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教哲理故事 启发人的思维

纵观千百年来,历史下有无数宗派在消逝,从诸子百家的时代至今,存于现在比较完整的是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一些道教哲理故事传播甚广,下面给大家科普一番!

一、庄周梦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在梦中见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快乐无边,一直在不断游离着,忘却了自身乃是人。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在梦中醒过来,原来这只蝴蝶就是我自己。由此,很多人一直疑惑庄周梦蝶想阐述的是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在于思维和想象力的散发性,庄周可以是蝴蝶,也可以是人,这就是一种思维的转换模式,如同道家的上善若水理论,我在哪,我便是什么。

二、金子和泥碾

从前有一名道长,他座下有一个弟子。

有一天,他问弟子:您觉得金子好,还是烂泥好?

弟子:当然是金子啊!

道长笑了笑:如果你是一颗种子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教的心境变化如何通过多角度磨砺,换位思考,找到万物的作用和道理,不要一直站在原生的角度看问题,试着站在多个层面理解问题,很多事情都会明朗,那么自己离所谓的自成之道不远矣。

三、道教目的

众所周知,道教哲理故事是为了打开人的智慧大门,宛如一把钥匙。道教教义的目的,是追求长生,而不是空乏的理论基础。这些所谓的清静无为理论,都是先人通过智慧换取的结果,需要每个人去实践过,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直走先人所走的路。

所以,道教哲理故事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启蒙,在我国的一些教育行业方面也有一些著作被列为启蒙的思想学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简体注音|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莲唤恭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洗心得慧—法云

洗心得慧—法云

洗心得慧法云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象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父母索...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狂生遭雷殛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狂生遭雷殛

狂生遭雷殛我乡有一人,叫罗吉亭,是读书人,性情轻狂,不信因果,常以僧道无缘的许多话,写贴四壁,专作辟佛教道教的文章,发挥韩愈欧阳修的话,虽穷极无聊,依然不觉悟自己的错处。民国初年,借住荣州吴家寺教书...

《学佛群疑》02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学佛群疑》02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  西汉班固的《西度赋》,有「阗城溢郭,旁...

喜好杀生  果报惨烈

喜好杀生 果报惨烈

众生所造之恶业,有些来世受苦,有些今生受报应,即便是经过千百万劫,所造之善恶业也不会消失。上海有个王某,平时很喜欢吃龟肉,但他的吃法与别人不同。一般人杀龟时,一刀将龟首砍掉,龟在短暂痛苦挣扎中死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咤拉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咤拉

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吒拉巴答吒拉(Patacara,古译:波吒左啰)是沙瓦提城(Savatthi)某位大富商的美丽女儿,[1]当她十六岁时,父母亲便将她幽禁在一栋七层高楼的顶楼,派了许多守卫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