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诵五菩萨心咒,可得美丽相貌,可得大智慧,可增无尽财富

得美貌智慧,常诵五菩萨心咒

修此五位菩萨心咒,可得美貌,可得财富,可得人心,可消除障碍违缘,可忆起前世,可往生成佛。

一、观音心咒

唵(ong)嘛(ma)呢(ni)叭(ba)弥(mi)吽(hong)

功德略说:

1.仅诵一遍即获无量功德

2.诸佛菩萨云聚、天龙夜叉等守护

3.获得辩才、智慧、慈悲、圆满六度

4.令众生见闻接触皆得不思议利益

5.成就三摩地

6.往生净土

7.清净业障、消除违缘

8.消除疾病

二、绿度母心咒

嗡(ong) 达(da)咧(lie) 都(du)达(da)咧(lie) 都(du)咧(lie) 莎(suo)哈(ha)

功德略说:

观世音菩萨帮助众生离苦,现出绿度母形象,常念绿度母心咒,能断轮回病苦之根源,免除一切魔障,也能够去除瘟疫种种病苦,消除世间一切灾难,增长寿命、福慧,凡有所求无不如愿灵应如响。

三、作明佛母咒

嗡(ong)咕(gu)噜(lu) 咕(gu)列(lie) 啥(lin) 梭(suo)哈(ha)

功德略说:

对现代人来说有下列情況,不论男女都可选择受持咕嚕咕咧佛母密法

1.本身犯邪桃花者

2.要脱离男女感情恶缘、或改善男女相沖相克之命者

3.想化解外遇、婚外情者

4.子女叛逆不听话、或父母与子女命中相克者

5.人缘很差、惹人怨者

有一仁波切曾这样说过:「在西藏咕嚕咕咧佛母法之广大灵感,就如同汉地修准提佛母法一样的广大灵感……」

四、准提咒

南(nan)无(mo)飒(sa)多(duo)喃(nan)三(san)藐(miao)三(san)菩(pu)驮(tuo)

俱(ju)胝(zhi)喃(nan)怛(da)姪(zhi)他(tuo)唵(ong)

折(zhe)戾(li)主(zhu)戾(li)准(zhun)提(ti)娑(suo)婆(po)诃(he)

功德略说:

佛在祗园会上,因哀怜众生,易堕三途而说,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不拣净秽,但至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福寿无量,令现世得无量福,凡所求,无不称遂,如如意珠一切随心,功效很大。

五、尊胜佛母心咒

唵(ong)普(pu)隆(long)娑(suo)哈(ha)

唵(ong)阿(a)弥(mi)达(da)阿(a)优(you)达(da)底(di)娑(suo)哈(ha)

功德略说:

1.此尊胜佛母是主长寿及净障的女本尊。

2.听闻此咒之有情,永不堕恶趣。天神亦不堕畜生道。

3.洗身、穿净衣、受八戒,并持此咒一千遍。即使应命尽,亦能延长寿命,净除无明障,消除疾病。

4.在动物耳边持咒,令闻者,最后一生为畜生。

5.重病临终前,闻此咒,消病障,不堕恶趣,往生净土,不再胎生。

6.持咒二十一遍,吹气于芥菜子上,洒于重大恶业有情皮肤或骨头上,有情立即脱离恶趣,转生善道。

7.将咒放于塔内,屋内,屋顶幡旗,或身上,触影及风吹,皆除恶趣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善则升阳,经常行善积德之人,气场运气会不断提升

善则升阳,经常行善积德之人,气场运气会不断提升

恢复真髓之修善积德中医讲三阳开泰,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提要:谈“善”论“恶”是宗教中的永恒话题,但...

蕅益大师: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七

蕅益大师: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卷第七】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戊二、明诵咒治习二。初结前。二正明。己、今初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认识自己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慧律禅师人这一生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的智者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门上留下了这样的警训: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自知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活不明白,不明...

我持楞严咒的感应

我持楞严咒的感应

我持〈楞严咒〉的感应 比丘尼 恒茂 文 二○○二年八月廿日,因为法界圣城发生六人集体中毒事件,使得这个平常的日子显得不寻常了。当时这些病情轻重不等的病患,被救护车分别送往三家附近的医院急诊。中毒发生...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这些都是发生在玄奘之前的故事,玄奘到达迦湿弥罗的时候,虽然当地的佛教已不如当年那般兴盛,但依旧保留着由世友等五百高僧编写集结的完整佛经。这一点对玄奘来说非常重要,就好比给了他一次在正式前往最高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