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很简单地判断一位善知识?

佛陀关于舍贪的清净教诫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教我们怎么样判断一个善知识,佛陀对于这种比丘,即将面临住持正法,统理大众的责任,身为一个领众修行的善知识,他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他必须“循方乞食,舍其贪爱,成菩提道。”循方就是一家一家、有次第,不能选择性的去乞食,就是说这个人贪爱的烦恼要轻薄。作为一个善知识,他的贪爱要轻薄。

第二,他“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他对今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人生过客,透过今生来成就来生的理想。

所有的善知识,不管是修密宗、禅宗、净土宗,什么宗都没关系,修的法门会不一样,但是善知识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相貌,他的人生一定是内因缘带动外因缘,以愿力主导生命。愿力的相貌是无所求,随缘,一个活在愿力的人,人生是活在未来,不把今生看得太重。目的是透过今生实践来生的功德,所以他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的心住在来生,为了未来而活,所有的善知识没有例外。也就是说善知识是“但有所愿,无有所求”。因为有所求就是攀缘,活在外因缘,便是活在生死业力。怎么样是善知识呢?这是很简单的判断方法。

善知识的修学对今生是完全随缘尽份的。因为他只有愿力没有攀缘,这是佛陀说的,所有的善知识没有例外。他一定是用愿力来主导他的生命,而不是由他的业力来引导他的生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日一顿汤,胜似开药方

一日一顿汤,胜似开药方

  一日一顿汤,胜似开药方    正确的煲汤方法  1、选料要鲜,用料要广:煲汤的原料一定要新鲜,绝大多数食物如豆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都能作为汤的原料和配料。2、制作要精细、冷水下锅。3、原料...

五位神奇的女素食运动员

五位神奇的女素食运动员

众所周知,在向世界传递有爱心、同情心的素食生活方式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阻碍。特别是,你从哪获取营养?你还怎么能玩运动?对我们来说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奇怪,因为在接受素食生活方式以后我们感觉很受用...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取一个和解的姿态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取一个和解的姿态

取一个和解的姿态老子,儿子,孙子,一个厂子。事业发达,生活幸福,可是,人们却有很多的闲言碎语。有人说老子:傻不傻啊,一份产业交给外人经营,别看现在恭恭敬敬,谁知他安的什么心,等你真的动弹不了时,哼哼...

佛教创始人的原名以及其去向

佛教创始人的原名以及其去向

佛教是我国被广泛流传并且多年经久不衰的宗教文化之一,在我们国家的流传期间可谓是对于我们国家的政治亦或是思想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对于一个宗教文化进行了解的时候,最首要的还是要从其创始人...

达真堪布:净土和地狱是自心显现还是另有空间?

达真堪布:净土和地狱是自心显现还是另有空间?

达真堪布:净土和地狱是自心显现还是另有空间? 问:清净刹土和地狱是我们自己心的感受显现,还是另有空间?达真堪布答:是自心的显现。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空间里,肯定有地狱的众生,也肯定有佛菩萨。对佛菩萨来...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二十六节 蜈蚣俯首 听说皈依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二十六节 蜈蚣俯首 听说皈依

第二十六节 蜈蚣俯首 听说皈依当释迦世尊在世的时候,优楼频楼迦叶,用毒龙烧世尊,提婆达多用醉象害世尊,结果毒龙醉象,皆不能损害世尊,反而驯服不动,当时弟子们问佛,为什麽毒龙等不能害佛陀呢?世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