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理 尽量给出走的人留一盏温热的茶

佛教禅宗思想秉持的是大道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所以大部分的佛学哲理都是靠一些行为进行点化的。发展到现在,对于佛学哲理除了行为点化之外,其实还发展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那就是行为点化。今天想要与大家进行分享的是与一盏茶相关的佛学哲理故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前的民国时期都一个富商,他从青年时期便开始修习佛法、秉承戒律、行善布施,并且时常对自己的下属家庭关怀有加,也因为此事得到了方圆十里的赞叹。富商麾下有一个非常忠实的部下,时常帮助富商一家做经营生意,为富商赚了不少的钱。作为回报,富商每个月都会将相应的米粮和其母亲的药材送到工人的家中。

后来因为母亲病重,工人实在没有办法再为富商工作,便辞职回家照顾母亲,而富商和工人也在没有了任何联络。就连后来其母亲去世已久之后,富商想要重新聘请工人都遭受到了很坚定的拒绝,这让富商很是不解。

后来与富商较好的禅师听闻了此事,随手在杯中倒了一杯热茶,放在暖炉旁之后便拉着富商去冰天雪地之中走了一遭,回来的时候将出去时所倒的茶水递给富商,竟然还是暖的。富商看着手里尚暖的茶水楞了一会,突然大笑出声,将茶水一饮而尽,从此也再不提起想要重新聘请工人回来的事情了。

这个佛学哲理故事其实是想要告诉我们,人走茶凉虽是人世间的常态,但是也却让人寒心。没有人不希望冬天自己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走前的茶水仍然留存着温热,自然也不会有人不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在合约断裂之后再无任何回报就是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

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

中印度之国宝--马鸣祖师 公元一至二世纪,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师,人们尊称他为「马鸣菩萨」,他对大乘佛学起了开端的作用。 他本学婆罗门教,擅长音乐及诗歌,声誉很高。后归依佛法,拜胁长老为师。胁...

[拉珍文集] “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

[拉珍文集] “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

“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拉珍最近有位行人写信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原则的问题,他说“金刚上师对弟子有四明行、四暗行的考验,要达到怎么样的师资道量(金刚力)的金刚上师才能有资格对弟...

《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译者:宋西天三藏法师法贤·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走小路的人你走在大路上想到的事,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你穿越在小径想到的事,别人却不容易发现。因而,你获取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可是,我们有谁愿意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而去走那些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呢?事业的拥...

长者施报经

长者施报经

长者施报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长者名给孤独。来诣佛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佛告长者。若复有人以上妙饮食。如法布施。或自手施。或恒...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沈世宁居士往生记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沈世宁居士往生记

一九九三年农历六月十一日下午六时,沈世宁老居士在普陀山杨枝庵安详坐化。沈老居士晚年,体弱多病。一九九三年春,自知住世不久。因上海尘坌喧杂,多诸愦闹,遂决定选择普陀山为舍报之所。一九九三年农历五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