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法师:广学经论就一定能获得智慧吗?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文是说,现在一般的出家人,都是超越次第而修学,修行既然失去次第,根本无法入道。说到这里,我就感慨很深!现在大多数的出家人,尤其是知识份子,一出家之后,就广学经论,为了要讲经说法,一心一意想得到智慧。那里晓得修行人如果不通达戒法,严持净戒,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定力和真正的智慧呢?

想起以前,我在台北东山书院办学的时候,刚开学,我正在排课程表,来了这么一个人,他是个大学生,就站在旁边,看到我排的课程表,很不满意的就讲了:法师!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想学经学论开智慧,以便将来作法师,您怎么都教我们这些沙弥律仪、遗教经,做什么呢?

哦!我也讲了:你要是没有先学戒律,基础不稳固,你不会讲经说法还好,对佛法还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如果你会讲经说法了,但你对戒律不清楚,戒行有疏漏,人家看你的言行不一,不会再听你讲的,甚至还加以批评,那佛法不是因你的影响而受到伤害了吗?我这样一讲,他才服气的说:我赞成法师讲沙弥戒。他是我的学生,刚开始不懂这个道理,说明白了他就懂。

可是后来,有一位大法师,从外国留学回来的,到我的佛学院,看了课程表。当时就批评我:你怎么开这些课程呀?应该多开些论典之类的,才会有智慧,以后也才能讲经说法呀!我一句话也没有辩解,只说:等将来您老人家自己办佛学院的时候,才照著您的理想去办吧!

后来,他接办我的佛学院,照著他理想的课程表去办,结果弄垮了。所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研究戒律、没有看过《十诵律》上面的这一段话,才敢那么狂妄!依照佛的制度,也是因戒生定,由定发慧的呀!如果没有先学戒,正定与正慧也无由生起。这就好像造三层楼阁,下面的基层不要,只要第三层,造得起来吗?所以这里说:入道无由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学佛出家的人,必须遵照佛陀的教诫,依三无漏学的次第修学上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泡沫般的美丽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泡沫般的美丽

2.泡沫般的美丽从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这一天,有一男一女在园内烧香拜佛。那个男子是城中一个大臣的儿子,名叫畏间;那女子是个漂亮的女人,名叫上金光首。这两个人被彼此吸引,在拜...

美国超人的领悟: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

美国超人的领悟:学会转弯也是人生的智慧

当年,克里斯朵夫·李维,是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然而,1995年5月,正当他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之时,一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他意外坠落马...

办公室怎么布置招财呢?

办公室怎么布置招财呢?

现在的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可能有很多人都会在某些行业之中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能就会有很多企业和公司的负责人想要请到一些专业的风水师,为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个更加明确的风...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南亭法师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121愿酸甜苦辣,皆是味。我们若受味时,对这些世间的味,我们也要生厌弃心。应当随时发愿,愿一切众生与我,皆要得佛上味,...

做人的佛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做人的佛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坏花瓣的美丽和芬芳一般,仁者随缘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于他物之中。禅语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地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七节 佛头著粪 又遭奇辱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七节 佛头著粪 又遭奇辱

第三十七节 佛头著粪 又遭奇辱活佛在自己房中休息了一天半,静坐入定,他们看活佛已经有一天半的时间不动也不食,弟兄们都起了同情心,去推他喊他,送饭给他吃,活佛不但不动,鼻孔中连呼吸气也没有了,就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