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觉法师:佛法的信有几种_佛法信的四种层次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

初信

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逢庙烧香、见像磕头,求恩主公、土地公、妈祖保佑,能够满自己的愿望,将来还愿,或是修寺庙、或是给神明塑个金身。这是一种初期的信仰,称为初信。

假使没有进一步学习,始终停留在初信,一听到人家质疑自己的信仰,马上就会退失信心。由于不知其所以然,人云亦云,所以信心没有生根。乃至于为了祭拜神明,杀猪、杀鸡,这种信就是邪信。杀生是一种罪过,寺庙成了屠宰场,你出钱出力,也成了帮凶,不但没有功德,而且还遭罪过。

甚至于有的走错了路,认为拜神明、求菩萨,可以得神通、得明牌这样的信仰不但求不到福德、智慧,还会劳民伤财,始终都在烦恼当中,颠颠倒倒、恍恍惚惚。所以,我们要有明辨正邪的能力,要有正知正见、要有智慧。

正信

修行学佛,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从初信进一步达到正信。

正信,就是要有正知正见。有些人拜恩主公,知道恩主公忠义双全、智勇双全,要学习他忠义的精神,这就是正信。假使只知道事,而不知道理,认为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神通广大、英勇无比,一定能保护我们,这就是只在事上信。

信仰观世音菩萨,要了解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只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人人都能成菩萨。以这样的观念、知见来礼拜佛菩萨,就能增长我们的福德、智慧,就能消除妄想、业障,这就是正信。

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同样是在拜佛,由于思想、观念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信心与智慧兼备,就是正信,如同鸟有了翅膀,可以从生死的此岸飞到涅盘、菩提彼岸,从黑暗飞到光明。

深信

因此,从初信开始,慢慢建立正确的知见,即是正信。有了正信,透过实践,便能达到深信。什么是深信?

例如,听到别人怀疑佛法,自己的心当中没有丝毫的动摇,肯定人人皆有佛性,这念心觉悟了就是菩萨,继续不断地努力,圆满福慧就能成佛。明白这些道理,心当中了了分明,绝对不会受外面的影响,这就是达到深信了。

证信

深信之后,还要继续努力。要想成菩萨,就要修六个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像在学校修学分一样,所以,佛法是非常实际、非常科学的。所谓烦恼分分断,真如分分现,依照断烦恼的程度,又分为罗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还有菩萨十地、等觉,这些都是分证的果位。

修证,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努力,一是有为法,一是无为法。有为法,是日常生活上种种事相的作为,包括一切功德、善法、福报。无为法,就是这念心,时时刻刻清楚明白、如如不动,不想过去、现在、未来,站得住、站得长,这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就是自己的真生命。

最后修习圆满了,就是佛。佛就是智慧圆满、福德圆满、慈悲圆满、禅定圆满,一切功德统统圆满、所有烦恼统统漏尽,这念心就像一潭止水、一面镜子一样,这就是佛,每个人都能做到。所谓万里途程,不离初步,成佛了,还是离不开刚刚开始起步的这念心,所以,信是非常重要的。

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就找到一条光明大道。所以,由初信到正信,由正信到深信,最后成道证果,即是证信。如果能够依照这四个层次来修行,绝对不会虚度一生,人生就很有意义,生命更是无穷无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七章 佛教徒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七章 佛教徒

第七章 佛教徒一、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把师父教导过的笔记拿来阅读,寻找撰写此书的资料时,偶然找到值得与各位分享的:什么是导致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使佛教徒能互相协助,找出问题的症结一...

贪欲之罪业

贪欲之罪业

圣持贪欲者,於顺情之境,贪著欲乐,心无厌足。凡染著心贪求财、色、名等之爱用,皆犯此罪。佛在世时,印度舍卫城有一个巨富长者,名叫难陀。他虽是财富不可称计,然而生性悭贪,一毛不拔;为了保卫家财,建立七重...

风水化煞是什么意思 不单单是化解煞气 还能驱鬼辟邪

风水化煞是什么意思 不单单是化解煞气 还能驱鬼辟邪

很多人可能提煞气,会觉得是莫须有的存在,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多人其实不信,但是,在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的社会中,煞气在风水中是很常见的,可以影响到人一生的运势状态。那风水化煞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不...

雪漠:佛教、智慧与灵修——大渡网专访

雪漠:佛教、智慧与灵修——大渡网专访

雪漠:佛教、智慧与灵修——大渡网专访《大渡网》作家雪漠访谈记录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上午十点大手印行者及作家雪漠做客大渡网,畅谈自己鲜为人知的宗教修炼过程及对大手印文化的阐述。访谈中,雪漠老师讲...

索达吉堪布: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索达吉堪布: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索达吉堪布: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问:人生一世,应该做一番大事业。您觉得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索达吉堪布答:人只是将目光对准外境,将外界形形色色研究、观察得很仔细,却把自己给忘了。与自我时刻不离、关系...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8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8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8】药师禅:再美的春天也难免会有枯叶飘零,但这无碍于春意盎然的盛景;再好的晴天也会有乌云飘过,但它遮蔽不住整个世界的光明;再清澈的水也免不了会有杂质,但依然能够映照出蓝天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