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一度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从而以讹传讹,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

其实,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悄悄偷喝了几口酒,以为能瞒天过海,神仙也难知。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承认,于是济公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这种特别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故不可乱学表面行为。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劝诫后学者。

万万不可随学,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为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此外,明朝还有另一位和尚,也是为了救逃到寺庙里的难民,在山贼面前吃肉喝酒。当时,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释放那些人。于是他气定神闲地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面不改色,而且坦然自若。山贼见了为之一惊,鉴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见,为了饶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汉地有些大德的传记中也有,但这不是普遍的行为。而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并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这些高深之举。藏传佛教对戒律的重视程度,来藏地求法的人应该知道,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许做超凡的行为。若是极个别人做了的话,也许他确实有这种境界,也许没有。

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则,明明什么境界都没有,却装模作样、无恶不作,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印光大师: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六 劝注重因果甲 明因果之理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

成功挽回男友策略 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挽回男友策略 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现在十几亿的人口,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那是一种缘分。两个陌生的人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不懂得如何经营爱情,就会慢慢的产生隔阂,也会发生争吵。次数多了以后,就会有一方提出分手,对于相爱的两个人来说...

达真堪布:做了善事,为什么却得不到功德和利益呢?

达真堪布:做了善事,为什么却得不到功德和利益呢?

达真堪布:做了善事,为什么却得不到功德和利益呢? 戒体者和无戒体者做功德、做善事的结果不一样,如果相续中有戒体,然后去做善事,功德非常大。我们每天都在念、都在做,但若是相续中没有戒体,相续不清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那里没有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那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将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纠察师看到以后就责骂他道:岂有此理!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这位吐痰的禅师又再咳嗽了一下,对纠察师说:请您告诉我,虚空...

狐狸与狼崽子

狐狸与狼崽子

阿凡提一进家门,气冲冲地对爸爸说:爸爸,刚才百户长的儿子骂您是一只非常狡猾的老狐狸。没关系孩子,让他说去吧,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狼崽子。阿凡提的父亲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怎么没想起来呢?爸爸,等饭做熟之前...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利益和贪婪蒙蔽良知,姚明公开拒绝鱼翅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利益和贪婪蒙蔽良知,姚明公开拒绝鱼翅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保守估计,每年要有1亿条鲨鱼会为鱼翅捞饭、燕翅鲍这些昂贵菜肴付出生命的代价。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来停止对鲨鱼的捕杀,否则未来鲨鱼数量的前景将是很可怕的。联合国相关官员对此在网上发出了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