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拜佛、菩萨的意义

一般人都误以为佛教祇是烧香烛,拜鬼神的宗教,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佛教固然不主张烧金银衣纸,也不以拜鬼神来求福佑,更认为佛、菩萨与鬼神绝对不能相提并论。

佛和菩萨是断尽一切烦恼,具有福德和智慧的圣者,是众生伟大的导师。佛教徒对他们虔诚礼拜,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并非求取不劳而获或幸免苦报的意思。这正如学生向老师敬礼,是同一意义的。

迷信心理的产生

我们生存于天地之间,自然会对四周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关心。但碍于不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又缺乏科学的知识,,面对着无限的宇宙,感到既神秘又惊讶;对于自己的命运,又觉得无奈和迷惘,于是猜想定然有一位设计和创造的神灵存在。再推想到各种自然现象、山河器物和人事的祸福吉凶,,都有特定的鬼神负责管理,他们各有威力,可以控制人类的命运。由于大家有这种迷信的思想,当遇有天灾和病患的时候,便感到畏惧而向鬼神拜祭,希望凭借他们的庇佑得以消灾解难。

一般人更进而认为祖先和社会上有贡献的伟人,死后会庇佑子孙和世人,也应该受到崇拜。

消除迷信的心理

佛教虽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并不承认他们可以创造天地和主宰人的祸福。他们只不过是六道中的众生,由于烦恼未断,受着自己业力的牵引,造恶业的,便堕入饿鬼道中成为「鬼」;造善业的,便升上天道成为「神」。在六道中流转不息。

其实我们的成败祸福,完全是由过去的业力以及现在的行为来决定,并不是鬼神所能改变。杀生祭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增添恶业。如果要避免苦报,就只有不种恶因;遇有困难和不幸时,应该对自己过去的恶行加以忏悔,多种善因,并且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循正途去解决,到业报清除了,必然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一节 请你施我 这串弟子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一节 请你施我 这串弟子

第四十一节 请你施我 这串弟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生命者,皆可以成佛,所以诸佛菩萨是「慈眼视众生」的。在佛菩萨的眼光下,对一切生命,是一视同仁的。所谓「视众生如赤子,等三界以同仁」,就是这个意思...

女人如何挽回过不下去的婚姻

女人如何挽回过不下去的婚姻

我们经常会听到破镜难圆的话。但是对婚姻来说,即使是离婚,只要自己不放弃,还想要挽回,你就还有可能挽回自己的婚姻,挽回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婚姻中我们经常会于鏊而各种的矛盾而遭遇婚姻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在处...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祖父教拜佛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祖父教拜佛

祖父教拜佛我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最虔诚的佛教徒。祖父领导一方,创建了「石丛山林隐寺」,这寺规模不小,雕刻庄严,华丽堂皇,后来创办「保和国民小学」于此,笔者开始读小学,就在这个地方。因为祖父是「林隐寺...

星云法师:人事与工作上的忏悔

星云法师:人事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 看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访谈录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访谈录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访谈录 潘宗光教授,广东番禺人。伦敦大学化学科哲学博士,复获伦敦大学科学博士、资深博士学衔。自1991年始,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985年至今历任香港政府科技...

捡拾与抓挠

捡拾与抓挠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 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以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价值肯定不菲。“那好,拿他走吧。”禅师说。徒弟不等禅师吩咐第二遍,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