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神识也会随之灭亡吗?

人死后会发生什么?

【经典介绍】《佛说处处经》,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佛教传入中国早期翻译的一部经典,里面论述多种事项,蕅益法师认为:“似律中杂杂人缘。”体裁类似于《佛说四十二章经》,但每段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

【经典原文】佛言:昔一人往难比丘言:“人死识念思惟所知皆灭,行道得定意所知亦灭,有何等异?”比丘报言:“俱灭,人死命尽神不灭,随行所生,但微弗成便,见所得不合,为善升天、为恶入渊,所以为异。”——《佛说处处经》

【佛经解释】往昔有人用此问题难问比丘:人灭亡今后,他的神识、念头、思惟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已经消失,佛学生修行,入定今后他的念头也消失了,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看下面比丘的解释,对方是想用这个问题说明,今生所造的一切,会跟着灭亡而消失,而比丘的回答,主如果从“识”始终在轮转讲的。

人死今后,念头虽然已经消失,从外面上看,他的神识等也不存在了,但实际上他的“神”并没有灭掉,从大乘佛教讲,人的灭亡只是“阿赖耶识”离开了我们现在的身体,“阿赖耶识”别名持业识,能持一切善恶种子,所做的一切善法、恶法,所有的起心动念都在此识具体地记录着,人的生计或者灭亡,也都记录在阿赖耶识里,灭亡今后,碰到人缘,就会再次投生,假如生前积德,就后生天,假如生前造恶,就会腐化饿鬼、畜生,甚至地狱之中,只不过这些轮回的本相,是人肉眼所看不到的。而修道者入定后,开辟聪明,就会离开轮回。

别的,要说明的是,佛教虽然讲述轮回,但佛法中所说的神识并不等于世间所说的“灵魂不灭”等,要知道神识等也都是一种虚妄,由我们的妄想执着而有。其实一切人生的现象都是业力感召,只是一种人缘轨则,死活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是代表死活的人缘果报关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被分手后怎么挽回前男友

被分手后怎么挽回前男友

自己的男友提出分手想挽回该怎么做?回前男友的时机和方法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怎么挽回前男友呢?冷处理前男友提出分手后,先从对方的心理想想,对方向你提出分手时,内心肯定有着明确要离开你的理由,而且已经做...

佛教故事:陌生的感觉

佛教故事:陌生的感觉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少年僧的故事 -- 陌生的感觉载着母女俩的船抵达茱山庵,老僧接待了她们。「谢谢老师父,这里是我...

前世人缘决定当代别人对你短长

前世人缘决定当代别人对你短长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学生在讲经说法,溘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落,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立场要虚心和气一点。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诗曰:水能洗垢火烧空,贫富贤愚贵贱同;除粪尼提生五百,出家证道石身通。释迦佛陀在印度忄乔萨罗国舍卫大城的祗园精舍说法的时候,很多有善根的众生,都得到解脱。当时有一个四姓中最下...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一、1、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份努力,一份用心,都是增上缘。2、在奔向成功的路途中,总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一千个放弃的理由。很多时候,胜利者的根本法宝,不是能力,甚至也不是智慧,而是信念...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男孩突发疾病成驼背,看见他后竟痊愈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男孩突发疾病成驼背,看见他后竟痊愈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其子娶妻后,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儿媳九月怀胎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全家举行了隆重的庆贺诞生仪式,取适合种姓的名字,以各种饮食精心喂养。孩子渐长,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