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8.出世与入世

出世与入世

有人总是问:「佛教是出世?还是入世的呢?」诸位也许会很直率地回答说:「它既非出世,亦非入世;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工作!」这回答对不对呢?我想在回答之前,还是先把基本的定义厘清再说;否则连前提都弄不清楚,如何能有明确的结论呢?

现先来定义:何谓「世」?世就是指现形变化的世间。然依佛法而言,一切世间变化,不出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因缘果报的原理。人生一切运作,从不能离开因缘果报的原理;即使学佛修行、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成佛度众生,都离不开这个铁则。于是对于「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我们可分四点讨论:

一、不出不入:从理论来讲,本来就没有出入的可能。既然一切都不出因缘果报的原则,那么如何能「出」呢?而出既然不可能,那么入更不可能;因为所谓「入」,是指原本在外,再转入内。因此说出说入,皆是无明戏论而已!

二、有出有入:但从事相上说,学佛修行将有出也有入。(一)、出迷入悟:世间众生本来就有很多迷惑、烦恼;而学佛是为了出离世间的迷惑、烦恼,以求进入觉悟、解脱之境界。(二)、出情入理:世人的迷惑,主要为被情所迷,而见不到诸法的理;故次当从情里跳出来,以便公正、客观地悟入至理中。(三)、出染入净:所谓染,依佛法而言,即指邪见与烦恼也。既然要学佛修行,当然是希望自己的邪见与烦恼,能愈来愈少;心中能愈来愈清净,此是就个人而说的。如就整个世间而言,佛法常称此世间为「五浊恶世」,意指这世间有种种的污染:如环境污染、社会污染、人心污染等。我们希望大家都来修行;共将此娑婆国土,变成极乐世界。(四)、出凡入圣:现实的世间,总是多凡夫;即自己是凡夫,别人也是凡夫。我们希望透过修行的训练,使自己和别人,都能从凡夫,先慢慢转为贤人,再进一步转为圣人。以上是从世间事相说的,因还有分别取舍,故称为有出有入。

三、先出后入:若从「行」位上讲,是先出后入的。因为所谓「出迷入悟」、「出情入理」,都是先有出才有入的。这也是说,学佛之初,必先将自己从习尚的世间观念,从纷芸的人际关系中跳脱出来,才能冷静客观地去觉悟出诸法之理,也才能确认自己该走的方向。如此再回到人世间时,便不会再迷惑。学佛之所以被很多人认定为出世的,乃为它必须经过出世的历程。然此之出世,是出凡俗之世、出无明之世,而非出因果之世。

四、即出即入:这是从「果」位上讲的;当我们以这套系统修行到最后,便将成就此「即出即入」之境界。何谓「出」?盖一切世间的境相,乃从分别心而有;而修行到最后,无功用心现前,则居一切时、在一切处,皆是无所用心,故称为「出世」。然为何又是「入」呢?因为心虽已寂静涅槃,可是身却还在人间,一样要吃饭、睡觉。甚至随缘在人间,作弘法度化的事业。

佛法常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烦恼,出三界去;然出三界后,又到那里去了呢?是否到第四界去?其实非在三界之外,别有第四界。所谓「出三界」,是已无三界中的烦恼罣碍,而非别有第四界可去。禅宗常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寂而言,曰出世,然就照而言,则称入世。或曰:「真空妙有。」就真空而言,曰出世;就妙有而言,曰入世。这是我们修行的最后目标:即心物、出入之大统一。

此「即出即入」,如对照于最初之「不出不入」;则为理上本来是不出不入,故证上才能成就即出即入之果位。然还必得经过「有出有入」、「先出后入」的修证过程。如果我们对以上的架构,已有清楚的了解;则不管说佛法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我们都能了无余惑。否则说出世,就不知道该出到那里去?于是或出到魔道去了,或出到神经病里去了!说入世,亦不知当有「先出再入」的程序,于是一味地强调入世,则只变成恋世与媚世而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睡觉前可以念佛吗?

睡觉前可以念佛吗?

睡觉前可以念佛吗? 问: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答:「阿弥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号,其实佛就是人,因为他慈悲又有智慧,故称为佛。念佛是为了警惕自己,让自己有如佛一样的慈悲,和像佛一样有...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猎人与猴子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猎人与猴子

獵人與猴子心中有大愛,才有明朗、溫馨的人生。大愛就像溫暖柔和的陽光,普照大地眾生。有一則童話故事是──一個小山村裡,住了一位年輕獵人,他天天到山裡打獵,對動物們的驚慌恐懼、痛苦掙扎,總是無動於衷。某...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利己利人的观音力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利己利人的观音力

利己利人的观音力妙心寺的生活信条提倡:"让我们感谢自己被赐予,积德报恩吧。"人不是自来的生命,是赐给的生命。有父母之恩,国家之恩,自然之恩,社会大众的劳动之恩,沾沐其恩而有生,所以要积德报恩。为社会...

三招告诉你挽回前男友分手四个月应该怎么挽回

三招告诉你挽回前男友分手四个月应该怎么挽回

很多时候,女人在失恋后都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挽回事情:不断地打电话骚扰对方,一直纠缠着对方不放。更激烈的还会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威胁对方。这样真的只会让前男友离你越来越远,怎么...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七)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七)

认人为兄喻原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 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快乐的处方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快乐的处方

快乐从前有个国王,他的国家非常富有,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平安无事。按理说,这个国王应该感到很满足了,他什么都有了。可是,他却有块心病时时悬在心头:没有儿子。没有儿子也就意味着他的国家后继无人,眼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