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刺痛了对方的心,对方起了怨恨,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言语方面要非常注意。古人讲,言语,这三寸之舌正是祸福之门,假如不留意,往往种下了祸根自己还不知道,对方怀恨在心,他有一天报复,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讲的兄弟之间,言语要互相恭敬,互相能够容忍对方的过错。往往言语不谨慎,是因为看到对方的过失,所以就口无遮拦,一下子指出对方的过失,批评得很严重,这才会起怨恨。兄弟之间如此,五伦关系当中都应该如此,你说父子,父子之间言语也要注意,不能够出语伤害父子之间的感情。君臣这是讲领导与被领导,上下级之间也要注意讲话。领导对下级要和蔼,下级对领导要恭敬,有和蔼之心,有恭敬之心,当然言语上面自然就懂得善用词汇,不至于互相有不妥当的言语。

还有夫妻之间,现代社会,夫妻之间的口角非常严重,可以说很难见到一辈子没有吵过架的夫妻。大多数的这些口角,都是起于言语不能容忍,不能够小心,导致刺痛了对方,结果互相的吵架,演出很多悲剧。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古人讲要常常对人要宽容,要能够宽恕。你看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能够一生奉行的?孔子就教给他一个字,就是“恕”,宽恕的恕,对人要多一分宽恕

,少一分苛求。古人常常提醒我们,责人不能够过严,应该怎么样?“用责人之心责己,用恕己之心来恕人”。批评别人,你把批评别人的心调换过来批评自己,要严厉;对自己往往是很宽恕、很纵容,你把这个心再调回来,对待别人要多宽恕,自然就不会有怨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主地神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主地神

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主地神摩竭提国,又名善胜国,昔日帝释天主释提垣因与阿修罗交战,阿修罗一枪刺在山峰上,山峰流出甘露,甘露就流到这个国内,所以这个国内的臣民都行善,没有刑法。最大的惩罚,就是把犯人送到...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屠受恶报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屠受恶报

屠受恶报【译文】屠户许方,他屠宰毛驴时,先在地上挖一个深坑,坑上盖一块木板,在木板上凿了四个孔,把驴的四条腿插入孔中。当有人来买驴肉的时候,便随其买量的多少,用开水浇在驴身上,使驴毛脱落,肉也半熟了...

佛教因果故事:一个邪淫者的自白:面目丑陋、低贱卑劣

佛教因果故事:一个邪淫者的自白:面目丑陋、低贱卑劣

这是一个过来人的心声,可以说大梦初醒、切肤之痛。全文字字含泪、句句带血。可以说是写透了、写绝了。可惜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他身在何方,现在过的怎么样。素昧平生,只能在此祈愿他越来越好。邪心邪性之人必...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二十四回 拜婆施罗船师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二十四回 拜婆施罗船师

第二十四回 拜婆施罗船师善财离开广大香国,余香缕缕,盘旋鼻根,久久不散,盈盈香气,感其意识清新乐滋滋的,往楼阁城前进。然而,道路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有曲有直,有险有夷。想到参访善知识者,寻求净化世间...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有学习佛法的必要吗?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有学习佛法的必要吗?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有学习佛法的必要吗?为什么? 问:每个人都有学习佛法的必要吗?为什么? 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佛法。为什么这样讲呢?比如像我,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肯定不需要,因为我已经毕业...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乐师的巧智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乐师的巧智

乐师的巧智从前有名乐师,能够演奏种种美好的音乐。有一次,他向富翁要一头牛,但富翁并不想给他,故意出难题说:「如果你能昼夜不停地演奏,如此一年的话,我便送你一头牛。」乐师回答说:「可以。」又说:「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