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妙法师:大善人还是大恶人

大善人还是大恶人(1)

有一个姓王的人,以前做买办,投机倒把、无恶不作,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大恶人,见到他都躲着。后来,这人洗劫了几百家的钱财跑路了。官府一时也抓不住他,老百姓就都在那儿大喊:天理不公啊,这么坏的人怎么就不遭报应呢?

可是,这个王某,逃到了另一个城市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大善人。他用钱买了一个小官,每当外面有什么可怜的乞丐来乞讨,他都慷慨解囊,做的善事尽量都能让大家看得到。这样,本地人都不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是个大好人,于是都叫他王善人。

如此这般,倒也安稳。对于他原来待过的那个城市来说,这个恶人终究是没有恶报,而对于现在的城市来说,这个善人平安一生,当真也是有了善报。

可是,这世间的因果业报不过如此?

过了十几年,以前那个城市的官府终于找到了他,将他缉拿归案。当他被抓走的时候,这个城市受过他恩惠的人都在仰天长啸,责问天理不公,这么善良的人,还要被抓到官府里面去问罪?同时,在以前他待过的那个城市里的人也还在责问苍天:天理不公呀,这王恶棍杀了十几家的人,又卷走了几百户人家的财物,到现在还没缉拿归案,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享福去了。

那么,是真的天理不公,还是我们没有能力看到过去跟未来呢?

设身处地想一下,哪天你家对门来了一个新邻居,你不知道他以前在哪个城市里住过,或者做过什么样的事情。他只是对你莞尔一笑,你十之八九就会认为这个人很好。可是实际呢?不一定。就好像曾经有个新闻报道:一个杀人犯逃到温州,十几年后当了经理,成了富翁,还娶了总裁的女儿,生了一个孩子,两岁多了。在别人的眼中,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幸福吗,这个人不吉祥吗?所以大家都很羡慕。可是当有一天这个人被公安局上门擒获时,你能想象到那一家人惊愕、痛苦、悔恨的表情吗?

所以,世间万事、因果机缘,必定不是短暂几天里的事。细细想来,我们看一个人的这一世,何尝不像是看他的前一世呢?我们并不知道他在前一世的情况,我们只看到他今生有限的一点点,真正的好与坏、善与恶,都无从知晓,更不要提评判了。

大善人还是大恶人(2)

那么他的这一世,又何尝不像是他从一个地方换到了另一个地方,换了一个身份重新再来过的呢?

世间因果循环,自有其一套规律来衡量。

假如今生中这个人为人不善,做了很多恶事,或者遭遇很多痛苦,那一定是他前世造的孽的延续。这个世界不可能有没有因的果,每一个开花结果的事物一定有它的种子存在。只是因我们的认知非常有限,尤其对三世因果,很难有智慧去相信和体认,更不可能凭一双凡眼就能看清一个人从前世到今生的情况。即使你长命百岁,却可能连十天前的事也记不清楚,又怎么可能去参透他人的人生呢?而且,人也没有看穿空间的能力。隔壁的房间现在有人在做什么,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我们只能看到自家的这一面墙,对墙的那面,一无所知。

因果是一种发展观,而宇宙也是发展的。因果即是宇宙的规律。有的人尽管为人不善,好像也没有恶果报到他身上,依旧活得很潇洒;但是,恶业有时会报到他的家庭、他的子孙身上,这会让他加倍痛苦;或者他今生未报,来世才遭报,只不过是大小快慢不同。尘世之人没办法直接看到,又不知晓自己的前世,于是面对飞来横祸,就觉得自己无比冤枉,恨天恨地;而面对别人或者自己的幸福,也不会或不愿去想:那只是表面的幸福,不一定是真幸福,背后可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和污浊!所以,佛陀说:自己做了善业,自己感受快乐;自己造了恶业,自己感受痛苦;当我们人行善或造恶时,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谈了这么多因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作自受,未作不受。一个人懂得因果,他就会去播种善良的种子,一定会收获快乐的果实,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吉祥之人、有福之人。

幸福一刻,可能当下的善心就能得来感受,而真正历久弥香的幸福,真正令人心旷神怡的吉祥,是几生几世的善因圆满得来的善果。

因此,种善因、结善果,幸福就是享受善业的美果。

大善人还是大恶人(3)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不靠近愚痴之人--靠近他们会让我们面临不祥。

很多类似的事今天也会发生,比如老人们经常唠叨自己的儿孙,离这个远点,靠那个近点。这是因为他们的阅历,他们花一生的时间在感悟善恶、体味幸福,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在观察这样的事情:这个人跟那个人在一起,运势很好,是因为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善人;运势很差,会出大问题的,是因为其同道者是一个心念和行为不善之人。现在很多人出去做项目、谈生意,都要去看看对方为人如何,这并不是考量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而是在看他的前因,用以判断他的后果。比如他的家庭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如果他最近在跟老婆闹离婚,那跟他合作这个生意也不一定会顺利。细看这个缘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试想一下,他自己后院起火、心急如焚,身心都没办法安稳,又怎么能静下心来跟你去做事业呢?

既然勿近愚痴人可以让我们保持自身清净,那我们要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呢?

这就是接下来经文所说的应与智者交。

什么样的人算智者呢?这里主要是指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人。

现在整个社会都提倡和谐,和谐社会必定以善良和信用为本。任何国家都要求公民做个善良的人,因为如果一个人慈心于万物,他就不会去做有违于道德、法理、法律的事,也不会心怀恶念、心态偏执,而是会以大爱感恩万物,守护万物生息,胸怀仁义,品行忠信,凡事予人方便,这个人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好好的修,不要管别人,各人有各人的业因果报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好好的修,不要管别人,各人有各人的业因果报

1天天念佛想往生,到最后不能往生,不怪别人。为什么不能往生?你虽然念佛,你没有持戒。那我们要问,许多像阿公阿婆,他们没有持戒,他们根本不懂戒律,为什么他们能往生?他们虽然不懂戒律,他们的身、语、意都...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2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再分享一篇,补一下今年工作忙漏掉的!有的修药师法门的师兄问:《药师经》是在“广严城乐音树下”所说,于东密之内有何秘...

小蚌蛤证须陀洹果,削发人变草菇还债

小蚌蛤证须陀洹果,削发人变草菇还债

佛说法的时刻,有一个小蚌蛤,它也在旁边听,人家走路不小心把它踩死。因为它听经的缘故,所以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做忉利天王,今后以忉利天王的成分,再来听佛讲经说法,证须陀洹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动物都...

日本长寿饮食与东方哲学禅宗精神

日本长寿饮食与东方哲学禅宗精神

这不是某一项单纯的饮食计划,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对饮食、生活的态度着重于心灵的宁静超脱,体现天地、阴阳平衡的东方哲学。什么是“长寿饮食”“长寿饮食”来自日本,现在可以看作是佛家和西方素食主义的结合——...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卷这时冰山阻雪,道路未开,奘师一行,无法前进,在屈支国住了六十多天。这期间,奘师就到处走走看看,还去拜访了木叉毱多老法师,木叉毱多法师不敢再像之前那样妄自尊大,大模大样地坐着说话,却是...

我的分享解开了她心中的疙瘩

我的分享解开了她心中的疙瘩

  前几天看到邻居大妈坐在门口,闷闷不乐,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和失望。本来她的身体就不好,这更显得她苍老了许多。我问她:“大妈,您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不开心,谁惹您不高兴了?”大妈一脸惆怅、颤抖着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