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

1、我们净土宗是用执持名号这个方法修禅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如果这个法门与戒定慧不相应,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们要拣别它是不是佛法,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它与戒定慧相不相应?相应是佛法、是正法,不相应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个宗派,不管哪一个法门,没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静,心里头不能有一物。

2、佛如是说,中国古圣先贤亦如是说。古大德讲:「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无为」是寂静、寂然,「无所不为」是调顺,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无为是自受用,无所不为是他受用;无为是不变,无所不为是随缘。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无所不为。虽然无所不为,他的心确确实实常住在无为,《楞严》上讲「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应化在世间还是用真心没有用妄心,这是佛菩萨再来,佛菩萨应化,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3、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是初学,我们是凡夫,就用通途这个方法,我们这个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么是「正法」?净宗法门,我们今天所依据的《无量寿经》、《弥陀经》,这两部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十六观经》里面就不一样了,它里面所讲的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说了很多让我们选择,不像这两部经,它肯定教导我们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们这个心要常住在这里。什么是「助法」?断恶修善,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们也要抓到它的纲领。印光大师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做为助修,从《了凡四训》里面醒悟过来,真正相信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4、我们深明这个大道理,信心就坚定了。顺境,绝不起一念贪爱之心;要知道贪爱是烦恼,烦恼就是障碍,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往生。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业,是严重的错误;逆境要像诸佛菩萨一样逆来顺受,「我受得很欢喜,甘心情愿」,这样子业障消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缘。你有智慧,你能够辨别,你知道怎样运用,佛家所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们才体会得到。你会,那真的;你不会,日日是恶日,时时是恶时。恶是什么?造业。好日是什么?积功累德。

5、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没有善恶?没有!好恶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都善,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善人;你以恶心去看,诸佛菩萨都是恶人。这才说「境随心转」。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勉励我们用「真心」,真心是纯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诸位要晓得,这是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真善。这是真善,里头没有善恶,恶也是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修学,这都是属于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佛菩萨证得,我们迷失。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让我们从迷失里头再把它找回来,如此而已。

6、所以,心决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当中。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够失掉,佛家讲「失念」,不可以失念,念兹在兹。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只有这么一个愿望,有愿必成。助修,我们这个身体现在还没去,还住在这个世间,每天要跟许多人事物接触,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完全依靠经典的教诲。善导大师讲得好:「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犯。」

7、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从这里做起,这十句很容易记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诲对一对,远离十恶,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当中,这是助道。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修十善业的。我们佛念得再好,如果没有十善业,那个地方去不了。阿弥陀佛欢迎我们去,那个地方大众不能容纳;不是大众不容,是自己没有办法跟他相应。

8、由此可知,念佛得修善,不修善不行。我们每天反省检点,就用这个做标准。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不杀生」这一条有没有做到?有没有伤害小动物?有没有损伤他人的念头?不但是行为上没有,念头上都没有,念头是念念爱护众生。今年我们特别提出「爱的教育」,念念爱护众生,决定不能有一念伤害众生。别人伤害我,可以。为什么?他不学佛,他还在迷。我学佛,我已经觉悟了,我不再迷了,纵然别人伤害我,我也不能有丝毫报复的念头。我有这个念头,依旧要搞轮回,只有轮回里面才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回,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不能够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就形成了“八苦”。离苦、灭苦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在离苦、灭苦之前,最重要的还...

人生有许多事值得等待

人生有许多事值得等待

林清玄曾说过:“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有时是一首歌,有时候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一段旅程,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但世间最美好的是期待,最难熬的是等待。一个时机如果太轻易得到,...

慧开凿巨像

慧开凿巨像

慧开凿巨像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湖上。相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人生苦乐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人生苦乐

人生苦乐文/噶玛天津仁波切某次赵州禅师说法之后,一位女弟子向他哭诉:「师父啊,我一生命好苦!」说是小时候父母亲管教严格,常受责罚,年少岁月黯淡不乐。长大嫁为人妇,虽与丈夫共同奋斗,却常争吵不休。年老...

自制酸辣豆花

自制酸辣豆花

 材料:豆浆1袋、花生仁、豌豆仁、胡豆仁、榨菜、葱花调料:内酯、盐、味精、美极鲜、辣椒油、白糖做法:1、将豆浆放入锅中煮开。2、取一碗,放入一勺匙内酯,用少许温水化开。3、将煮开的豆浆打去浮沫...

事事都在一念之间

事事都在一念之间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Photo...