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

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施教、化导众生;在佛经里面,佛陀常常提起众生前世今生的事例,作为教导我们的教材。

执着财富的习气 轮回相传

有一次,佛陀从杜提长者的门口经过,探头一看,这位长者不在家,但见长者家富丽堂皇,所用的东西都是很舒服的,还在大厅旁放着一张可以半靠半躺的椅子。

长者家中养了一条狗,他非常宠爱这条狗。平时,大厅的躺椅一般人不可以坐,但是,这只狗三餐都会爬上这张椅子吃饭,他们甚至用很漂亮的碗装着很好的食物喂牠。

佛陀经过时,刚好狗在吃饭,这只狗看到佛陀探头进来,就从椅子上跳下来,很凶狠地一直吠,使得佛陀没有办法靠近。佛陀对着狗说:「你就是这分贪瞋痴念不去除,过去生这样,现在生也是这样,还是这个习气不断啊!」然后就转头离去。

狗听了佛陀说的这些话,就闷闷不乐地趴在地上。没多久,杜提长者回来了,这只狗也不像平日般欢喜地前后缠着,仍然趴在地上不动!连主人叫牠,牠也不理,甚至从表情来看,也是很不高兴的样子。

于是主人就问佣人,是谁得罪了牠?为什么牠会不高兴?佣人就向主人报告说,刚才佛陀来过,这只狗从椅子上跳下来大声吠叫,佛陀讲了几句话,牠就静了下来,连饭都没有再吃。

这位长者爱狗心切,马上去找佛陀,问说:「您是那么慈悲,但为什么从我家经过,却骂我的狗,让牠闷闷不乐呢?」

佛陀回答:「你那么关心这只狗,是因为这只狗过去生是你父亲,所以你关心牠,牠喜欢你,这是很正常的事。」

杜提长者听佛陀这么说,难免心中生疑,于是问道:「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牠是我的父亲呢?」

佛陀说:「他有守财执着的习气。在你小时候,他怕财产失落,所以埋藏一些金子和财物;因为他执着的念头很重,死了以后,还不放心这些金银财宝,所以又再回来投胎到你养的母狗胎内。一出生牠就特别爱你,平时也没有离开牠前生所坐的地方。你若不相信,可回去问牠,过去所藏的财物在哪里?」

这位长者听了之后,就回去了。回到家后,他真的摸摸这只狗,蹲下来向牠说:「你若真的是我父亲,就带我去你埋藏财物的地方。」

结果,这只狗在大椅子底下不停地嗅,并且用爪子一直扒。长者看到这只狗的举动,半信半疑,于是叫工人移开椅子下的地砖,然后慢慢地挖啊挖的,果真掘了一尺多深就发现许多装金银财物的瓮,还有珠宝箱,全部都藏放在这张椅子的地下啊!

这位长者看到这些东西时,不禁泪流满面地说:「可怕!心念执着实在可怕!我的父亲为了守这些财物,竟然在往生以后,还回来投胎生为一只守财狗啊!真是可怜、可悲、又可怕!」

自我训练 洗除染着的习气

所以说,人若不好好地控制心念,一旦执着心深植了,则习气不只在今生,还要带到来生去啊!

执着、爱染就像一条绳索;贪念,就像一条锁链。将来即使舍了这个身体,来生还是会被这条链子锁在这分最烦恼的业障里。所以,学佛要自我训练,洗除染着的习气,锻炼出自我超越的定心。

就像静坐时,刚开始难免脚会痛,心会乱,但是几分钟累积下来,就是一片清凉、一片轻安。

心乱──是时间累积下来的习气,心定──是自我训练培养的心念。习气是时间累积所养成的,不只在今生此世,甚至还会带到来生来世。

学佛、念佛是为了学佛陀的自在解脱,学佛陀的爱心、舍念……,把不好的习气洗掉,把好的观念、行为建立起来。

总之,要学佛陀,就要一分一秒慢慢地自我锻炼:锻炼一片清净无染的心念,更进一步学得佛陀的智慧解脱。

本文摘自:《慈济月刊》364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海涛法师: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海涛法师: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问:我之前遇到一位法师,他说从我的眼神看到业障,就让我给他八字,消灾超度,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答:基本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八字很准的,你...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偷油喝的老鼠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偷油喝的老鼠

偷油喝的老鼠有三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它们根本喝不到油。它们想出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不如自...

简体注音|僧伽吒经结诵仪(莲唤恭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星云法师: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星云法师: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佛教本身说的“神通”,是指修持禅定后,而得到的一种无碍自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大可分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能、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事实上,神通也不限于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奇术,在我们的生活中...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去喝茶,下午见演道师。荣君居士高兴答应了。那一天(2011年)是个周六,一块儿三个居士喝茶谈佛。荣君居士是修地藏经的专家,在庐山东林寺受了菩萨戒。他说起有个寺院打戒七,当听到有“打戒七”那一刻,他心里很震撼。我听荣君居士说到戒七时,也是很震撼。

    我们都很赞叹“戒七”修法。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律,也就是个“众生道”,所作所为,跟凡夫的行持和心念没有什么两样。在世间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定功夫,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反过来,如果不在世间行菩萨道,而把自己局限于某个清闲空间,单纯把戒守住了,最多是个半仙人,甚或是一个闲人,于世间没有多大帮助。所以,行菩萨道不是一件容易事。身处世间,做世间事,而又始终保持清净,的确需要很深的戒功。打戒七的初衷,就是要练就这般功夫。

    七天为一个修行过程,犹如七天一个治疗疗程。这是“克期取证”的良法,在佛门广泛运用。常听到的,常看到的,有佛七、禅七、地藏七。七天之内,放生念佛,叫打佛七;七天之内参禅打坐,叫打禅七;七天之内,忏悔读经,叫打地藏七。七天之内,克期,克定时间段,精神境界达到一个特殊的境界,取个证,证得一个菩提层次。

    那么打戒七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和荣君居士都没有参加过戒七,只能猜想说个一二。七天之内,一直读菩萨戒经,参戒体。期间,可能类似般舟行,不睡觉,不说闲话,一直读戒经,参戒体。就像抗拒睡魔一样,抗拒各种魔障。种下戒的金刚种子。脱胎换骨,戒体入,色体出,完全换个人了,戒七的功效也算有了。

    打戒七是一种手段,类似短期的出家,也类似一定时段守八关斋戒。因此,不要指望一个或几个“戒七”就能把累劫的习气打掉。打戒七(佛七、禅七等都如是)固然有其特殊功效,但不会一劳永逸。持戒有两个方面,诸恶莫作,是持戒;众善奉行,是持戒。如果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言语、行为伤害到别人,就不是持戒行为。把佛法的戒条都弄清楚了,还只是学戒,学了之后,一点点慢慢受持。自己持戒,是一个修行过程,需要慢慢来;持戒过程,是一条智慧的道路,不可机械蛮干。大乘菩萨以“利他”为戒律最高境界。

    虚云和尚说:修行以戒为本,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禅宗、教宗、净土宗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广钦老和尚说:有戒约束,才不易犯错。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戒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本是守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烦恼,不和人起冲突。

    持戒修行,不论难易,不论效果大小,如果有条件,有机缘能尝试打戒七,一定于戒定慧修行有裨益。打戒七相当于强化培训班,人有佛性的一面,也有贱骨头的一面,这恰恰是强化班的理论依据。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实际上是跟自己的战争。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战争有时很残酷。佛七、禅七、戒七,真正打用起来,也是很残酷的。有很多人打佛七时,念阿弥陀佛念了阿字就睡着了,猛醒过来,念到弥时就做梦了,念了一天一夜就脚肿了,当然战争结束,自己就胜利了。(2011年8月2日)

听说有“打戒七”的那一刻很是震撼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夫妻反目成仇?怎样让家庭和睦?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夫妻反目成仇?怎样让家庭和睦?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夫妻反目成仇?怎样让家庭和睦? 问:现今社会中,有很多明星夫妻貌合神离,曾经恩爱幸福,最后却反目成仇,令很多人不大喊“不再相信真爱了”,请问上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无常?又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