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启蒙:第十三课、十善

第十三课 十善

佛陀说了五戒,又说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进步而更完善的行为规律。

十善是:一、不杀 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镇恚; 十、不邪见。

前三种是属于身体的好行为,叫〈身三善业〉;不杀 生、不偷盗和不邪淫的内容,与五戒一样。

中四种是属于口头的好行为,叫〈口四善业〉。

说诚实话,不说谎话骗人,是〈不妄语 〉;不搬弄是非,破 坏别人的友好,是〈不两舌〉;不说粗暴话骂人,不说刻薄话讽刺人,是〈不恶口〉;不说好听而不实在的闲话 ,引诱别人生起不良的思想,是〈不绮语〉。

这些身体与口头的外表行为,是由内心发动的;所以要澈底行善,必须进一步了解良善行为在内心的根源;十善的后三种;就 是要阐明我们心意中良善行为的各别动机,叫〈意三善业〉。

一般人的心里,总是欲望无穷,希望一切尽归于我,这是〈贪欲〉;能够控制住这种不良心理的生起,就 叫〈不贪欲〉。对别人的行 事,觉得不如我意,不肯予以原谅,而要怨他恨他,这是〈镇恚〉;能够把它折伏了,而改以仁慈宽恕对待 人,就叫〈不镇恚〉。还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自以为是,应该信的不要信,不该信的反而要信,这是〈邪见〉;如能辨别是非,明白因果,通达事理,思想就不会错误了,这叫〈不邪见〉。

我们如能常用这些善的心理,来发动身体与口头良好的行为;再由良好的行为,来充实善的心理;这样,做到内心与外表完全一致,即是人格的最高完成,达到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了。

问答

1。何谓十善?

2。十善中那几种是属于〈身口意〉善业?

3。什么是〈不妄语〉和〈不两舌〉?

4。什么是〈不恶口〉和〈不绮语〉?

5。〈贪和镇〉是怎样的?

6。痴是一种怎样的思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布置佛堂

星云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布置佛堂

星云大师是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67年创建了佛光山、佛教电视台、佛光大学等。由於佛法的普遍性,佛教已深为大众所接受;学佛者,於家中设置一方佛堂,不但可以早晚礼拜作修持功课,同时能够带来家庭的安...

住宅缺角不宜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听听大师的

住宅缺角不宜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听听大师的

在风水上好的住宅讲究四平八稳,然而现今城市用地紧张,不少人的房子都存在着缺角或者凸角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住宅缺角不宜买,买了就是自动把霉运罩在自己头上,但是说到具体的原因,很多人还真不清楚。对于住宅...

达真堪布: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

达真堪布: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

达真堪布: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 问:居士往生后,金刚结、皈依证应如何处理?达真堪布解答:往生以后,金刚结不从身体上摘下来也可以,摘下来也可以。若是摘下来的话,可以放在外边比较干净的...

佛说布施经一卷

佛说布施经一卷

[第805部第59册一卷] 第0805部~佛说布施经一卷宋中印度三藏沙门法天佛说布施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

做人的技术含量

做人的技术含量

做人的技术含量学会为人我们首先要研究人。人以善良为生存之根本,大多数人都在围绕着善良的本性进行工作、生活。但也有极少数的人改变了自己做人的本性,将善化为恶;恶的表演,是极为简单而残忍的,因而,我们在...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奘师等一行人出了那罗僧诃城,向东行至波罗奢大森林,忽然遇到一群盗贼,有五十几人,把奘师及随行的人衣服财物全部夺走,并挥刀押到路旁一个干枯的池中,想要加以杀害。幸好池中多荆棘杂草,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