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佛影铭

佛影铭

晋沙门释慧远。

佛影今在西那伽诃罗国南山古仙石室中。度流沙从径道。去此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感世之应。详于前记。

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网其神虑。若以之穷龄则此生岂过。以之希心则开彻靡期。于是发愤忘寝。情百其慨。静虑闲夜。理契其心。尔乃思沾九泽之惠。三复无缘之慈。妙寻法身之应。以神不言之化。化不以其所感。慈不以其所缘。宴怀自得。譬日月丽天光影弥晖。群品熙荣。有情同顺。咸欣悬映之在己。罔识曲成之攸寄。妙物之谈功尽于此。将欲拟夫幽极。以言其道仿□存焉。而不可论。何以明之。法身之运物也。不物物而兆其端。不图终而会其成。理玄于万化之表。数绝乎无名者也。若乃语其筌寄则道无不在。是故如来或晦先迹以崇基。或显生涂而定体。或独发于莫寻之境。或相待于既有之场。独发类乎形。相待类乎影。推夫冥寄为有待耶。为无待耶。自我而观则有间于无间矣。求之法身原无二统。形影之分孰际之哉。而今之闻道者。咸摹圣体于旷代之外。不悟灵应之在兹。徒知圆化之非形。而动止方其迹。岂不诬哉。远昔寻先师奉侍历载。虽启蒙慈训。托志玄籍。每想奇闻以笃其诚。遇西域沙门辄餐游方之说。故知有佛影而传者尚未哓然。及在此山值罽宾禅师南国律学道士。与昔闻既同。并是其人游历所经。因其详问乃多先徵。然后验神道无方触像而寄。百虑所会非一时之感。于是悟彻其诚应深其位。将援同契发其真趣。故与夫随喜之贤。图而铭焉。

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回晖层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暗逾明。婉步蝉蜕。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而冥(其一)。茫茫荒宇。靡劝靡奖。淡虚写容。拂空传像。相具体微。中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彻乃应。扣诚发响。留音停岫。津悟冥赏。抚之有会。功弗由曩(其二)旋踵忘敬。罔虑罔识。三光掩晖。万象一色。庭宇幽蔼。归涂莫测。悟之以静。挹之以力。惠风虽遐。维尘攸息。匪伊玄览。孰扇其极(其三)。希音远流。乃眷东顾。欣风慕道。仰规玄度。妙尽毫端。运微轻素。托釆虚凝。殆映宵雾。迹以像告。理深其趣。奇兴开襟。祥风引路。清气回于轩宇。昏明交而未曙。仿□镜神仪。依俙若真遇(其四)。铭之图之。曷营曷求。神之听之。鉴尔所修。庶兹尘轨。映彼玄流。漱情灵沼。饮和至柔。照虚应简。智落乃周。深怀冥托。宵想神游。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五)。

晋义熙八年岁在壬子五月一日。共立此台拟像本山。因即以寄诚。虽成由人匠而功无所加。至于岁次星纪。赤奋若贞于太阴之墟。九月三日乃详捡别记。铭之于石。爰自经始人百其诚。道俗欣之感遗迹以悦心。于是情以本应事忘其劳。于时挥翰之宾。佥焉同咏。咸思好远猷。托相异闻。庶来贤之重轨。故备时人于影集大通之会。诚悲现所期。至于伫襟遐慨固已超夫神境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婚后后出轨如何挽回老婆?我做夫妻和合术挽回老

婚后后出轨如何挽回老婆?我做夫妻和合术挽回老

和老婆结婚10年了,有儿女两个孩子,她在家带孩子,因为我常年在外两地分居,前不久那晚我不在,朋友带着他女朋友在我临时租住的地方过夜,被她这次来发现了床底下用过的套套,我坦言我以前也出过轨,被她原谅过...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不和其室者

欲海回狂白话卷一:法戒录_劝不和其室者

第一卷 法戒录 劝不和其室者劝不和其室者(附女人,共六则,二法、四戒)夫妻关系不和,不是丈夫的原因,就是妻子的过错,通常两人都有责任,决不会双方都尽心尽力,却仍然相互抱怨。然而当今天下是男人的天下,...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诵写经典解厄延寿: 宋朝江陵县李玄宗,有个女儿,十三岁时夜梦一个和尚对她说:“你有善根,何不念金刚经。世间上不论男子女人,每日净心念金刚经一遍,可以增加寿命...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鬼也恩怨分明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鬼也恩怨分明

妙莲老和尚说故事-鬼也恩怨分明一、看经拜佛怨鬼扰回想起几十年前,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在我的家乡有位受过菩萨戒的老居士,那时他五十几岁没有结婚,父母已经过世了,兄弟在另外的地方住。他的家庭在乡下可算是...

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

三种病痛把生死看得太种,则烦恼丛生,身病、心病就会不断出现。佛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位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他有一位朋友是舍卫国财富数一数二的大长者...

我今天下来主要是想把前面这些道理说一下,目的在于什么呢?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以及各地很多修行人都要铭记心中,我们当前有些地方可能错在了这些地方。要是往昔已经感觉到的,当然就没得说了。当然也有些弟子说:“这段时间我不能仅凭借上师规定的时间来求法,我这段时间太忙碌了,没有真正修成什么法,我能不能延长一些时间来求法?”非常好!我们不是为了走个过程。

我曾经在不同的地方走动,那时很多人都到我身边说:“我想在您面前求一遍成熟口诀法,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因为平常我们就是这么讲解的。我接着问:“你前面求过什么样的法?”回答道:“成熟口诀法是求过的,不仅仅一次、两次,都已经求过3遍了,我现前还想在您面前再求一遍成熟口诀法。”难道成熟口诀法是靠次数来成办见解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在很多人面前就变成这样了呢?就是刚刚所说的,走马观花,仅仅走一个形式,最终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还有很多人的想法是,下面的这些法我先搁置一旁,先把高一点的法求学一下,说不定在那个时候就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见解。真要是有这样的好事,历代传承祖师还讲解前面这一系列基础,有什么意义啊?

我记得非常清楚,喇嘛仁波切曾经告诫很多弟子。他说:“我现前告诫弟子们需要在亚青寺呆多少年,方可把成熟口诀法赐予给你们,而不是我这边需要人。”上师说:“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好多了,但即便在那个时候,以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也不允许这样做,因此不集聚很多人还更好。但没办法,要把一个完整的窍诀法赐予给弟子,让他获得圆满的见解,必须得有这么长的时间,才能积累出一个见解来。不是由于我这边需要人,长时间在我身边这样逛游着。”

我们今天这么宣讲的目的也不是由于什么其它原因,真正要是如同你所想般的,哦,直接求学高一点的法就万事大吉了。这两天我也陆续听到有些人说我已经求过《三句精要》,也叫《锥击三要》——印证之见、断定自决、解脱自信。“印证之见”是直接印证,有印证见解、印证修行、印证行为、印证临时和究竟果实,再加上印证三身之见解,这些都叫印证,是直指你的见解,这就叫见解。如果直指你所得到的见解就叫见解的话,前提是你应该有这样的见解啊!要不直指你的什么见解呢?从这上面就能看得出来,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能印证见解吗?

断定自决——万法摄一,你连“摄一”是什么都没证到,怎么去万法摄一?我们虽然从理论上讲解,“摄一”是心性,只是说心性,心性本身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可能是“明空不二”。什么叫明空不二?!有时候有些人到我身边来说,他现前能做到明空不二,这是否是见解?明空不二适用范围太广了!就拿眼前所看得见的这朵花来说,当你看着这朵花、知道花的当下,能看得见花吗?当然看得见花;知道是花吗?当然有觉知,知道是花。这时候看见的花和知道的花当下一如,与你所谓的“自性”有什么区别?没有一个人能辨别出来它俩之间的区别。说是“空性”,什么叫空性?就是紧接着没有对它产生分析就叫空性的话,那么当下一瞬间知道是花的时候,他已经具备了这个特点。这叫“见解”吗?是什么见解?这就叫“耽著”。我们在讲解八识时,分为无念和有念,还在“有念”的范围当中!连“无念”都没达到,还说是什么觉知一类的,见解可没有那么粗糙!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位修行者,不论当前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禅定,不要加以辨别,因为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现前自己拥有多少,就先在这上面好好护持着它。当见解越来越增长的时候,用不着谁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你自己就可以慢慢慢慢体会到。

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自认为已见性之人,我说我今天就不评论你的见解到底是对、是错。我就先问一下,我就拿着刚刚那个问题,那个“耽著”与见解之间有什么区别?他说我的见解就是这样的。我说:“师父,对不起,你知道我刚刚问你的这个是什么?那可是在意识范围当中的耽著啊!”这时候他就不敢说什么了,因为他说是“见性”,我说是“耽著”,但你要是见性了,就说出与耽著不同的特点来。他讲不出来,除非他有更高的境界。需知,禅定太细了!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光凭借“一切都是虚幻”,没那么简单!所以好好修,好好修,真的需要好好修!

好好修行着走,你就会越来越感受到,哦,区分就在这上面。但你要是回去的时候还是去想,刚刚上师不是说过,看见花、知道花,这是“耽著”,那真正的“见解”是什么呢?你想!想破天你也想不出来!因为见解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所以,不管现前你拥有什么样的见解,就慢慢慢慢修行着走,我们会把一个完整的修行、完整的见解赐予给你的。

第二断定自决,连个什么叫“摄一”都不知道,万法怎么“归一”呢?第三解脱自信,四大解脱当中的“本来解脱”如空室入盗。好的,你说一切都是空性,还不是心在觉知吗?你还是站在现前这个意识时空当中感受一切。不是禅宗讲解“脱落”和“爆炸”吗?连这么一点点起码条件都不具备,你说这还叫“解脱”吗?所以,可不是啥都没有的人可以讲解《三句精要》的。平常也有很多弟子都说他已经听过《三句精要》了。只是说你小时候上过学,现在我已经把《三句精要》藏文版翻译成汉文版,所以对照上面的文字,可能你没有什么陌生的字,你可能会读。但是真不能说你懂得了其中所有的一切道理,哪怕知道,可能也就是在上面一个再加一个,这个像不像,那个像不像?

亚青寺冬天基本上都是在百日闭关修顿超。有一次冬天过后我去见S师,S师说:“这一次有个老和尚,这些人平常的思维真的很丰富,他说他在修顿超时看见前面一个明点,明点中间有几个明点,但只是这些明点不是太对称,高矮不一,但他好像今天真看见了一个忿怒佛的头像。”上师问他:“怎么讲呢?” 他回答道:“因为大的明点可以当成头,里面的两个小明点可以当两个眼睛。只是不对称,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但也勉强可以说是他的眼睛,下面有一个明点勉强可以说是他的口,就是少了一个鼻子。要是中间再有一个小一点的就可以当成鼻子了,这就说明我看见了一个忿怒本尊的头像。”“哎哟,这些人真能想!”上师说。

很多人的见解就是这样堆积出来的。这是个“明”,这又是“空性”,他们两个又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一个上面加啊、加啊、加啊……这就是他的见解。当然完全不懂禅定的人,仅从这方面这么讲解,觉得好像很有道理。但要是从见解上讲,完全就原形毕露,什么都不是!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你刚开始步入修行,哪怕讲太多的事,我都不会太计较,毕竟你是刚开始修行,因此在修行等多方面不会有太多的经验。但是修到一定的时候,我就要开始辨别,哪一类叫闻思,哪一类叫实修。因此,要是没有一点点实修的味道,我一定会在中间止住你。好嘞,这不叫修行,我们今天是在讲解实修,请讲一些实修经验。讲这些理论的弟子可能很多都已经逐渐感受到了。好的!好好修,好好修!大概就是这样。

普巴扎西上师:好好修,好好修,真的需要好好修!

我今天下来主要是想把前面这些道理说一下,目的在于什么呢?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以及各地很多修行人都要铭记心中,我们当前有些地方可能错在了这些地方。要是往昔已经感觉到的,当然就没得说了。当然也有些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