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一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略解【圣一法师】(三)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十方众生闻极乐世界有如是功德,应当发愿生彼国,一生彼国,得与一生补处菩萨,不退转菩萨,大小二乘圣众共会一处,得益良多,何况亲近阿弥陀佛。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金刚经云: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此经亦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指无贪、无嗔、无痴等善根,烦恼不生,般若生,故名善根。福德指布施、持戒、禅定三种福。

如唐朝张善和,屠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十头,作人言曰:汝杀我。善和告妻,急迎僧为念佛。僧至、谓云:经言: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至心具足十念,称阿弥陀佛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生极乐世界。善和云:地狱至急,不暇取香炉矣,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厉声称佛,未满十声,遽言:佛来也,与我宝台。言讫而终。此乃前生具善根,今生得遇善知识与及信念具足,乃生西方岂偶然哉。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十六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观此文,心念佛,心忆佛,心想佛,一也。

心想佛;是十六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三十二相,故名是心作佛,是心是法界身,则名是心是佛。心内修观,观成相现,是名心想佛。

心忆佛;是楞严经,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忆佛者,念念要见佛也。

今经执持名号,心为能执,佛号是所执,除佛名号,心无余物。如是一心念佛,妄想自然抛弃,佛号与心相应,念佛得一心,不为妄想所乱,故名一心不乱,或一日得、或二日得、或三日得、或四日五日六日至七日然后得一心不乱。

复次念佛整一日一心不乱,整二日一心不乱,整三日四日五日六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乃至一年一心不乱,则三昧成矣。

论语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学生、惟回做到三个月一心不违仁。所以吾人要著力念佛,一串佛珠一百颗中,有一妄想生,则不算数。回头再著力念,念到一串佛珠无一妄想杂其间,则名一串佛珠一心不乱。一心无妄念则名善根因缘。

念佛名号,即念佛功德,佛号含无量功德,念佛随喜佛功德,佛功德入我心,(故名念佛一声,福增无量。)佛功德在心,则宿业消除,(故云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斯则名福德因缘。念佛具此二种善根福德因缘,则水清月现,镜清像现,心清佛现,其人临命终时,弥陀及圣众现前时,汝心莫颠倒,所谓我不愿去,临阵退缩,是名颠倒,或我想生天,或我想来生做国王,做大富翁,留恋红尘,不肯出离三界,是名颠倒相,或留在娑婆行菩萨行,自未得度,欲度人者,皆颠倒相。

此经教人修行,始则一心不乱,终则一心不颠倒,有始有终,有本有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世尊对舍利弗讲:我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如是等种种利益,若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天雨宝华,奇鸟说法,风树助道,诸上善人,一生补处。我只能用言语说,若欲亲历其境,亲预其事,则要发愿往生彼国土,乃获实益。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舍利弗,我今为汝赞叹弥陀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利益有情。不可思议功德者,即佛功德也。汝等应当见贤思齐,常随佛学。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不但我赞叹弥陀,佛佛皆赞叹极乐。东方虚空有无量恒河沙国土,诸佛皆在其本国,出广长舌相,说真实语,对其国众生说,汝等当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利益有情,一切众生往生其国,皆获不可思议功德,而不退转菩提,是故一切诸佛护念此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佛道同,诸佛功德惟佛能赞,所以六方佛皆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对其国众生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利益众生,若有人往生其国,皆获不可思议功德,皆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一切诸佛皆护念此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护念文)

众生有三种,一、邪定聚,二、不定聚、三、正定聚,若人入正定聚,则为诸佛护念。

佛性有三种,一、缘因佛性,二、了因佛性,三、正因佛性,随具一种皆可成佛。

舍利弗,有善男女等,闻是阿弥陀经,受持读诵,解义修行,一心相应,则净土现前,了唯心净土,属了因佛性,法华经: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及闻诸佛名者,八识田中,下佛种子,今生及当来必见佛得度,法华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乃缘因佛性。

地藏经佛告地藏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所以有闻法种子,念佛种子,属缘了二因,助显正因,佛性则发菩提心,皆为一切佛护念,皆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试着勇敢一点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试着勇敢一点

试着勇敢一点勇敢需要锤炼,它是我们将智慧锻造成像钢铁一样坚硬的东西。所以,真正的勇敢者,不是莽夫,他必须有头脑,是在事物发生最危机的关头,以压倒一切势力,机智果断地站立出来。就像撕破云雾的太阳,亮出...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

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讲道德,佛教最主要的是重视实践,重视修行。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

禅宗小故事:要眼珠

禅宗小故事: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道: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云岩禅师回答道:你说说看!洞山不客气的说道:我想要你的眼珠。云岩禅师很平静的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素食文化】我吃素两年的体验

【素食文化】我吃素两年的体验

1 没吃素前,我上厕所,经常要半个小时才能完事。两年吃素下来,现在上厕所也就五六分钟,偶尔吃辣了才会稍微长一点点。2 没吃素前,我上厕所如果是坐的那种还好,要是蹲坑,蹲完站起来经常眼前黑一会儿才能恢...

禅者之意不在茶

禅者之意不在茶

茶和禅的关系从来都是十分密切的。茶最早的时候就是作为一种能帮助人修心静思的饮品出现,以茶助禅,进而有了禅茶一味的说法。身为绿茶,径山茶的名气可能远远比不上龙井或者碧螺春,但要细说起茶叶背后的历史文化...

沈家桢:(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

沈家桢:(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

(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这个问题,是我读《金刚经》时所产生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而大乘经典都是以菩萨为听法的主要对象,例如《华严经》和《圆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