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法师:《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后记:六祖之后的禅门

后记:六祖之后的禅门

六祖惠能大师门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谓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因为,六祖之后不再传衣钵,晚唐至北宋初期,曹溪禅共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五宗,再加上临济门下分出的黄龙、杨歧两派,合称五宗七派(或称五家七派),为唐朝以后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后,仅存临济与曹洞二宗。

禅净之争:

五代宋初,法眼宗禅师永明延寿有《万善同归集》三卷传世,认为修行得道,可以由不同的方式觉悟,因此不能执著某一法门,而否定排斥其他法门。他的说法被后世引申,认为禅与净土,二者有互相扶助的关系,自力与他力相结合,即禅定结合念佛方为最好最圆满的修行方法,即禅净一致。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念佛四料简偈》更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理念,但现在它已经被诠释为转向以净土为主轴的修行方式,与禅净双修的模式有所偏离。

南宋之后,禅净结合已成为禅宗内部的大趋势:曹洞宗长芦清了有《往生集》传世;云门宗契嵩夜分诵观音名号,满十万声则就寝;云门文偃的四世法孙仪怀作《劝修净土说》,其中更主张净土兼修不碍禅。

明清禅宗:

自南宋之后,禅宗衰微,明末憨山德清大师已有禅宗五家不振之叹,称临济宗风,独有紫柏真可大师可承续,然后继无人。至于民间,则以因莲池祩宏、藕益智旭大师的倡导,以三教合一、禅净双修为主流。虽然说禅净双修,但实是以净土宗称名弥陀,求往生西方净土为主,已经不是原有禅宗宗风了。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儒、释、道三教合一,使得当时的僧人唯以念佛坐禅为务,禅宗逐渐失去创新的生命力,为禅宗的衰落期,始于晚明至清朝结束为止。

明末临济宗,密云圆悟禅师,在浙江天童寺传授临济禅法。其弟子汉月法藏,作《五宗原》介绍禅宗五家,以圆相为万佛之祖,临济为正宗,但受到圆悟法师反对,作《辟妄七书》《辟妄三录》以反驳。法藏弟子潭吉弘忍,作《五宗救》为法藏申辨,并认为《辟妄》诸书为伪书,加以批判。

清初,法藏一派在南方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清世祖顺治爱好参禅,曾召海会寺憨璞性聪、浙江玉林通琇、木陈道忞、茚溪行森、旅庵本月、山晓本晰等入宫说法。

至雍正时,清世宗苦读《金刚经》多年,雅爱禅法,跟随曾将《藏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的章嘉国师习禅,向满族权贵推行佛法,甚至传授其子弘历(乾隆帝)。世宗本人对禅学颇有研究,自许为禅宗血脉,法号圆明居士,把古德参禅语要编辑成《雍正御选语录》共十九卷。

对取缔异端方面,世宗编写了《拣魔辨异录》,以上谕,要求各行省、府、县官吏对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严加调查,维护佛门正统。

现代禅宗:

清末民初之际,有鉴于佛教的衰微,虚云大师极力复兴佛教,力主禅宗源流。虚云老和尚修习临济,兼弘曹洞,又遥承了早已断流的法眼、沩仰、云门三宗,以一身修习禅宗五大支派,承前启后,融会了五宗禅修法门,为近代禅宗伟大宗师之一。于清末民初之际,为禅宗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个人利益与佛法相对立时,应如何取舍?

个人利益与佛法相对立时,应如何取舍?

有一次,和一位远方师姐微信聊天,谈到了共修的殊胜时,师姐竟然很是郁闷,她说:“我们这个地方现在共修不方便了。”“为什么这样说?”我感到很疑惑。“唉,之前的共修场所没有了。”这位师姐唉声叹气地说。“为...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有些累了,就要求坐下来歇歇。一同回来的老和尚就依了他,二人坐在山巅的一块岩石上谈起心来。小和尚说:“咱们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

怎样挽回提出分手的女友  有什么办法?

怎样挽回提出分手的女友 有什么办法?

情侣之间总是会有很多的摩擦,两个人之前很是陌生的人在一起自然是会有很多的矛盾产生的,关键是在与你怎么化解这个矛盾。特别要小心寒积淀而成,小矛盾变成大问题,导致分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样挽回提出分...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什么是比丘,比丘的真实含义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暴虐的国王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暴虐的国王

暴虐的国王古时印度有一个国王,他听信了左右小人的话,竟然将一位忠心的贤臣抓来施以严刑,活活从贤臣的背上,割下一百两的肉来。后来另一位臣子上书劝谏,说明这贤臣是被冤枉,被人设计陷害的,国王才后悔不已。...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浮峰普恩上座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浮峰普恩上座悟道因缘

浮峰普恩上座悟道因缘浮峰普恩上座,湖州天池月泉玉芝法聚禅师之法嗣,俗姓金,山阴人。普恩禅师十岁出家,至十九岁,忽念世事无常,生死事大,于是奋志寻师,决究宗门大事。初至大悲,参礼无际首座。无际首座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