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拜佛、菩萨的意义

一般人都误以为佛教祇是烧香烛,拜鬼神的宗教,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佛教固然不主张烧金银衣纸,也不以拜鬼神来求福佑,更认为佛、菩萨与鬼神绝对不能相提并论。

佛和菩萨是断尽一切烦恼,具有福德和智慧的圣者,是众生伟大的导师。佛教徒对他们虔诚礼拜,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并非求取不劳而获或幸免苦报的意思。这正如学生向老师敬礼,是同一意义的。

迷信心理的产生

我们生存于天地之间,自然会对四周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关心。但碍于不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又缺乏科学的知识,,面对着无限的宇宙,感到既神秘又惊讶;对于自己的命运,又觉得无奈和迷惘,于是猜想定然有一位设计和创造的神灵存在。再推想到各种自然现象、山河器物和人事的祸福吉凶,,都有特定的鬼神负责管理,他们各有威力,可以控制人类的命运。由于大家有这种迷信的思想,当遇有天灾和病患的时候,便感到畏惧而向鬼神拜祭,希望凭借他们的庇佑得以消灾解难。

一般人更进而认为祖先和社会上有贡献的伟人,死后会庇佑子孙和世人,也应该受到崇拜。

消除迷信的心理

佛教虽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并不承认他们可以创造天地和主宰人的祸福。他们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众生,由于烦恼未断,受着自己业力的牵引,造恶业的,便堕入饿鬼道中成为「鬼」;造善业的,便升上天道成为「神」。在六道中流转不息。

其实我们的成败祸福,完全是由过去的业力以及现在的行为来决定,并不是鬼神所能改变。杀生祭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增添恶业。如果要避免苦报,就只有不种恶因;遇有困难和不幸时,应该对自己过去的恶行加以忏悔,多种善因,并且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循正途去解决,到业报清除了,必然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佛感应故事三则

念佛感应故事三则

(一)我幺舅娘名叫唐永文,家住重庆市璧山县福禄镇。她以前信基督教,不念佛;眼睛看不到,腿不能走路,一年到头坐在家门口。我想,她整天在瞎想,不如教她念佛吧,她答应了。两月后看到她在街上散步,红光满面,...

不论修什么法门,事先应该这样称三声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ia (min-width: 960px){ .no-mobile{display:inline;} } .no-pc{display...

你不奉我戒,闻法何益?

你不奉我戒,闻法何益?

大人物被小沙尼比的丑陋至极最近,我在香港“亚洲周刊”读到一篇专访文章,专访的对象是当今佛教界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专访中,这位大人物對記者說:“我要強調的是,我們是佛教徒,不能大量傷害生命”。又說:...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达真堪布: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为什么有这两位菩萨呢?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这里说的是普贤的行愿、文殊的大愿。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最圆满的,文殊菩萨也和普贤...

百岁白叟削发修行体力不支跳河自杀--学佛网

百岁白叟削发修行体力不支跳河自杀--学佛网

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原始出处是《贤愚经》。原经篇幅较长,网上也有不合白话译文,但因篇幅所限,小编整理之时已有删省,文字稍有润饰。前面出现一座大山,山上插着无数刀剑。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王舍城有一位长...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为人处世三句话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为人处世三句话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善于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而一旦出现无心的冒犯,却总是耿耿于怀,变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要想过得愉快,就要处理好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