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法师: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这一章,释迦牟尼佛训诫我们,情欲像一团火似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欲火烧死的。

佛言,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夫为道者,夫,是个文言文的发语词,这个的意思。为道者,就是修学佛道的人,面对情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说一个譬喻,如被干草,火来须避,被,同披,好像身上披著一件用干枯的草做成的衣服,是不能碰到火的。如果一碰到火,必须赶快逃避,不然就会被燃烧了。

这个譬喻,是说我们身体内在的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以及意识,和外在的境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不同的感受。当眼睛看到外面的境界(佛法把所有的外境都称为色法);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所闻到的香味(气味有香的或臭的,佛法通称为香,香的叫好香,臭的叫恶香);舌头所尝到的是五味(酸、甜、苦、辣、碱);身体所接触的,冷、热等种种的触觉;还有我们的意识,所存在的法境。(我们所看到的六尘境界,在我们的意识里面所留下的影像,称为法。)我们一个人整天从早到晚,就是六根缘著六尘,生起六识,在这个当中,每天就是在六尘五欲的境界中打滚。可见我们一辈子,身心与外面的环境,一直相应、打交道,没有休息过,这是一般的现象。

但是,这里经文所说的六尘中的色,是指男女之色。有句俗语叫干柴烈火,就是形容男女之色的。而明代蕅益大师曾经把六根譬喻为干柴,六尘譬喻为烈火,干柴和烈火碰在一起,会出问题的,所以本经说如被干草,必须小心、远离。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我们一个修学佛道的人,不但是出家的,包括了在家人,佛的四众弟子,有了五欲、情欲的境界现前的时候,就要把它看成是猛火一样的。在我们修持还没达到身心俱空的境界之前,换句话说,我们的修持功夫还没有到家的话,只有采取一碰到色欲境界的时候,就必须跑得远远的,不要去接触它,才不会生起麻烦。

其实,要避火,如果进一步把身上所披的干草衣服拿掉──时时观照我们的内心,把色欲的念头连根断除,不是可以很自由自在地面对现实,所谓海阔天空任遨游,那是毫无障碍的!

过去,我曾经说过,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名叫白乐天,他另外有一个名字叫白居易。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曾经在杭州当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县长)。有一次,他在假日跑到秦望山去拜访道林禅师,这位禅师不是住在寺庙里面,而是住在树顶上,好像鸟儿搭了窝一样,人家也不知道他的法名,都称他为鸟窠禅师。

白居易太守见到鸟窠禅师就说:

师父啊,你为什么不住在庙里,却住在树上呢?真是太危险了。

接著,白居易又说:你住在树上,要是不小心跌了下来,可能会连生命都送掉的。

鸟窠禅师说:我的太守啊,我在这里不算危险,你太守比我更危险哩!

为什么我更危险呢?

在古书上说:薪火相交,色情不止,这话你大概也知道吧!主要的我要告诉你,你每天在官场当中,为名利所包围,总是为了它在那儿奔波、应酬,要是不小心,就会摔倒,不是比我更危险吗?

我为什么要把这故事引来告诉大家,因为本章经文,说到如被干草,火来须避,而禅师说白居易在官场名利中打滚,虽然高官厚禄,但是薪火相交的,一旦摔下来,那是更危险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吕颂贤:早已皈依佛教 食素十几年

吕颂贤:早已皈依佛教 食素十几年

香港影星吕颂贤在博客中坦承自己已经皈依佛教,并且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素食。不少明星都是素食主义者,香港影星吕颂贤也是其中一员。他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今日他在博客中写下《迎接佛诞...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观音菩萨念佛在念谁?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佛印与苏东坡的故事:观音菩萨念佛在念谁?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

比较才有了鉴别

比较才有了鉴别

比较才有了鉴别没有比较的事物是无法鉴别它的好坏、美丑、善恶、真假的,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名叫波遮梨国家。这个国家有史以来,从没有鸟类生活过,当地人也不知道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

保靖县两条黄金茶生产流水线建成并投入运营

保靖县两条黄金茶生产流水线建成并投入运营

12月3日,保靖县两条全自动、清洁化黄金茶生产流水线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该县茶叶生产正式进入“流水线”时代,开始向国际茶叶生产QS标准迈进。该县新建成的两条黄金茶生产“流水线”,分别由湖南保靖黄金...

达真堪布:呼吸时候怎样观想?

达真堪布:呼吸时候怎样观想?

达真堪布:呼吸时候怎样观想? 问:自他想换跟三特加行九结佛风的观想正好是相反的,一个是吸众生的业障,一个是排众生的业障,平时呼吸的时候观想以哪一个为主呢? 答:呼自己的业障,吸众生的业障,这二者也...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恶慧邪见的黑比丘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恶慧邪见的黑比丘

恶慧邪见的黑比丘恶慧愚痴人,以其邪见故,侮蔑罗汉教、依正法行者,以及尊者教,而自取毁灭,如格他格草, 结果自灭亡。【自己品第 164偈颂】这一偈颂是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时,对一邪见、恶慧的黑(注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