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禅师: 生死关头,或往生或堕落,何为主宰?

彻悟禅师,净宗十二祖。"他是在禅宗大澈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净空法师语)。

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磨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

彻悟禅师语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相信,肯学这个法门,肯定去得成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相信,肯学这个法门,肯定去得成

1 《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说,西方极乐世界有声闻、有天人,我们应该要知道,说声闻、天人都是随顺我们世间说的。凡夫往生,带业往生,不管带多少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菩萨,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有声...

星云大师: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星云大师: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第十四节 苦行林中劝谏仙人太子走到远远的地方,迅速的回过头来一看,见到悲啼着的车匿牵着白马向王城的路上走去,他这才毫无罣碍的进入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原来这苦行林中有很多的苦行仙人,他们见到太子一表超群...

净土法门法语:儿孙都是讨债的,都是报怨的

净土法门法语:儿孙都是讨债的,都是报怨的

1 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仔细观察,报怨的、讨债的很多,报恩、还债的不多。从这个地方来观察,就晓得这个世间人过去生中,做事情昧着良心,对不起人的事情做得太多了,所以冤亲债主很多。2 你没有以恩惠待人,就...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得到别解脱戒的戒体?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得到别解脱戒的戒体?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得到别解脱戒的戒体? 受了别解脱戒就能解脱了,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别解脱戒的戒体呢?答:别解脱戒是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的戒,最起码也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比如说我们受持不杀生的戒了,这...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8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88)“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财富为七佛通愿,另具疗病、美容、灭罪等功德的研究:一般我们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七佛本愿功德经》中“药...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为亲鸾一人(1)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为亲鸾一人(1)

为亲鸾一人(1)为亲鸾一人亲鸾圣人说:"能案弥陀五劫思惟之愿,尽为亲鸾一人。"就是说如来佛行五劫思惟之苦,尽为拯救亲鸾一人而为,其实并无此等不合理的事理。如来佛行五劫之苦,是为了无一遗漏地拯救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