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识慧集:六 六度万行

六六度万行

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

六凡。天、人、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因这六者都是凡夫位,故叫六凡。

六行。指佛的六行: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十回向行、十地行、等觉行。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六位。十信位、十住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佛地位。

六贼。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自劫家宝,故喻为贼。有道之士,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味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贼。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即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六道轮回。这六道的众生都是属於迷的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生在哪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转来转去,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六道轮回。

六道四生。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六和敬。即理和与事和。

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

事和共有六项。即所谓六和敬:

1、身和同住,是身体的和平共处;

2、口和同语,是言语不起诤论,同念经;

3、戒和同修,是戒律共同遵守;

4、利和同均,是利益的一体均沾;

5、意和同悦,是心意的共同欣悦;

6、见和同解,是见解的完全一致。

六种调伏。菩萨调伏恶法障碍的六种方法。

1、性调伏。菩萨有善根种性,故修习善法以调伏身心之烦恼障;

2、众生调伏。菩萨要调伏众生,先知道其根性,然后说法使之得道;

3、行调伏。菩萨修六度万行以调伏诸烦恼,为众生修苦行而不后悔。

4、方便调伏。菩萨以种种方便去调伏一切众生,对初发心的人,劝他持戒以离生死,对已发心的人,劝他多亲近善友以及受持经法。

5、熟调伏。对於无善根的众生说人天快乐,以使他发菩提心;对於有善根的众生则说出世间法,以使他善根增长,早日成熟善果。

6、熟调伏印。菩萨自身修行之善法成熟而印於自己之心。

六种巧方便。菩萨六种的善巧方便。

1、随顺巧方便。即菩萨顺次教诫众生,令生信乐;

2、立要巧方便。即菩萨先满足众生之所求,然后才次第教化他,使他多行善事。

3、异相巧方便。即菩萨教导众生应供养父母及受持禁戒等事而不顺利时,便乘异瞋遣,使他畏惧。

4、逼迫巧方便,即菩萨遇到有人犯戒等事,便断切供给或加以指责和责罚,以使其舍离恶法。

5、报恩巧方便。即菩萨将财物布施给众生,以令他生起报恩之心。

6、清净巧方便。即菩萨自天降生人间出家学道,就成无上菩提,使一切众生皆信乐正法,并使所有感染悉皆清净。

六度。六种行门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

1、布施是财施、法施、无畏施。能度悭贪;

2、持戒是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能度毁犯;

3、忍辱是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能度瞋恚;

4、精进是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能度懈怠;

5、禅定是身定、口定、意定、能度散乱;

6、智慧能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能度愚痴。

六度万行。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六斋日。每月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乃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

六著心。六种执著的心:贪执著心、爱执著心、瞋执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

六法戒。学法女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非时食。

六妙门。

1、数息门。即善调身息、数息一至十,以摄乱心;

2、随门。即不加勉强,随呼吸之长短,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暧,皆悉知之;

3、止门。即息心静虑,心安咱净,毫无波动;

4、观门。即要观心分明,知五阴之虚妄,破四颠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见;

5、还门。即转心返照能观的心,知能观的心是虚妄无实。

6、净门。即心无所依,妄念不起,不住不着,洞然清净,此六者因其次第相通,能到真妙涅槃,故名六妙门。

六祖三话头。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念佛是谁。是由他的自性理论产生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的十大弟子 - 摩诃迦叶尊者-头陀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摩诃迦叶尊者-头陀第一

(一)精通一切知识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华文句》云: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故名。迦叶系姓氏,佛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很多,如十力迦叶,三迦叶兄弟等,...

没有上锁的门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

雪漠:朗然真心,与你常在

雪漠:朗然真心,与你常在

朗然真心,与你常在唯一不变的,是你的真心,是你内心世界里那个知道你冷了、老了、生起烦恼了的‘旁观者\’。它是明镜般清醒、金刚般无可动摇的存在。它不会改变,更不会损毁。它像是明朗的天空,寂静的大海。只...

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生命转世、无始无终的观点是一切宗教的基础,也是佛教的思想基础。若转世的观点不能成立,佛教的思想基础就会产生动摇。因此,对生命转世的问题,要从逻辑推...

放生因果:吃素者不用还命债

放生因果:吃素者不用还命债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摆脱这个恶业。对我们的世界有一点了解了之后,再唱三宝歌就知道,人天长夜,宇宙漫漫,真的是这样。如果不是佛来给我们生命开了一个安全门,我们连跑的地方都没有啊!佛宝,佛是我们每一...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正字与反字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正字与反字

小僧人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