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

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施教、化导众生;在佛经里面,佛陀常常提起众生前世今生的事例,作为教导我们的教材。

执着财富的习气 轮回相传

有一次,佛陀从杜提长者的门口经过,探头一看,这位长者不在家,但见长者家富丽堂皇,所用的东西都是很舒服的,还在大厅旁放着一张可以半靠半躺的椅子。

长者家中养了一条狗,他非常宠爱这条狗。平时,大厅的躺椅一般人不可以坐,但是,这只狗三餐都会爬上这张椅子吃饭,他们甚至用很漂亮的碗装着很好的食物喂牠。

佛陀经过时,刚好狗在吃饭,这只狗看到佛陀探头进来,就从椅子上跳下来,很凶狠地一直吠,使得佛陀没有办法靠近。佛陀对着狗说:「你就是这分贪瞋痴念不去除,过去生这样,现在生也是这样,还是这个习气不断啊!」然后就转头离去。

狗听了佛陀说的这些话,就闷闷不乐地趴在地上。没多久,杜提长者回来了,这只狗也不像平日般欢喜地前后缠着,仍然趴在地上不动!连主人叫牠,牠也不理,甚至从表情来看,也是很不高兴的样子。

于是主人就问佣人,是谁得罪了牠?为什么牠会不高兴?佣人就向主人报告说,刚才佛陀来过,这只狗从椅子上跳下来大声吠叫,佛陀讲了几句话,牠就静了下来,连饭都没有再吃。

这位长者爱狗心切,马上去找佛陀,问说:「您是那么慈悲,但为什么从我家经过,却骂我的狗,让牠闷闷不乐呢?」

佛陀回答:「你那么关心这只狗,是因为这只狗过去生是你父亲,所以你关心牠,牠喜欢你,这是很正常的事。」

杜提长者听佛陀这么说,难免心中生疑,于是问道:「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牠是我的父亲呢?」

佛陀说:「他有守财执着的习气。在你小时候,他怕财产失落,所以埋藏一些金子和财物;因为他执着的念头很重,死了以后,还不放心这些金银财宝,所以又再回来投胎到你养的母狗胎内。一出生牠就特别爱你,平时也没有离开牠前生所坐的地方。你若不相信,可回去问牠,过去所藏的财物在哪里?」

这位长者听了之后,就回去了。回到家后,他真的摸摸这只狗,蹲下来向牠说:「你若真的是我父亲,就带我去你埋藏财物的地方。」

结果,这只狗在大椅子底下不停地嗅,并且用爪子一直扒。长者看到这只狗的举动,半信半疑,于是叫工人移开椅子下的地砖,然后慢慢地挖啊挖的,果真掘了一尺多深就发现许多装金银财物的瓮,还有珠宝箱,全部都藏放在这张椅子的地下啊!

这位长者看到这些东西时,不禁泪流满面地说:「可怕!心念执着实在可怕!我的父亲为了守这些财物,竟然在往生以后,还回来投胎生为一只守财狗啊!真是可怜、可悲、又可怕!」

自我训练 洗除染着的习气

所以说,人若不好好地控制心念,一旦执着心深植了,则习气不只在今生,还要带到来生去啊!

执着、爱染就像一条绳索;贪念,就像一条锁链。将来即使舍了这个身体,来生还是会被这条链子锁在这分最烦恼的业障里。所以,学佛要自我训练,洗除染着的习气,锻炼出自我超越的定心。

就像静坐时,刚开始难免脚会痛,心会乱,但是几分钟累积下来,就是一片清凉、一片轻安。

心乱──是时间累积下来的习气,心定──是自我训练培养的心念。习气是时间累积所养成的,不只在今生此世,甚至还会带到来生来世。

学佛、念佛是为了学佛陀的自在解脱,学佛陀的爱心、舍念……,把不好的习气洗掉,把好的观念、行为建立起来。

总之,要学佛陀,就要一分一秒慢慢地自我锻炼:锻炼一片清净无染的心念,更进一步学得佛陀的智慧解脱。

本文摘自:《慈济月刊》364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目录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目录

阿含经和生活禅修林崇安教授著自序本书收集个人应邀登于《人乘季刊》中「阿含与止观讲座」的十二篇文章以及《内观杂志》的后二篇文章,其内容大都是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关生活禅修的重要指导,且是以譬喻来解说深...

四人出现世间经

四人出现世间经

四人出现世间经 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波斯匿乘羽[羽*包]车群臣围绕。出舍卫城。便往园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欲听说法。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有四...

《佛说见正经》告诉你为何众生沉沦生死而不信轮回

《佛说见正经》告诉你为何众生沉沦生死而不信轮回

佛说正见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国精舍。正以食时。将诸比丘五百人。菩萨及优婆塞千人。皆持供养具出罗阅只城外。[如是我闻,佛在罗阅只国的精舍时,正值午食时,同诸比丘五百人、菩...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忏悔往生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忏悔往生类

第三卷 决疑论 忏悔往生类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问:已经造了淫业,要想净除罪障,应当在佛前忏悔呢?还是从自心忏悔呢?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碍佛前忏悔。问:今世所...

不可不信因果,连佛陀都无法避;免

不可不信因果,连佛陀都无法避;免

你相信因果吗?什么是因果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众多条件引起的,这些条件就是因,由这些因产生的事物就是果。佛陀也无法逃脱因果,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因果是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九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九回

第七十九回「这就是得了『爱的慧眼』的雁王?」「是!小兵已确定过。」「雁王?那它的雁群呢?它所统领的子民呢?」「这雁王已离开了他的雁群。据说只剩一个多月的畜寿,现在正打算了一些心愿,及给自己办理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