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老僧的传说

作者:史鉴 整理

相传,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結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唯独静静的在蒲团上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对徒弟说:“你好好呆在这儿,我明天就走了。”徒弟不忍师父离去,牵着老僧的衣服大哭。老僧说:“你不要这样。”从袖中取出一幅画轴,上面画着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没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师父的肖像,说:“我走后,经过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见人就拿出画给他看。如果有人帮你为肖像画上眉毛,那人就是我。”老僧于是飘然而去。

不久张献忠流窜入四川,将四川军民杀戮殆尽。老僧的徒弟恪遵师父吩咐,坚持不下山,得以幸免。后来清兵入关,顺治帝登基,十二年的期限也到了。徒弟这才下山,走遍天下寻找师父,辗转云游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找到。后来徒弟走到北京讨饭,恰逢顺治帝到郊外狩猎。徒弟不知这是皇家队伍,想起师父的嘱咐,竟上前冒犯御驾,请求顺治帝看画。

侍卫想逮捕老僧徒弟,顺治帝却制止了,要老僧徒弟不妨打开画轴让顺治帝过目。顺治帝一看,诧异的说:“这肖像怎么没画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画笔来,顺治帝亲手为肖像添上眉毛。老僧徒弟痛哭流涕,拜伏在地上喊师父,原原本本诉说老僧的嘱咐。顺治帝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前身就是峨嵋山老僧啊!

相传顺治帝不久就抛弃帝位出走,与徒弟遁迹于普陀山深岩之中。康熙帝六下江南,目地之一就是探访顺治帝踪迹。

顺治帝出走之事,虽然正史讳言,野史说法不一,但天下传的沸沸扬扬,而且顺治帝早就流露出端倪。

修炼人虽然身处红尘,却心在方外。在世间各种诱惑和魔难面前,修炼人牢记的是师父的叮嘱,追寻的是久远的佛缘。修炼人在辗转轮回中、在漫漫红尘中没有迷失,他们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令天地人神为之动容。

(据《清稗类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菩萨为什么都坐在莲花上?

佛菩萨为什么都坐在莲花上?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而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著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其它之花,佛陀就较少...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贫女和皇后的布施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贫女和皇后的布施

贫女和皇后的布施培福报通常都讲布施,财施得福,法施得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经中说:令行种种无量施,以此愿求无上道。何以行布施能得无上菩提大道?盖布施可以断贪爱。贪爱是烦恼之本,贪心断尽,烦恼亦断尽。...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无为宗泰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无为宗泰禅师悟道因缘

无为宗泰禅师悟道因缘汉州(今四川广汉县)无为宗泰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涪(fu )城(今四川涪陵)人。宗泰禅师出家后不久,即孤身出游方,遍参丛席。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一天,五祖告香日(大众燃香...

心律法师: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心律法师: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心律法师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林清是又悔又恨,眼泪马上就流出来了。她后悔自己早就说要去看看老师,却一直拖着没去;老师当年对她很好,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林清觉得自己这些年没什么成就...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八节 碰头击掌 皆成灵药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八节 碰头击掌 皆成灵药

第四十八节 碰头击掌 皆成灵药活佛除了用浴水为人治病外,有时运用宿命通的力量,来为病者治病,因为在上海祝府求治的病人太多,每天都在数百人以上,活佛医病的方法固然是多,例如痰水、口水、洗澡水,甚至随手...

《内经》论饮食养生

《内经》论饮食养生

“法于阴阳”是《黄帝内经》养生的重要原则,认为养生应该遵循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如此才能长寿。古人常说:“爱吃三分补。”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认为的想吃什么就是机体需要什么,其原因在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