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六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六)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而菩萨于「一切佛所勤求佛法」,处于清净深心行三昧之时,自然能获得七种益:

第一速成行愿益

第二法印同佛益

第三以德成人益

第四智德包含益

第五身威超胜益

第四智德包含益

第六令他圆满益

第七转作佛事益

这七种益都是殊胜而又不可思议的。其中的「第六令他圆满益」与「第七转作佛事益」,其意涵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修行,关系尤为密切,故在此要特别加以说明:

第六令他圆满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此十种最清净威德身已,能令众生得十种圆满,何等为十?一者能令众生得见于佛;二者能令众生深信于佛;三者能令众生听闻于法;四者能令众生知有佛世界;五者能令众生见佛神变;六者能令众生念所集业;七者能令众生定心圆满;八者能令众生入佛清净;九者能令众生发菩提心;十者能令众生圆满佛智。」

菩萨修行能令众生所得的十种圆满功德:

第一是「能令众生得见于佛」,因为我们都是众生,都还是凡夫境界,因此如果菩萨能令众生可以见到佛,这是多么殊胜的功德啊!

第二是「能令众生深信于佛」,见到佛还不够,而且要令众生深信于佛,所谓「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有信才能起行。

第三是「能令众生听闻于法」,由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众生见佛就能生起恭敬,但是众生迷妄的心,实在需要佛法的引导,所以必须要「听闻于法」;然后闻而起行,悟而起修。

第四是「能令众生知有佛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十方法界其实都存在着无量无数诸佛国土,好像我们西方的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东方药师佛的琉璃净土,还有南方宝生佛的净土、北方不空成就佛的净土,乃至中央毘卢遮那佛的清净世界,这些都是菩萨能让我们了知的净土世界。

第五是「能令众生见佛神变」。「神变」就是变化无穷的意思。如我们千百亿化身的释迦牟尼佛,他有无穷的神变,而其变化乃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好像观音菩萨一样,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则以何而度之」。

第六是「能令众生念所集业」,就是令我们众生明了苦、集、灭、道的真义,最终才能够了生脱死,这才是菩萨度化众生的目的。

第七是「能令众生定心圆满」,定心必须经过戒、定、慧三无学的实践,我们有戒才有定;有了定才能生起智慧;我们的心就是妄想纷飞,浮动不安,所以无法得定,佛菩萨就是教我们要断除妄想,持守净戒,安住不动,所以能得定心圆满。

第八是「能令众生入佛清净」,所谓「入」者就是「契入」、「悟入」佛之知见,见佛之本怀,证得和佛一样的清净境界。

第九是「能令众生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实在非常重要,「菩提心」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正如经中所说:「忘失菩提心,是名魔业。」如果我们没有菩提心,就生不起大悲心;如果我们没有大悲心,就不能学菩萨道;不能学菩萨道,就不能圆满佛果;因为福、慧圆满的佛,他不但因地成就,而且果地圆满;所以菩萨行者要彻底觉悟圆满,才能称之为佛。

第十是「能令众生圆满佛智」,佛的智慧是最圆满的,所以我们学佛不但是学佛的行持,而更重要的是学佛的智慧;当我们修行修到和佛的智慧一样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圆满。

经文继续说下去:

第七转作佛事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令众生得十种圆满已,复为众生作十种佛事,何等为十?所谓以音声作佛事,为成熟众生故;以色形作佛事,为调伏众生故;以忆念作佛事,为清净众生故;以震动世界作佛事,为令众生离恶趣故;以方便觉悟作佛事,为令众生不失念故;以梦中现相作佛事,为令众生恒正念故;以放大光明作佛事,为普摄取诸众生故;以修菩萨行作佛事,为令众生住胜愿故;以成正等觉作佛事,为令众生知幻法故;以转妙*轮作佛事,为众说法不失时故;以现住寿命作佛事,为调伏一切众生故;以示般涅槃作佛事,知诸众生起疲厌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七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善巧智。」

菩萨行者修行得到十种圆满之后,并不是住在定中,从始不问世事,相反地而是要更加深入世间,饶益无量有情,是故以种种音声、色形、忆念、震动世界、方便觉悟、放大光明、修菩萨行、转妙*轮、现住寿命、示般涅槃,以作佛事,如是利乐无數众生,这就是菩萨入世的「大三昧善巧智」,也就是慈悲喜舍的精神。

所以我们大家诵《华严经》,一定要懂得上述的道理;我们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依次地学习,会发觉次第越来越深、越来越难明白,不过我已经反复说明过,华严的境界就是让我们「入佛知见」、解悟佛之出世本怀,正如《维摩诘经.佛国品》所说的:「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 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他目的就是化度一切有情,所谓「应摄受者摄受之,应降伏者降伏之」,只有这样才能皆共成佛道,同证菩提,大家最终都能够成佛。所以我们诵《华严经》一定要懂得这个次第的修行,唯有真的懂得了,我们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好了,我们结斋。(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父爱如山,残阳下的乡愁诉说着无常

父爱如山,残阳下的乡愁诉说着无常

在深冬严寒中,我回到阔别许久的故乡,那一如既往熟悉却又稍许陌生的一切,映入我的眼帘。老树的枯藤与残叶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岁月的无常,我也深深感到时光如水东流逝。到家后,我坐在屋内跟母亲诉说旅途的点...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2)(《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2)(《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2(第二品)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菩萨在说法的时候,让大家都能听到他们所能理解的语言,这就是善能分别众生的语言,那么这更是善能分别...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4:回家

《情爱的沦陷与救赎》连载 4:回家

子墨病了,很厉害,托人找媚儿,忏悔罪行,想回家来。看着病恹恹脱了形状的子墨,媚儿真的很担心。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子墨还是麟儿的父亲。为什么不和那个女人结婚?子墨说:那个和他相好几年的女人,见他有...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人性与誓言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人性与誓言

有一对亲兄弟,哥哥叫阿文,弟弟叫阿武。哥哥老实,弟弟心眼多;俩人在一起时。弟弟总能用巧言哄得哥哥的东西,然后发誓说以后一定还,为此哥哥吃了不少亏,可哥哥一点都比计较,还总把最好东西留给弟弟。转眼间兄...

开愿法师:千难万难都不能自杀

开愿法师:千难万难都不能自杀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佛弟子应该做的,最基础的,无论你是学哪个法门的,无论怎么样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要做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你的身心健康,你的家庭和谐,你的...

做管道人,不做提桶人

做管道人,不做提桶人

一小时的工作换一小时的报酬;一个月的工作换一个月的报酬;一年的工作换一年的报酬——你是否落进了“时间换金钱”的陷阱?      柏波罗和布鲁诺一直渴望有一天能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