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识慧集:六 六度万行

六六度万行

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

六凡。天、人、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因这六者都是凡夫位,故叫六凡。

六行。指佛的六行: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十回向行、十地行、等觉行。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六位。十信位、十住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佛地位。

六贼。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自劫家宝,故喻为贼。有道之士,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味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贼。

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语言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即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六道轮回。这六道的众生都是属於迷的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生在哪一道,总是在六道里转来转去,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六道轮回。

六道四生。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六和敬。即理和与事和。

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大家一同修证此共同选择的寂灭的道理。

事和共有六项。即所谓六和敬:

1、身和同住,是身体的和平共处;

2、口和同语,是言语不起诤论,同念经;

3、戒和同修,是戒律共同遵守;

4、利和同均,是利益的一体均沾;

5、意和同悦,是心意的共同欣悦;

6、见和同解,是见解的完全一致。

六种调伏。菩萨调伏恶法障碍的六种方法。

1、性调伏。菩萨有善根种性,故修习善法以调伏身心之烦恼障;

2、众生调伏。菩萨要调伏众生,先知道其根性,然后说法使之得道;

3、行调伏。菩萨修六度万行以调伏诸烦恼,为众生修苦行而不后悔。

4、方便调伏。菩萨以种种方便去调伏一切众生,对初发心的人,劝他持戒以离生死,对已发心的人,劝他多亲近善友以及受持经法。

5、熟调伏。对於无善根的众生说人天快乐,以使他发菩提心;对於有善根的众生则说出世间法,以使他善根增长,早日成熟善果。

6、熟调伏印。菩萨自身修行之善法成熟而印於自己之心。

六种巧方便。菩萨六种的善巧方便。

1、随顺巧方便。即菩萨顺次教诫众生,令生信乐;

2、立要巧方便。即菩萨先满足众生之所求,然后才次第教化他,使他多行善事。

3、异相巧方便。即菩萨教导众生应供养父母及受持禁戒等事而不顺利时,便乘异瞋遣,使他畏惧。

4、逼迫巧方便,即菩萨遇到有人犯戒等事,便断切供给或加以指责和责罚,以使其舍离恶法。

5、报恩巧方便。即菩萨将财物布施给众生,以令他生起报恩之心。

6、清净巧方便。即菩萨自天降生人间出家学道,就成无上菩提,使一切众生皆信乐正法,并使所有感染悉皆清净。

六度。六种行门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

1、布施是财施、法施、无畏施。能度悭贪;

2、持戒是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能度毁犯;

3、忍辱是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能度瞋恚;

4、精进是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能度懈怠;

5、禅定是身定、口定、意定、能度散乱;

6、智慧能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能度愚痴。

六度万行。略则六度,广则万行,而六度是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六斋日。每月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乃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

六著心。六种执著的心:贪执著心、爱执著心、瞋执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

六法戒。学法女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非时食。

六妙门。

1、数息门。即善调身息、数息一至十,以摄乱心;

2、随门。即不加勉强,随呼吸之长短,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暧,皆悉知之;

3、止门。即息心静虑,心安咱净,毫无波动;

4、观门。即要观心分明,知五阴之虚妄,破四颠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见;

5、还门。即转心返照能观的心,知能观的心是虚妄无实。

6、净门。即心无所依,妄念不起,不住不着,洞然清净,此六者因其次第相通,能到真妙涅槃,故名六妙门。

六祖三话头。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念佛是谁。是由他的自性理论产生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一卷奘师一行人离开突厥,向西行四百余里,抵达千泉(今俄伏龙芝之西百公里处)。这里数百里内,既多池沼,又林木茂盛,气候凉爽,是可汗的避暑胜地。自千泉再向西行一百五十里到达怛逻斯城(今塔拉...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以邪召邪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以邪召邪

以邪召邪陈云亭舍人言:有台湾驿使宿馆舍,见艳女登墙下窥,叱索无所睹。夜半琅然有声,乃片瓦掷枕畔。叱问是何妖魅,敢侮天使?窗外朗应曰:公禄命重,我避公不及,致公叱索,惧干神谴,惴惴至今。今公睡中萌邪念...

这27个问题每个佛弟子都会问的

这27个问题每个佛弟子都会问的

这27个问题每个佛弟子都会问的 1、问: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师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问:那怎样是学好? 师答: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3、问:爱人...

教你挽回出轨的男人心

教你挽回出轨的男人心

不久前,我的一个朋友跑过来和我哭诉,说她的男人出轨了,她们两个一直都很恩爱,也没出现过什么矛盾,但是他为什么那么绝情,要在外边找小三。可是,朋友她虽然很痛恨小三,但是她还很爱这个男人,她想要挽回这段...

立冬后七种绝佳素食 板栗增进食欲补肾强筋骨

立冬后七种绝佳素食 板栗增进食欲补肾强筋骨

莲藕:生吃能凉血散淤,熟食则补心益胃,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与红枣同食,则可补血、养血。和肉一起煨可以调养脾胃。板栗:栗子能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栗子和粳米一起吃,可以健壮脾胃、增进食欲,还能...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阿育王和龙王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阿育王和龙王

阿育王和龙王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