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禅宗祖庭中轴线

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禅宗祖庭中轴线

在四祖寺接待来来往往客人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客人们总是希望同时到五祖寺看看。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奇特,黄梅这个地方走出了三位祖师,西山的四祖寺与东山的五祖寺是禅宗的根据地。东山法门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东山法门的发源地西山四祖寺,自然是禅门弟子向往的圣地。

不光是我们国内的禅门弟子希望一、二、三、四、五、六祖地参拜;海外的禅门弟子更是希望一、二、三、四、五、六祖地参拜。所以,四祖寺的地位就很特别,有点像禅宗参访的中轴线。

自己常常被分派参与接待工作,对参访者的心态和境遇非常了解。所以,对于如何向他们解释四祖寺的情况和历史就非常熟悉。根据他们的时间情况,安排活动内容是自己非常拿手的。当然,一路上不停地解说也是不会缺少的。如果时间充分,还能组织绕塔,念经等佛事活动。

自己把四祖寺周边的景点总结为一洞、两桥、三塔。洞是传法洞;两桥是蔺潤桥和明月桥;塔则是毗卢塔、众生塔和衣钵塔。绝大部分沿着一、二、三、四、五、六祖参拜的人是没有时间跑这么多地方的。好在四祖殿里面有照片,自己常常在四祖殿就把这些地方解说一通。

四祖寺最大的特点是禅宗人自己建的第一座寺院;是出家人农禅并重的第一个先例;是由靠社会人士供养转为土地菩萨供养(土地上种什么,土地菩萨就给我们什么)的第一个组织;是禅宗集众安居、修行办道、常住弘法的第一个道场;是汉传佛教寺院清规戒律形成的发源地。

这些个是非常重要,中国佛教之所以有今天,就靠这些是,得以发展的。没有这些是,佛教可能没有今天的形式。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今天,有很多的变革,其中这些个是,起了很大、很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禅宗,之所以有现在的情形,这些个是,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上有好几次灭佛之灾,其他其他的宗派因为没有这些个是,纷纷萎靡不振,甚至无法恢复。只有禅宗这一脉没有受到灭顶之灾,与此有很大关系。先德们不需要依靠别人,自己在林下泉边就能参禅办道。一但社会上需要佛教的时候,他们很快又把佛教这个大刹杆立起来。

自己在陪客人去五祖寺*的时候,不但在车上能讲解一些四祖、五祖的公案,还特别介绍他们注意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四祖寺的周边有很多的田地,而五祖寺周边基本没有。当年五祖弘忍祖师在西山因为人太多而转到东山弘法,东山没有土地,他们靠什么来生存呢?而且后来因为东山法门的盛名,聚集了一千多人在那里办道。原因就是东山得到了外界的供养,尤其是皇家的供养,使得东山得以维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断指求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断指求法

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一卷之下

佛教故事:正法眼藏第一卷之下

径山大慧禅师宗杲集并著语绣水春门居士徐弘泽校阅晦堂和尚示众云敲空作响谁是知音击木无声徒劳侧耳不是目前法莫生种种心起灭不相知个中无背面象王行处狐兔绝踪水月现前风云自异到遮里乾坤收不得宇宙不知名千圣立下...

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无精打采地默诵经文。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立地成佛,他因此而苦闷、彷徨,渴望解脱。正好,一位驰名中外、云游四海的哲人来到他身旁。尊敬的哲人,久仰久仰!弟子今日有缘...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若欲诲他,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自己品ATTAVAGGO(第 159 偈)】偈是佛陀住在给孤独园时,为柏达尼格笛撒尊者所说的法句。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柏达尼...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1】药师禅: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旅行,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遇到的每一个人,最终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总是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眷恋。却发现,曾经的驿站,只能剪辑,不能驻足,曾...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朋友集(二)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朋友集(二)

朋友集(二)曦,一生坎坷,唯有三友。官友,经常带其吃喝,给一协会头衔,风光不实惠。财友,赠其巨款一笔,可是坐吃山空,心里不踏实。艺友,自嘲曰:无权、无钱。只是倾心相授其艺,并引荐贵友与曦识之;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