切尽归于我,这是〈贪欲〉;能够控制住这种不良心理的生起,就 叫〈不贪欲〉。对别人的行 事,觉得不如我意,不肯予以原谅,而要怨他恨他,这是〈镇恚〉;能够把它折伏了,而改以仁慈宽恕对待 人,就叫〈不镇恚〉。还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自以为是,应该信的不要信,不该信的反而要信,这是〈邪见〉;如能辨别是非,明白因果,通达事理,思想就不会错误了,这叫〈不邪见〉。

我们如能常用这些善的心理,来发动身体与口头良好的行为;再由良好的行为,来充实善的心理;这样,做到内心与外表完全一致,即是人格的最高完成,达到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了。

问答

1。何谓十善?

2。十善中那几种是属于〈身口意〉善业?

3。什么是〈不妄语〉和〈不两舌〉?

4。什么是〈不恶口〉和〈不绮语〉?

5。〈贪和镇〉是怎样的?

6。痴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如何培养信心?怎样才能具足信心?

达真堪布:如何培养信心?怎样才能具足信心?

达真堪布:如何培养信心?怎样才能具足信心? 如何培养信心?怎样才能具足信心?答: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信心是一切加持的根源。没有信心就没有加持,没有信心就不能成就。如果信心不是特别具足,就需要多培养...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问题就像打毛衣的结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问题就像打毛衣的结

问题就像打毛衣的结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师小心地问他:先生有什么困难?说说看,也许我能帮上忙。那个年轻人喝尽了最后一口酒,冷冷地看了调酒师一眼: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为...

遏制高胆固醇血症,健康食材是关键(图文)

遏制高胆固醇血症,健康食材是关键(图文)

植物甾醇可以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植物甾醇化学结构类似胆固醇,因此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植物甾醇能取代胆固醇在人体肠道乳糜微粒中的位置,从而降低胆固醇在人体肠道中的吸收。聚餐已成为节假日的一个关键词,...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简介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简介

作者简历  民国十九年(1930)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张氏民国三十二年(1943)出家于南通狼山广教寺昭和五十年(1975)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1977-1978年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兼大觉寺住持民国六...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1、煽风止沸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1、煽风止沸

11、煽风止沸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力制力,以争制争。是故自有史以来战争不息,社会每日都有是非斗争之事。用一个破漏的缸来盛水,欲其不漏失是不可能的事情。晚上在外面晒太阳,...

佛教故事: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

佛教故事: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

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家企业研制出了一种新产品,但苦于找不到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好办法。正在这家企业一筹莫展之时,美国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大功告成。企业的老板认为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便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